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钓用浮子止动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631 阅读:4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垂钓用粒状或块状的浮子止动体10,在该浮子止动体10的中央设置让钓鱼线通过的钓鱼线通孔1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钓鱼线通孔11内设有螺旋状或环状等的孔的缩径部12,当钓鱼线从上述钓鱼线通孔通过时钓鱼线和该缩径部产生接触滑动,形成阻力,从而提供不仅能发挥浮子止动作用,与钓鱼线也能良好配合进行引诱垂钓时十分方便的浮子止动体。(*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Float stop for fishing

A fishing granular or massive float stopper body 10, the float stop central body 10 is set to make a fishing line through the fishing line through hole 11, and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fishing line through hole 11 is arranged in a spiral or circular hole shrinkage of 12, when the fishing line from the fishing line through hole through the fishing line and the reducing portion contact sliding, forming resistance, thus providing not only can play the float stop, and the fishing line can be a good fit for fishing lure is very convenient float stopper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技术涉及穿在钓鱼线上使中空浮子等活动浮子仃止在钓鱼线中途的浮子止动体。使用垂钓浮子的传统一般的钓鱼具如图4所示,图中在钓竿31上安装卷绕着钓鱼线的线轮32,将钓线33通过设置在该钓竿31上的钓鱼线导轮从渐渐变细的钓竿31的顶端引出。而且,构成在该钓鱼线33的顶端设置用棉线等系结而成的浮子止动部34,再设置浮子止动体35,中空浮子36,下坠浮子37,以及铅锤37a,在其端部通过构件38连接其顶端系结着鱼钩39的细线40,上述浮子止动体35如图5所示,图中表示在小粒椭球状止动体的中央形成孔径比钓竽线33线径明显大的钓鱼线通过孔41。因此,当把上述穿在钓鱼线33顶端部上的一组构件一起投向海中时由于下坠浮子37、铅锤37a将沉没于海中,中空浮子36因浮力而位于水面,因此钓线33在中空浮子36中滑动,从而将浮子止动体向上顶起。这样该浮子止动定体35和浮子止动部相接触,下坠浮子37,铅锤37a仃止在海中,从而上述一组构件投入到由上述浮子止动部34决定的水深处。然而,如图5所示,由于上述浮子止动体35的钓鱼线通孔41为其直径相对钓鱼线33线径明显大直孔,使其很容易相对钓鱼线33滑动,例如,当操作钓竿31,收拉钓钱线33,引诱不肯吞食的鱼上钩时,中空浮子36和浮子止动体35成一体运动,从而存在难于推定设置在钓鱼线33顶端的一组构件被上提了何种程度的问题。因此也可考虑将浮子止动体35的钓鱼线通孔41的直径做细,但若做成细孔时,存在难于使钓鱼线33穿过浮子止动体35、和安装上述一组构件费工夫问题。本技术正是鉴于上述问题,目的在于提供能发挥浮子止动作用的同时,对钓鱼线也能配合良好,引诱鱼上钩时十分方便的浮子止动体。根据本技术的浮子止动体,在浮子止动体的中央设有钓鱼线通过孔,在此钓鱼线通孔内形成孔的突出缩径部。此外,可以将上述浮子止动体的钓鱼线通孔内的突出缩径部,做成螺旋状。而且,可以将上述浮子止动体的钓鱼线通孔内的突出缩径部形成环状。由于在上述浮子止动体的钓鱼线通孔内设置了突出缩径部,从而当钓鱼线通过该通孔时,钓鱼线与该突出缩径部边接触边滑动,而形成阻力。而且,由于该浮子止动体和垂钓用浮子相比,其上的水的阻力通常较小,所以当在垂钓中拉钓鱼线施以引诱时,能使垂钓用浮子保持在原来状态,而使浮子止动体沿钓鱼线运动。付附图的简单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垂钓用浮子止动体第1实施例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垂钓用浮子止动体第2实施例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垂钓用浮子止动体第3实施例剖面图,图4为传统钓鱼具的立体图,图5为传统垂钓用浮子止动体的剖面图。以下通过参照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从而可对本技术进一步理解。图1为本技术垂钓用浮子止动体第1实施例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垂钓用浮子止动体第2实施例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垂钓用浮子止动体第3实施例剖面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第1实施例的垂钓用浮子止动体10由稍软或硬质塑料制成,在其中央设钓鱼线通孔11。而且,在该钓鱼线通孔11内侧中间部设置2个向内突的环状突起12作为突出缩径部的一例,与此同时,在该钓鱼线通孔11的两端部形成倒角。因此,当钓鱼线13从钓鱼线通孔11内通过时,钓鱼线沿上述环状突起12的部分滑动,据此,使浮子止定体10跟随钓鱼线连动,其结果,若拉动钓鱼线使13从垂钓用浮子拉出,然而,由于浮子止动体10追随钓鱼线13,通过目测其垂钓用浮子至该浮子止动体10间的相距长度,能估计鱼被引诱上钩的程度。图2示出本技术第2实施例垂钓用浮子止动体14,在钓鱼线通孔15内,形成螺旋状突起16作为突出缩径部的又一例。用此螺旋状突起16使内部的钓鱼线通孔15的实质孔笃变狭小,从而使该浮子止动体追随钓鱼线。图3示出了本技术第3实施例涉及垂钓用浮子止动体18,如图所示,在钓鱼线通孔内中央部设置纵长的环状突起19作为突出缩径部的另一例。由于据此使孔的该部分孔径变狭小产生相对钓鱼线的阻力使该浮子止动体18追随钓鱼线。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将浮子止动体18的一端形成流线型,能显著减小水的阻力。在上述各实施例中,适宜使突出缩径部的内径为钓鱼线直径的1.05~1.06倍。此外也可以使此突出缩径部适当散布形成在钓鱼线通孔内。由于在上述各实施例的浮子止动体的钓鱼线通孔内部形成突出缩径部,当钓鱼线从该钓鱼线通孔通过时,钓鱼线和该缩径部边接触边滑动,此即构诚阻力而追随钓鱼线。因此,当垂钓中拉动钓鱼线进行引诱时,垂钓用浮子因海水阻力大而保持在原位置上,而浮子止动体沿钓鱼线移动。因此,通过目测垂钓用浮子和浮子止动体间距离就能把握引诱鱼上钩的状况,据此,对于即使是不肯吞食的鱼,也能引起其食欲引诱其上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垂钓用浮子止动体,在其中央设有钓鱼线通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钓鱼线通孔内部设所述孔的突出缩径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垂钓用浮子止动体,在其中央设有钓鱼线通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钓鱼线通孔内部设所述孔的突出缩径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钓研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