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浮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359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能从撞击到岩石等的冲击来保护浮标本体,以防止受到致命性损伤之浮标。 利用粘接等方式接合上碗3与下碗4,以构成呈蛋形形状(椭圆球状)之浮标本体2,并以不锈钢等金属等制成,当浮标撞击到岩石时下碗4将成为撞击部分。(*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Metal buoy

A buoy is provided to protect a buoy body from an impact such as an impact to a rock to prevent a fatal damage. Engage the bowl 3 and the lower bowl 4 by bonding etc., to form an egg shaped shape (elliptical spherical) of the buoy body 2, and stainless steel and other metal materials, when the buoy hit the rock bowl 4 will become part of the impact curr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是有关在海上、河川、湖、池垂钓时所使用的浮标。过去垂钓时所使用的浮标是将梧桐等天然木材进行切削加工,在其表面涂上耐水涂漆,并且在浮标底部装上铅锤所构成。由于天然木材之比重按木材不同而有所变动,所以,为了调整比重之变化,必须加以调整上述锤子的重量,使其获得一定的浮力。由于上述先有技术的浮标是由天然木材所构成,所以,在抛投钓组时,若误将浮标扔到岩石等的场合则就有容易损伤之缺点,以致有了伤痕,水即从该伤痕部份渗透到构成浮标本体之木材内,使整个浮标变重,而无法保持如上述所预先调整设定之浮力,甚至会出现浮标沉下水面而消失,丧失浮标应有之功能,此乃问题之所在。此外,受到较大损伤之浮标,其平衡性会恶化而造成浮标倾斜,或无法使迅速反应的鱼上钩,或难于判别鱼是否上钩等缺陷。垂钓者针对浮标所预先设定的浮力或特性为前提而制备钓组,或判别鱼讯,因此,发生上述情况,则不得不更换浮标,重组钓组等烦琐更换,同时,该已损伤之浮标亦因无法继续使用而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可从撞击到岩石等的冲击来保护浮标本体,可防止浮标受到致命的损伤为其目的。本专利技术是以金属构成浮标的下部,使浮标在冲击时受到保护为其特征之钓鱼用金属浮标。其另一特征为上述浮标本体的上部也用金属所构成。本专利技术之再一特征,在于上述浮标本体由上碗及下碗所构成,而上述浮标本体的下部是由下碗所构成者。本专利技术之又一特征,在于上述下碗是以一体形为厚壁状的浮力调整部。通常,浮标是以其重心位于其下部而予以设定,因此,在投入钓组,或在挂底(鱼钩钩到水底等的情况)因断线等而突然被解脱的情况下,浮标将以其重心所在之下部面向前方而漂行。所以,浮标在这种情形碰撞岩石等,则必以浮标本体下部之一边先撞到岩石等。如依照本专利技术,由于浮标本体的下部是由金属构成,所以,与天然木材比较,不容易受到因碰撞所引起的损伤。如果浮标本体上部也以金属构成时,则因浮标本体整个为金属所构成,因此,无论以任何角度碰撞岩石等,也能从碰撞所引起冲击中保护浮标本体。如以上碗与下碗构成浮标本体,并以金属制成下碗时,就可以按目的、用途等之不同而适当地组合由金属、天然木材、合成树脂、陶瓷等各种材料所制成的上碗。此外,若其构成为与下碗一体成形厚壁状的浮力调整部时,则可用切削此部份来调整重量,以制得具有所需浮力的浮标。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纵剖面图。图2表示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例纵剖面图。图3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例的中通浮标制造方法图。图4表示本专利技术第3实施例之纵剖面图。图5表示本专利技术第4实施例之纵剖面图。图6表示本专利技术第4实施例之正面图。按图示说明本专利技术之适用钓鱼的中通式浮标的实施例,该中通式浮标由于具有能使远钓组以及钓组的缠绕较少等特征而近年来已普遍使用。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之剖面图。本实施例之钓鱼用中通浮标1,是将合成树脂制成的上碗3与金属制成的下碗4借助粘结来接合,以构成略呈蛋型形状(椭圆球状)之浮标本体2,并在形成于浮标本体2内部的中空部5的靠近中央部份,沿上下方向配置有穿线管6。上碗3由红、橙、黄色等有色透光性或遮光性之聚丙烯、聚碳酸酯、ABS等合成树脂制成,其内部形成中空。在一体成形上碗3上部的穿线管毂部7上,形成有用于穿通穿线管6的通孔8,在上碗3下部则形成有用于插入下碗4上部开放部份内侧之圆环状阶梯部9。在该阶梯部9外周面9a,沿圆周方向有一体成形与下碗4的卡合沟11组卡合以使上碗3与下碗4之结合牢固的卡合突环部10。构成本专利技术浮标本体下部的下碗4,由例如不锈钢所制成,内部为中空。而构成下碗4的金属也可利用铝、钛、金、白金、钨、铁、铜、锡等其他金属、或锂合金、铍合金、铝合金等耐腐蚀合金、镁合金、黄铜、钛合金等各种合金。但是,除不锈钢等具有耐腐蚀性的金属之外的金属制成该下碗4,还可在其表面按各金属的种类而进行防水加工、防锈加工、镀膜加工、铝防蚀加工等表面处理。下碗4上部,其内周面上形成有圆周方向的环状卡合沟11、下碗4下部,一体成形有兼用作撞锤之厚壁部12,同时,在此厚壁部12设有用于穿通穿线管6的穿通孔13。穿通在上碗3及下碗4的穿通孔8、13的穿线管6是由聚丙烯等合成树脂或金属等制成,而穿线管6设在其中心部。该穿线管6就用粘合剂固定在穿通孔8、13内,而借助此粘接剂来防止水侵入浮标本体2中空部5而达到防水处理。现就上述中通浮标1的制造方法说明如下上碗3经由注塑法成形后,进行颜色的浸漆、透明漆的浸漆等油漆处理。下碗4是由数控(NC)机床切削金属圆棒材等方法所制得。并且用浸染印刷法在下碗4表面进行文字、图案、花样等印刷。然后,依上述方法所制得的上碗3与下碗4,以卡环部10与卡合沟11相卡合的状态下,以粘合剂加以固定后,将穿线管6插入穿通孔8、13,并用粘合剂将穿线管6固定在穿通孔8、13内,同时在防水处理后还进行浮力试验等。图2表示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例之剖面图。本实施例之中通浮标20,其浮标本体21整体是由例如耐蚀铝合金等金属制成,外形略呈蛋形(椭圆球状),内部为中空部。浮标本体21上部在靠近中心处有用于插装穿线管6的穿通孔23。在浮标本体21下部,设有可兼用作撞锤的厚壁部24,且在此厚壁部24有可插入穿线管6的穿通管25。另外,为了使重心位于下方,浮标本体21的下部21b壁厚相对其上部21a之壁则较厚。插入穿通孔23、25的穿线管6是由聚丙烯等合成树脂或由金属制成,其中心部设有穿线孔6a。该穿线管6在穿通孔23、25内各有被粘合剂所固定,而借助此粘接来进行防止水侵入浮标本体21中空部22的防水处理。此外,可制成浮标本体21的金属,并不限于耐蚀铝合金,也可利用铝、钛、铁、铜、锡或其他金属,或锂合金、铍合金、镁合金、不锈钢、黄铜、钛合金、耐蚀合金等各种合金。若用耐蚀铝合金、不锈钢等具有耐蚀性的金属以外之金属制成时,则应按各金属之种类而在其表面进行防水加工、防锈加工、镀膜加工、铝防腐加工等表面处理。现就上述中通浮标20的制造方法说明如下如图3所示,从浇铸口84把铝合金等熔融金属浇入由上模81与下模82以及模芯83所构成之铸模80,以铸造浮标本体21。然后,从穿通穿线管6的穿通孔23、25将构成模芯83所用之砂粒取出到外面,根据需要而进行防水、防锈等之表面处理及利用浸染印刷法对浮标本体21表面进行文字、图案、花样等的印刷。以此方法制得浮标本体21后,将穿线管6插入穿通孔23、25,并在穿通孔23、25内借助粘合剂固定穿线管6,同时先进行防水处理,然后,再进行浮力试验等。图4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第3实施例之剖面图。本实施例之中通浮标30是用粘合等方法使上碗32与下碗33相接合,从而制成略呈蛋形(椭圆球状)之浮标本体31,并在浮标本体31内的中空部34靠中心部位,沿上下方向配置有穿线管6。上碗32由红、橙、黄色等有色透光性或遮光性的合成树脂制成,例如聚丙烯、聚碳酸酯、ABS等。上碗32内侧形成中空,其下方形成圆环状阶梯部35外侧,有一体成形与设在下碗33的阴螺纹36相螺合之阳螺纹37。本专利技术浮标本体下部之下碗33是由例如不锈钢所制成,并在其下部的圆环状阶梯部38之内侧,一体成形有阴螺纹36。下碗33内侧为中空,其内周面有如图4中一点划线所示,一体成形厚壁状的浮力调整部38。另外,制成下碗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金属浮标,用于钓鱼,其特征为至少有以金属制成浮标本体的下部,从而能通过冲击来保护浮标本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1994-10-19 253610/941.一种金属浮标,用于钓鱼,其特征为至少有以金属制成浮标本体的下部,从而能通过冲击来保护浮标本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钓鱼用金属浮标,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荣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钓研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