一种能提高难溶性药物溶出速率和生物利用度的工艺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6918 阅读:2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提高口服固体药物制剂中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和生物利用度的工艺技术,该工艺技术是将难溶性药物与水溶性载体置高速磨粉机中研磨,形成粒径为10~75μm、分散均匀、物理特性不改变的共熔混合物微粉。用该共熔混合物制成的口服固体制剂可显著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和生物利用度。(*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提高难溶性药物溶出速率和生物利用度的工艺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能提高口服固体药物制剂中难溶性药物溶出速率和生物利用度的工艺技术。
技术介绍
难溶性药物溶出速率也缓慢,根据Nernst-Noyes-Whitney方程式可说明其主要原因dcdt=DSVδ(Cs-Ct)]]>式中dc/dt为溶出速率,D为溶出药物扩散系数,V为溶出介质的体积,δ为扩散层厚度,S为药物的表面积,Cs为固体药物的溶解度,Ct为t时间药物在溶液中的浓度。因难溶性药物Ct极小,则Cs>Ct,且对某一药物来说,其D/Vδ=K,所以dc/dt=KSCsCs对难溶性药物来说极小,所以溶出速率也必然很小。K为常数。表面积S是可变因子,是影响溶出速率的主要因素,这也是通过药剂学工艺技术增加药物溶出速率提高生物利用度的主要着眼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通过将难溶性药物与水溶性载体混合进行高速研磨的方法,形成微粉化的共熔混合物,以增加难溶性药物粒子的表面积和溶解度,从而提高药物的溶出速率和生物利用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工艺技术以充分干燥的难溶性药物为原料,以充分干燥的乳糖或甘露醇或聚乙烯吡咯烷酮或聚乙二醇400或聚乙二醇600等为载体。在每1重量份难溶性药物中,配入0.5~5.0重量份的水溶性载体,置高速磨粉机中高速研磨,使成粒径为5~150μm的共熔混合物微粉。下面经过检测对照,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一、检测指标及方法1.共熔混合物粒径检测用电子扫描显微镜检测粒子的大小及分散均匀性。2.共熔混合物的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确证共熔混合物的形成及其物理特性。3.共熔混合物的热重分析(TG),进一步确证共熔混合物的形成及其物理特性。4.共熔混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照红外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IV C)检测,检测共熔混合物的物理特性。5.共熔混合物的晶形检测用X-射线衍射法检测。6.共熔混合物的溶解度检测照溶解度检测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凡例)检测。7.用共熔混合物制成的口服固体制剂的溶出速率检测照溶出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X C)检测。二、相关指标检测结果(一)市售格列齐特普通片溶出速率检测结果见表1。表1.市售格列齐特普通片溶出速率检测结果时间(分钟)5 10152030溶出量(%)3747596878(二)实施例1样品检测结果1.共熔混合物粒径为10~75μm,且分布均匀。2.DSC和TG分析,结果表明该混合物为共熔体。3.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检测均证明该共熔物未改变难溶性药物的物理特性。4.共熔混合物易溶于水。5.溶出速率检测结果见表2。表2.实施例1样品溶出速率检测结果时间(分钟)510203045溶出量(%)73 82989797(三)市售西洛他唑普通片溶出速率检测结果见表3。表3.市售西洛他唑普通片溶出速率检测结果时间(分钟)510203045溶出量(%)38.7 49.5 64.9 80.3 87.6(四)实施例2样品检测结果1.共熔混合物粒径为10~75μm,且分布均匀。2.DSC和TG分析,结果表明该混合物为共熔体。3.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检测均证明该共熔物未改变难溶性药物的物理特性。4.共熔混合物易溶于水。5.溶出速率检测结果见表4。表4.实施例2样品溶出速率检测结果时间(分钟)510203045溶出量(%)81.2 92.3 99.6 99.5 99.9( 五)市售氟康唑普通片溶出速率检测结果见表5。表5.市售氟康唑普通片溶出速率检测结果时间(分钟)510203045溶出量(%)41.6 57.3 70.4 81.7 91.2(六)实施例3样品检测结果1.共熔混合物粒径为10~75μm,且分布均匀。2.DSC和TG分析,结果表明该混合物为共熔体。3.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检测均证明该共熔物未改变难溶性药物的物理特性。4.共熔混合物易溶于水。5.溶出速率检测结果见表6。表6.实施例3样品溶出速率检测结果时间(分钟)5 10 203045溶出量(%)90.697.598.4 99.8 100.2(七)市售萘丁美酮普通片溶出速率检测结果见表7。表7.市售萘丁美酮普通片溶出速率检测结果时间(分钟)5 10 203045溶出量(%)49.263.475.1 86.5 93.6(八)实施例4样品检测结果1.共熔混合物粒径为10~75μm,且分布均匀。2.DSC和TG分析,结果表明该混合物为共熔体。3.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检测均证明该共熔物未改变难溶性药物的物理特性。4.共熔混合物易溶于水。5.溶出速率检测结果见表8。表8.实施例4样品溶出速率检测结果时间(分钟) 5 10 20 30 45溶出量(%) 89.4 96.7 99.8 99.7 100.2(九)市售克拉霉素普通胶囊溶出速率检测结果见表9。表9.市售克拉霉素普通胶囊溶出速率检测结果时间(分钟) 5 10 20 30 45溶出量(%) 36.2 54.5 72.5 87.6 95.3(十)实施例5样品检测结果1.共熔混合物粒径为10~75μm,且分布均匀。2.DSC和TG分析,结果表明该混合物为共熔体。3.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检测均证明该共熔物未改变难溶性药物的物理特性。4.共熔混合物易溶于水。5.溶出速率检测结果见表10。表10.实施例5样品溶出速率检测结果时间(分钟) 5 10 20 30 45溶出量(%) 90.2 96.3 99.6 100.3101.8以上检测结果表明,本专利技术可使难溶性药物与载体形成共熔混合物。该共熔混合物粒径为10~75μm,分布均匀,物理特性不发生改变,用该共熔混合物制成的口服固体制剂其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显著提高。具体实施例方式(一)实施例1取1重量份充分干燥的格列齐特与2重量份充分干燥的乳糖,置高速磨粉机中研磨,采用常规工艺制成格列齐特片。(二)实施例2取1重量份充分干燥的西洛他唑与3重量份充分干燥的乳糖,置高速磨粉机中研磨,采用常规工艺制成西洛他唑片。(三)实施例3取1重量份充分干燥的氟康唑与2重量份充分干燥的乳糖,置高速磨粉机中研磨,采用常规工艺制成氟康唑片。(四)实施例4取1重量份充分干燥的萘丁美酮与1重量份充分干燥的乳糖,置高速磨粉机中研磨,采用常规工艺制成萘丁美酮片。(五)实施例5取1重量份充分干燥的克拉霉素与0.5重量份充分干燥的乳糖,置高速磨粉机中研磨,采用常规工艺制成克拉霉素胶囊。权利要求1.一种能提高难溶性药物溶出速率和生物利用度的工艺技术,其特征在于将难溶性药物与水溶性载体置高速磨粉机中研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提高难溶性药物溶出速率和生物利用度的工艺技术,其特征在于水溶性载体为乳糖或甘露醇或聚乙烯吡咯烷酮或聚乙二醇400或聚乙二醇60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提高难溶性药物溶出速率和生物利用度的工艺技术,其特征在于在每1重量份难溶性药物中,配入0.5~5.0重量份的水溶性载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提高难溶性药物溶出速率和生物利用度的工艺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能提高难溶性药物溶出速率和生物利用度的工艺技术,其特征在于:将难溶性药物与水溶性载体置高速磨粉机中研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智许军彭红钱进刘孝乐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弘益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