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关哲丰专利>正文

铜与氯气反应的教学演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555480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铜与氯气反应的教学演示装置涉及一种教学演示用具,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演示铜与氯气反应的教学装置结构的改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实验现象明显、使用安全、方便的铜与氯气反应的教学演示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玻璃瓶体,其结构要点是在玻璃瓶体的胶塞上设置有两个滴管分别与电源两极相连的铜丝穿过胶塞设置在玻璃瓶体内。(*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教学演示用具,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演示铜与氯气反应的教学装置结构的改进。
技术介绍
卤素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卤素中最重要的单质即是氯气。教师在讲授氯气的性质时,通常采用的演示实验是铜在氯气中燃烧;即将一根红热的铜丝放在装有氯气的玻璃瓶内,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冒出棕色的烟,向集气瓶中注水后,浓烟消失,得到绿或蓝色溶液。但是,该实验所采用现有的演示装置存在以下缺点用酒精灯对铜丝进行加热,铜丝受热并不均匀,再放入瓶中,热量又有损失,使铜丝的燃烧不剧烈、反应现象不明显;另外,氯气的前期制备不方便,而且在制备后进行下一步操作时,容易造成氯气的泄露,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实验现象明显、使用安全、方便的铜与氯气反应的教学演示装置。为实现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玻璃瓶体,其结构要点是在玻璃瓶体的胶塞上设置有两个滴管分别与电源两极相连的铜丝穿过胶塞设置在玻璃瓶体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本技术的教学演示装置在玻璃瓶体的胶塞上设置有两个滴管,分别与电源两极相连的铜丝穿过胶塞设置在玻璃瓶体内;在玻璃瓶体内加入氯酸钾,再在两个滴管内分别加入浓盐酸和蒸馏水;先将浓盐酸滴入玻璃瓶中,待产生足够的氯气后,接通电源;可观察到玻璃瓶内铜丝剧烈燃烧,并伴有浓烟;反应结束后,向玻璃瓶内滴入蒸馏水,出现绿色溶液;采用本技术的教学演示装置,不需要预先制备氯气,使用电源通电加热铜丝,使之受热均匀,因而使用方便,反应现象明显;并且,整个实验为全封闭式,不会危害环境和人的人体健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包括玻璃瓶体2,在玻璃瓶体2的胶塞4上设置有两个滴管5、6,分别与电源1两极相连的铜丝3穿过胶塞4设置在玻璃瓶体2内。为使铜丝3在氯气中燃烧得更充分、剧烈,反应现象更为明显;玻璃瓶体2内的铜丝3可呈螺旋状。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教学演示装置的整体演示过程首先,在玻璃瓶体2的底部盛放适量的氯酸钾,再分别用两个滴管5、 6吸取浓盐酸和蒸馏水,并使铜丝3处于断电状态。在开始实验时,先滴入浓盐酸,浓盐酸与玻璃瓶体2中的氯酸钾反应,生成黄绿色的氯气;当玻璃瓶体2中产生足够量的氯气时,接通12V的电源1,使通电后的整个铜丝3均匀产生热量,铜丝3在氯气中剧烈燃烧,在玻璃瓶体2内产生棕黄色的浓烟。当整个燃烧过程结束后,向玻璃瓶体2中滴入蒸馏水;玻璃瓶体2中的溶液呈绿色或蓝色。即演示实验的整体演示过程。权利要求1、铜与氯气反应的教学演示装置,包括玻璃瓶体(2),其特征在于在玻璃瓶体(2)的胶塞(4)上设置有两个滴管(5、6),分别与电源(1)两极相连的铜丝(3)穿过胶塞(4)设置在玻璃瓶体(2)内。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与氯气反应的教学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玻璃瓶体(2)内的铜丝(3)呈螺旋状。专利摘要铜与氯气反应的教学演示装置涉及一种教学演示用具,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演示铜与氯气反应的教学装置结构的改进。本技术提供一种实验现象明显、使用安全、方便的铜与氯气反应的教学演示装置。本技术包括玻璃瓶体,其结构要点是在玻璃瓶体的胶塞上设置有两个滴管分别与电源两极相连的铜丝穿过胶塞设置在玻璃瓶体内。文档编号G09B23/24GK201425806SQ20092001289公开日2010年3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13日专利技术者关哲丰 申请人:关哲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铜与氯气反应的教学演示装置,包括玻璃瓶体(2),其特征在于在玻璃瓶体(2)的胶塞(4)上设置有两个滴管(5、6),分别与电源(1)两极相连的铜丝(3)穿过胶塞(4)设置在玻璃瓶体(2)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哲丰
申请(专利权)人:关哲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