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标用光电混合拖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13696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3 1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浮标用光电混合拖缆,包括水密插座(8)和光电混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密插座(8)安装在浮标(12)上,所述的光电混合缆包括重密度段(9)、交变密度段(10)和零浮力段(11),所述的重密度段(9)一端连接水密插座(8),其另一端连接交变密度段(10),交变密度段(10)的另一端连接零浮力段(1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浮标用光电混合拖缆变密度设计,采用密度调节与控制技术,使拖缆隐蔽性更佳,而且有利于保证浮体稳性。测试结果表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光电混合缆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具有强度高和零浮力等特点,能承受较大的弯曲应力和拉应力,适用于海水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浮标用光电混合拖缆
本技术涉及的是水下拖曳系统用缆领域,尤其是适用于一种传输光电信号和电力的变浮力拖缆。
技术介绍
光电混合拖缆是浮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浮体与水下平台,通过水下收放装置回收和释放,并传输光电信号和电能。随着水下通信技术的不断提高,对水下拖曳系统用缆的要求越来越苛刻,不仅要求其外径小、光电单元多、抗拉强度高,而且还要具有零浮力或变浮力。零浮力是指拖缆密度与水相近,零浮力拖缆能够停留在水中任意位置,而且还能减小航行过程中产生的阻力。现有水下拖曳系统用缆很难同时满足以上要求,而且不具备零浮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水下浮标拖曳系统用缆的不足,提供一种变浮力光电混合缆以及相关接插件,满足外径、光电单元、抗拉强度以及零浮力等方面的要求。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浮标用光电混合拖缆,包括水密插座和光电混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密插座安装在浮标上,所述的光电混合缆包括重密度段、交变密度段和零浮力段,所述的重密度段的密度大于海水密度,所述的交变密度段由多段大于海水密度的部分和小于海水密度的部分交替构成,所述的零浮力段的密度与海水密度相等,所述的重密度段一端连接水密插座,其另一端连接交变密度段,交变密度段的另一端连接零浮力段。更进一步地,所述的重密度段长度为20m,其密度为1200kg/m3 ;所述的交变密度段总长度为150m,其大于海水密度的部分和小于海水密度的部分每段长度均为lm,大于海水密度的部分的密度为1100kg/m3,小于海水密度的部分的密度为972kg/m3。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光电混合缆包括光纤、绝缘层、金属导线、内护套、编织承力件、缓冲层、外护套,所述的光纤和金属导线外分别包裹绝缘层并排布构成光电混合缆的内芯,内护套将该内芯包裹,内护套外再顺序包裹编织承力件、缓冲层和外护套。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绝缘层和内护套材料为聚乙烯,金属导线为19*0.37mm镀锡绞线,编织承力件为芳纶纺织物,缓冲层为绞合缠绕的实心聚乙烯棒,外护套材料为聚氨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浮标用光电混合拖缆内部包括光电单元包含两路单模光单元和两路电单元,能够同时传输光电信号和电能。拖缆变密度设计,采用密度调节与控制技术,使拖缆隐蔽性更佳,而且有利于保证浮体稳性。测试结果表明本技术的光电混合缆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具有强度高和零浮力等特点,能承受较大的弯曲应力和拉应力,适用于海水环境。【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浮标用光电混合拖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浮标用光电混合拖缆的光电混合缆的横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说明。如图1所不,本技术的一种浮标用光电混合拖缆,包括水密插座8和光电混合缆。所述的水密插座8安装在浮标上。所述的光电混合缆包括重密度段9、交变密度段10和零浮力段11,所述的重密度段9的密度大于海水密度,所述的交变密度段10由多段大于海水密度的部分和小于海水密度的部分交替构成,所述的零浮力段11的密度与海水密度相等。所述的重密度段9 一端连接水密插座8,其另一端连接交变密度段10,交变密度段10的另一端连接零浮力段11。为保证浮标12的稳性,重密度段9长度为20米,密度设计值大于海水密度,约为1200kg/m3,拖缆的重力大于浮力,就会对浮体产生一个方向向下的拖曳力,有利于保证浮标12稳性。浮标12上升到水面后,零浮力拖缆与水密度相同,可以处于任何位置,有可能在水面附近堆积缠绕,隐蔽性不佳,为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将交变密度段10长度为150米,设计为交变密度拖缆,即第I米拖缆密度为1100kg/m3,大于海水密度(1024kg/m3),第2米拖缆密度为972kg/m3,小于海水密度,如此类推。零浮力段11密度设计值与水相近。如图2所示,所述的光电混合缆包括光纤1、绝缘层2、金属导线3、内护套4、编织承力件5、缓冲层6、外护套7,所述的光纤I和金属导线3外分别包裹绝缘层2并排布构成光电混合缆的内芯,内护套4将该内芯包裹,内护套4外再顺序包裹编织承力件5、缓冲层6和外护套7。所述的绝缘层2和内护套4材料为聚乙烯,金属导线3为19*0.37mm镀锡绞线,编织承力件5为1.4g/cm3芳纶纤维纺织物,缓冲层6为绞合缠绕的实心聚乙烯棒,外护套7材料为聚氨脂。在内护套4的外层绞合填充件或挤塑发泡层,可进行密度调节,最外层是外护套。在各道成缆绞合的工序中,都加入了密度和水接近的填充胶水,填充零浮力光电混合缆中的空隙,使缆的结构紧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浮标用光电混合拖缆,包括水密插座(8)和光电混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密插座(8)安装在浮标(12)上,所述的光电混合缆包括重密度段(9)、交变密度段(10)和零浮力段(11),所述的重密度段(9)的密度大于海水密度,所述的交变密度段(10)由多段大于海水密度的部分和小于海水密度的部分交替构成,所述的零浮力段(11)的密度与海水密度相等,所述的重密度段(9)一端连接水密插座(8),其另一端连接交变密度段(10),交变密度段(10)的另一端连接零浮力段(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标用光电混合拖缆,包括水密插座(8)和光电混合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水密插座(8 )安装在浮标(12 )上, 所述的光电混合缆包括重密度段(9 )、交变密度段(10 )和零浮力段(11), 所述的重密度段(9)的密度大于海水密度, 所述的交变密度段(10)由多段大于海水密度的部分和小于海水密度的部分交替构成, 所述的零浮力段(11)的密度与海水密度相等, 所述的重密度段(9 ) 一端连接水密插座(8 ),其另一端连接交变密度段(10 ),交变密度段(10)的另一端连接零浮力段(1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标用光电混合拖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重密度段(9)长度为20m,其密度为1200kg/m3 ;所述的交变密度段(10)总长度为150m,其大于海水密度的部分和小于海水密度的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振华宫经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七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