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枢换向器压装与漆包线整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102467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3 2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电枢换向器压装与漆包线整形装置,含有换向器压装装置、漆包线整形装置和电枢定位装置,所述换向器压装装置由辅支架上、中、下模板通过辅支架导杆构成一个稳定的支撑体并安装有压装气缸;所述漆包线整形装置由主支架下、中、上模板通过主支架导杆构成一个稳定的支撑体并安装有整形气缸;所述换向器压装装置与漆包线整形装置通过两根辅支架导杆由辅支架下模板与主支架中模板连接,使这两个装置形成一个整体。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结构优化设计,用一套电枢定位装置将两个原本独立的工序有机结合,使其机械结构更合理、更紧凑并能提升对产品质量的控制;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装置经结构调整能满足多种型号电枢的加工要求,通用性和便利性皆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枢换向器压装与漆包线整形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永磁直流电机
,具体涉及到一种电枢换向器压装与漆包线整形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永磁直流电机以其优异的性能而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生产永磁直流电机的企业也越来越多,竞争也随之激烈。生产企业为了使其永磁直流电机产品具备更高的竞争优势,必须在生产中不断优化加工工艺,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逐步提高生产效率。在目前的永磁直流电机生产中,由于电枢二次压换向器的结构特性其整形工序常常受到现有设备及加工工艺的制约,影响到产品的生产效率。目前大部份生产企业采用的制造方法通常是先将换向器二次压装、然后再给漆包线整形。这种加工方式生产效率低,漆包线的整形质量也不太稳定,无法满足永磁直流电机在质量上的高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电枢换向器压装与漆包线整形装置,它具有生产效率高、整形质量稳定、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的特点,能满足高质量永磁直流电机的要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枢换向器压装与漆包线整形装置,含有换向器压装装置、漆包线整形装置和电枢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器压装装置含有辅支架下模板、辅支架中模板、辅支架上模板、两根辅支架导杆以及辅支架导杆第一夹板、辅支架导杆第二夹板、换向器高度限位柱、压装气缸、磁铁、高度调整垫块和第三直线轴承;将所述辅支架导杆第一夹板和所述辅支架导杆第二夹板夹在两根辅支架导杆上下端的凹槽内,先用夹板第四锁紧螺钉夹住辅支架导杆,再用夹板第三固定螺钉将两根辅支架导杆与所述辅支架下模板及所述辅支架上模板锁紧在一起,完成主体架构;再将所述压装气缸通过气缸第一固定螺钉锁紧在所述辅支架上模板上,将所述第三直线轴承通过第三轴承固定螺钉锁紧在所述辅支架下模板上,将所述换向器高度限位柱通过螺纹连接装配在所述压装气缸的缸杆上,将所述高度调整垫块通过螺纹连接装配在所述辅支架下模板上,然后通过辅支架中模板定位螺钉将整套电枢定位装置固定在所述两根辅支架导杆上;所述漆包线整形装置含有主支架下模板、主支架中模板、主支架上模板、两根主支架导杆以及主支架导杆第一夹板、主支架导杆第二夹板、第一直线轴承、第二直线轴承、上整形定位块、整形高度限位柱、磁铁、下整形定位块、推杆、传感器定位柱、推杆支撑板和整形气缸;将所述主支架导杆第一夹板和所述主支架导杆第二夹板夹在两根主支架导杆上下端的凹槽内,先用夹板第一锁紧螺钉夹住所述主支架导杆,再用夹板第二锁紧螺钉将两根主支架导杆与所述主支架下模板及所述主支架上模板锁紧在一起,完成主体架构;再将所述整形气缸用气缸第二固定螺钉锁紧在所述主支架下模板上;将所述第一直线轴承通过第一轴承固定螺钉锁紧在所述主支架中模板上;将所述第二直线轴承通过第二轴承固定螺钉锁紧在所述主支架上模板上;将所述上整形定位块通过定位块第一锁紧螺钉锁紧在所述主支架上模板上;将所述下整形定位块通过定位块第二锁紧螺钉锁紧在所述主支架中模板上;将所述推杆支撑板通过所述传感器定位柱固定在所述整形气缸的缸杆上;用所述推杆通过推杆锁紧螺钉将所述推杆支撑板与所述主支架中模板锁紧在一起;然后将整个电枢定位装置通过主支架上模板上的第二直线轴承以及所述主支架中模板的孔浮动装配在漆包线整形装置里;所述电枢定位装置含有辅支架导杆、整形高度限位柱、磁铁和辅支架中模板:所述辅支架中模板用辅支架中模板定位螺钉固定在所述辅支架导杆上,将所述磁铁通过磁铁锁紧螺钉固定在所述辅支架中模板内;将所述整形高度限位柱直接设置在所述辅支架中模板的两侧;所述电枢定位装置通过两根辅支架导杆成为所述换向器压装装置的一部分并与压装气缸一起构成换向器压装装置;所述漆包线整形装置与所述整形气缸一起构成漆包线整形装置,所述换向器压装装置与所述漆包线整形装置通过所述两根辅支架导杆将所述辅支架下模板与所述主支架中模板连接而使所述换向器压装装置与所述漆包线整形装置形成一个整体装置。进一步,所述辅支架上模板、辅支架中模板和辅支架下模板通过所述辅支架导杆形成一个稳定的支撑体,更换所述换向器高度限位柱和所述高度调整垫块使所述支撑体能快速匹配各种电枢对换向器压装高度的要求。进一步,所述换向器压装装置能根据所述压装气缸和所述整形气缸的前后顺序沿所述主支架导杆上下滑动。进一步,所述主支架下模板、主支架中模板和主支架上模板通过主支架导杆形成一个稳定的支撑体,更换所述上整形定位块和所述下整形定位块并辅以更换所述整形高度限位柱能快速匹配各种电枢对漆包线整形的要求。进一步,在所述漆包线整形装置上设有压力传感器:将所述压力传感器直接套在传感器定位柱上,当整形气缸在运动中遇有整形高度限位柱阻挡时,漆包线之间摩擦阻力的大小会反馈到所述压力传感器上,由所述压力传感器对操作者实时发出警示,杜绝不合格品流出。进一步,所述主支架中模板能在辅支架导杆上任意滑动或者固定以适应各种电枢的定位要求,提高电枢放置的准确度。进一步,所述磁铁应能吸附住电枢,能防止因压装气缸和整形气缸的震动导致电枢的倾斜等情况。本专利技术电枢换向器压装与漆包线整形装置的积极效果是:(1)通过结构优化设计,以一套电枢定位装置为基础,结合气缸的动作顺序,将两个原本独立的工序——电枢换向器压装和漆包线整形工序有机结合,使其机械结构更合理、更紧凑,并能提升对产品质量的控制。(2)针对不同产品的结构,只需通过更换换向器高度限位柱以及整形高度限位柱,便可满足多种型号电枢的加工要求,通用性和便利性皆好。(3)生产效率高、整形质量稳定、安全可靠、操作简单,能满足生产高质量永磁直流电机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电枢换向器压装与漆包线整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电枢换向器压装与漆包线整形装置的结构分解图。图3为换向器压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漆包线整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电枢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电枢加工前的结构示意图。图7电枢加工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主支架下模板;2、主支架导杆第一夹板;3、夹板第一锁紧螺钉;4、夹板第二锁紧螺钉;5、主支架导杆第二夹板;6、主支架导杆;7、第一直线轴承;8、第一轴承固定螺钉;9、辅支架下模板;10、主支架中模板;11、夹板第三固定螺钉;12、辅支架导杆第一夹板;13、夹板第四锁紧螺钉;14、辅支架导杆第二夹板;15、辅支架中模板定位螺钉;16、辅支架导杆;17、主支架上模板;18、第二直线轴承;19、第二轴承固定螺钉;20、辅支架上模板;21、换向器高度限位柱;22、压装气缸;23、气缸第一固定螺钉;24、上整形定位块;25、定位块第一锁紧螺钉;26、整形高度限位柱;27、磁铁锁紧螺钉;28、磁铁;29、辅支架中模板;30、下整形定位块;31、推杆锁紧螺钉;32、定位块第二锁紧螺钉;33、高度调整垫块;34、第三轴承固定螺钉;35、第三直线轴承;36、压力传感器;37、推杆;38、传感器定位柱;39、推杆支撑板;40、推杆锁紧螺钉;41、整形气缸;42、气缸第二固定螺钉;43、电枢铁芯;44、漆包线;45、换向器;46、电枢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给出本专利技术电枢换向器压装与漆包线整形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应该指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不限于一下的实施方式。参见图1和2。一种电枢换向器压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枢换向器压装与漆包线整形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枢换向器压装与漆包线整形装置,含有换向器压装装置、漆包线整形装置和电枢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器压装装置含有辅支架下模板(9)、辅支架中模板(29)、辅支架上模板(20)、两根辅支架导杆(16)以及辅支架导杆第一夹板(12)、辅支架导杆第二夹板(14)、换向器高度限位柱(21)、压装气缸(22)、磁铁(28)、高度调整垫块(33)和第三直线轴承(35);将所述辅支架导杆第一夹板(12)和所述辅支架导杆第二夹板(14)夹在两根辅支架导杆(16)上下端的凹槽内,先用夹板第四锁紧螺钉(13)夹住辅支架导杆(16),再用夹板第三固定螺钉(11)将两根辅支架导杆(16)与所述辅支架下模板(9)及所述辅支架上模板(20)锁紧在一起,完成主体架构;再将所述压装气缸(22)通过气缸第一固定螺钉(23)锁紧在所述辅支架上模板(20)上,将所述第三直线轴承(35)通过第三轴承固定螺钉(34)锁紧在所述辅支架下模板(9)上,将所述换向器高度限位柱(21)通过螺纹连接装配在所述压装气缸(22)的缸杆上,将所述高度调整垫块(33)通过螺纹连接装配在所述辅支架下模板(9)上,然后通过辅支架中模板定位螺钉(15)将整套电枢定位装置固定在所述两根辅支架导杆(16)上;所述漆包线整形装置含有主支架下模板(1)、主支架中模板(10)、主支架上模板(17)、两根主支架导杆(6)以及主支架导杆第一夹板(2)、主支架导杆第二夹板(5)、第一直线轴承(7)、第二直线轴承(18)、上整形定位块(24)、整形高度限位柱(26)、磁铁(28)、下整形定位块(30)、推杆(37)、传感器定位柱(38)、推杆支撑板(39)和整形气缸(41);将所述主支架导杆第一夹板(2)和所述主支架导杆第二夹板(5)夹在两根主支架导杆(6)上下端的凹槽内,先用夹板第一锁紧螺钉(3)夹住所述主支架导杆(6),再用夹板第二锁紧螺钉(4)将两根主支架导杆(6)与所述主支架下模板(1)及所述主支架上模板(17)锁紧在一起,完成主体架构;再将所述整形气缸(41)用气缸第二固定螺钉(42)锁紧在所述主支架下模板(1)上;将所述第一直线轴承(7)通过第一轴承固定螺钉(8)锁紧在所述主支架中模板(10)上;将所述第二直线轴承(18)通过第二轴承固定螺钉(19)锁紧在所述主支架上模板(17)上;将所述上整形定位块(24)通过定位块第一锁紧螺钉(25)锁紧在所述主支架上模板(17)上;将所述下整形定位块(30)通过定位块第二锁紧螺钉(32)锁紧在所述主支架中模板(10)上;将所述推杆支撑板(39)通过所述传感器定位柱(38)固定在所述整形气缸(41)的缸杆上;用所述推杆(37)通过推杆锁紧螺钉(40)将所述推杆支撑板(39)与所述主支架中模板(10)锁紧在一起;然后将整个电枢定位装置通过主支架上模板(17)上的第二直线轴承(18)以及所述主支架中模板(10)的孔浮动装配在漆包线整形装置里;所述电枢定位装置含有辅支架导杆(16)、整形高度限位柱(26)、磁铁(28)和辅支架中模板(29):所述辅支架中模板(29)用辅支架中模板定位螺钉(15)固定在所述辅支架导杆(16)上,将所述磁铁(28)通过磁铁锁紧螺钉(27)固定在所述辅支架中模板(29)内;将所述整形高度限位柱(26)直接设置在所述辅支架中模板(29)的两侧;所述电枢定位装置通过两根辅支架导杆(16)成为所述换向器压装装置的一部分并与压装气缸(22)一起构成换向器压装装置;所述漆包线整形装置与所述整形气缸(41)一起构成漆包线整形装置,所述换向器压装装置与所述漆包线整形装置通过所述两根辅支架导杆(16)将所述辅支架下模板(9)与所述主支架中模板(10)连接而使所述换向器压装装置与所述漆包线整形装置形成一个整体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枢换向器压装与漆包线整形装置,含有换向器压装装置、漆包线整形装置和电枢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器压装装置含有辅支架下模板(9)、辅支架中模板(29)、辅支架上模板(20)、两根辅支架导杆(16)以及辅支架导杆第一夹板(12)、辅支架导杆第二夹板(14)、换向器高度限位柱(21)、压装气缸(22)、磁铁(28)、高度调整垫块(33)和第三直线轴承(35);将所述辅支架导杆第一夹板(12)和所述辅支架导杆第二夹板(14)夹在两根辅支架导杆(16)上下端的凹槽内,先用夹板第四锁紧螺钉(13)夹住辅支架导杆(16),再用夹板第三固定螺钉(11)将两根辅支架导杆(16)与所述辅支架下模板(9)及所述辅支架上模板(20)锁紧在一起,完成主体架构;再将所述压装气缸(22)通过气缸第一固定螺钉(23)锁紧在所述辅支架上模板(20)上,将所述第三直线轴承(35)通过第三轴承固定螺钉(34)锁紧在所述辅支架下模板(9)上,将所述换向器高度限位柱(21)通过螺纹连接装配在所述压装气缸(22)的缸杆上,将所述高度调整垫块(33)通过螺纹连接装配在所述辅支架下模板(9)上,然后通过辅支架中模板定位螺钉(15)将整套电枢定位装置固定在所述两根辅支架导杆(16)上;所述漆包线整形装置含有主支架下模板(1)、主支架中模板(10)、主支架上模板(17)、两根主支架导杆(6)以及主支架导杆第一夹板(2)、主支架导杆第二夹板(5)、第一直线轴承(7)、第二直线轴承(18)、上整形定位块(24)、整形高度限位柱(26)、磁铁(28)、下整形定位块(30)、推杆(37)、传感器定位柱(38)、推杆支撑板(39)和整形气缸(41);将所述主支架导杆第一夹板(2)和所述主支架导杆第二夹板(5)夹在两根主支架导杆(6)上下端的凹槽内,先用夹板第一锁紧螺钉(3)夹住所述主支架导杆(6),再用夹板第二锁紧螺钉(4)将两根主支架导杆(6)与所述主支架下模板(1)及所述主支架上模板(17)锁紧在一起,完成主体架构;再将所述整形气缸(41)用气缸第二固定螺钉(42)锁紧在所述主支架下模板(1)上;将所述第一直线轴承(7)通过第一轴承固定螺钉(8)锁紧在所述主支架中模板(10)上;将所述第二直线轴承(18)通过第二轴承固定螺钉(19)锁紧在所述主支架上模板(17)上;将所述上整形定位块(24)通过定位块第一锁紧螺钉(25)锁紧在所述主支架上模板(17)上;将所述下整形定位块(30)通过定位块第二锁紧螺钉(32)锁紧在所述主支架中模板(10)上;将所述推杆支撑板(39)通过所述传感器定位柱(38)固定在所述整形气缸(41)的缸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益明郭元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酷风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