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起动机电枢绕组与换向器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35986 阅读:4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汽车起动机电枢绕组与换向器连接结构,包括换向器和铜线绕组,在换向器外缘均布有嵌线槽,其特殊之处是:所述的铜线绕组通过过盈配合压装在嵌线槽内且通过压熔焊接在一起,铜线绕组与嵌线槽的过盈量为0.1-0.15mm。优点是:1.提高电枢的可靠性,过盈配合增加了铜线绕组与换向器的连接牢固性,降低铜线绕组从换向器槽口中脱出的风险;2.降低连接电阻,过盈配合提高了铜线绕组在换向器嵌线槽内的填充率,铜线绕组与嵌线槽口间的接触面积大、接触效果好,连接电阻小;3.减小起动机电损耗、降低起动机发热量。(*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汽车起动机电枢绕组与换向器 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对于汽车起动机槽型换向器电枢,绕组与换向器槽口连 接电阻是电枢的一个重要指标,换向器槽口与绕组初始连接 方式是决定连接电阻的主要因素。 一般绕组与换向器槽口连接方式为间隙配合后焊接,主要有以下问题1、产品可靠性 低;间隙配合连接不紧固,工作时绕组从换向器槽口中脱出 风险大;2、连接电阻大、损耗大;间隙配合,接触面积小、 电阻大、发热量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汽车起动机电枢绕组与 换向器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可提高电枢的可靠性,降低连 接电阻,减小起动机电损耗。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换向器和铜线绕组, 在换向器外缘均布有嵌线槽,其特殊之处是所述的铜线绕 组通过过盈配合压装在嵌线槽内且通过压熔焊接成一体,铜30. 15mrn。 本技术的优点是1、 提高电枢的可靠性,过盈配合增加了铜线绕组与换向 器的连接牢固性,降低铜线绕组从换向器槽口中脱出的风险;2、 降低连接电阻,过盈配合提高了铜线绕组在换向器嵌 线槽内的填充率,铜线绕组与嵌线槽口间的接触面积大、接 触效果好,连接电阻小;3、 减小起动机电损耗、降低起动机发热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换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的装配示意图。图中换向器1,嵌线槽101,铜线绕组2,电枢轴3, 铁芯4。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该汽车起动机电枢是由电枢轴3和安装在电 枢轴3上的铁芯4、换向器1以及压装在铁芯4槽内的铜线绕 组2构成。在换向器1外缘均布有U型嵌线槽101。所述的铜 线绕组2两端通过铜线入槽机压装在对应的嵌线槽101内且 与换向器1通过压熔焊接成一体,铜线绕组2与嵌线槽101 之间过盈配合,其过盈量为0. 1-0. 15醒。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起动机电枢绕组与换向器连接结构,包括换向器和铜线绕组,在换向器外缘均布有嵌线槽,其特征是所述的铜线绕组通过过盈配合压装在嵌线槽内且通过压熔焊接在一起,铜线绕组与嵌线槽的过盈量为0.1-0.15mm。专利摘要一种汽车起动机电枢绕组与换向器连接结构,包括换向器和铜线绕组,在换向器外缘均布有嵌线槽,其特殊之处是所述的铜线绕组通过过盈配合压装在嵌线槽内且通过压熔焊接在一起,铜线绕组与嵌线槽的过盈量为0.1-0.15mm。优点是1.提高电枢的可靠性,过盈配合增加了铜线绕组与换向器的连接牢固性,降低铜线绕组从换向器槽口中脱出的风险;2.降低连接电阻,过盈配合提高了铜线绕组在换向器嵌线槽内的填充率,铜线绕组与嵌线槽口间的接触面积大、接触效果好,连接电阻小;3.减小起动机电损耗、降低起动机发热量。文档编号H01R39/04GK201340955SQ200920010429公开日2009年11月4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23日专利技术者英 刘, 王跃文, 赵业民, 闫立新, 马俊阳 申请人:锦州韩华电装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起动机电枢绕组与换向器连接结构,包括换向器和铜线绕组,在换向器外缘均布有嵌线槽,其特征是:所述的铜线绕组通过过盈配合压装在嵌线槽内且通过压熔焊接在一起,铜线绕组与嵌线槽的过盈量为0.1-0.15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俊阳闫立新赵业民王跃文刘英
申请(专利权)人:锦州韩华电装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