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用浮标及甩远浮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350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在投入钓组时即使扔到岩石上也可防止浮标受到致命性损伤,并且,也能防止在挂饵时发生钓线之缠绕。由略呈半球状之浮标本体2以及可提高识别性的帽盖部3一起构成甩远浮标1,并以低反弹性之橡胶构成浮标本体2。(*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Fishing buoy and distant buoy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ethod for preventing a buoy from being fatally damaged even when thrown into a rock, and can also prevent the winding of the fishing line from the bait. The 2 part of the buoy body,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a slightly hemispherical shape, and the cap cap part which can improve the identification, are combined to form a far flung buoy 1, and a buoy body is formed by a rubber with a low anti elasticity, which is composed of a main body and a body. The main body is composed of 2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有关使钓鱼用浮标及钓组之飞行距离甩得更远而装配在钓线上使用的甩远浮标。以小型棒状浮标钓鱼时,一般大都使用称为甩远浮标之浮标。就是说,由于小型棒状浮标重量轻,难于抛投钓组,又由于钓鱼标点较远或遇强风时,则因风等阻力而无法达到飞行距离,以致难于把钓组正确地投入所瞄准的标点。因此,通常是将具有自重之甩远浮标与小型棒状浮标一起装在钓线,利用甩远浮标之重量使钓组易于投掷,从而使钓组可以远投。此种甩远浮标一般由瑞木、橡树等天然木材所构成。另外,也采用一种称为超级球、魔术球(商品名称)而在市面上出售的合成树脂制的球上,予以钻孔并将钓线穿通该孔,以替代上述甩远浮标而使用。由上述天然木材制成的甩远浮标,如果在投掷钓组时,此甩远浮标碰撞岩石,则会造成裂纹或损伤,而且依其损伤程度,往往会导致无法继续使用。当上述合成树脂制成之球替代甩远浮标使用时,在投掷钓组或挂底(鱼钩钩到水底等的状态)的钓组因断线而突然解脱的情况下,该球由于反弹力高,势必会朝自己或其他钓友之方向快速弹回,这样,不但有危险,也会使钓线缠绕。因此,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投掷钓组时误扔到岩石上,也能防止浮标受到致命性损伤,同时,也能在挂饵时防止钓线缠绕钓鱼用浮标及甩远浮标。本专利技术用低反弹性之橡胶制成浮标下部为其特征之钓鱼用浮标。又以低反弹性之橡胶覆盖浮标下部为其特征之钓鱼用浮标。另外,本专利技术是一种为了使钓组飞行距离飞得更远而装在钓线上之甩远浮标,而且用低反弹性之橡胶制成浮标本体,并在上述浮标本体上设有为使识别性提高之盖帽部为其特征。此外,又以合成树脂构成上述盖帽部,并在上述浮标本体与上述盖帽部之间,安装防止透光用的薄片为其特征。依照本专利技术,其浮标下部是用低反弹性橡胶制成,或以低反弹性之橡胶覆盖在浮标下部。通常,浮标设定为使其重心位于下部,所以,投掷钓组时,浮标必以其重心所在之下部为前锋而飞行,以致碰撞岩石时,仍以其浮标下部先撞击岩石。因此,如果把此撞击部份用橡胶制成,则能从撞击时所产生之冲击来保护浮标本体,而防止浮标在碰撞岩石时所受到的致命性损伤。同时,由于上述橡胶具有低反弹性,所以,碰撞岩石时也不会快速弹回,因此,不会发生浮标或钓组扔到自己或其他钓友而伤人,或与其他钓友之钓线互相缠绕之麻烦。此外,也可防止挂换鱼饵时,由于浮标跳动所造成之钓线缠绕。由低反弹性之橡胶所制成之浮标本体与合成树脂制成的盖帽部之间,若安装防止透光用之薄片,即使上述橡胶为黑色,盖帽部为识别性良好之橙色、黄色、红色等半透明合成树脂所制成,也会防止橡胶之颜色透过帽盖部而见到。因此,可防止橡胶颜色透过盖帽部而降低识别性,或制成品的美观受到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之甩远浮标之构成说明图,(a)为平面图,(b)为正面图,(c)为背面图,(d)为底面图,(e)为侧面图。图2为图1(a)之沿A—A线部面图。图3为图1(a)之沿B—B线剖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之其他实施例之说明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之其他实施例之说明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之其他实施例之说明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之其他实施例之说明图。图8为使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之甩远浮标之一个钓组例示图。参照附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说明如下图1—图3表示实施本专利技术的甩远浮标1之构成图。本实施例之甩远浮标1,由略呈半球状之浮标本体2,与可提高识别性之盖帽3一起构成。浮标本体2,由黑色低反弹性之橡胶制成,如图2所示,在其内部形成有中空部4。该低反弹性橡胶是使用譬如内外橡胶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哈宁耐得”(注册商标名)。该“哈宁耐得”之反弹性为2%,比重为1.35。浮标本体2侧部则设有用于穿通穿线管10之穿通孔5。穿线管10用聚丙烯等之合成树脂制成,其中心形成有穿通钓线所需之穿线孔10a。该穿线管10用粘合剂固定在浮标本体2的穿通孔5内,通过粘合以起到防止水侵入浮标本体2内之防水作用。另外,该穿线管10也可用金属制成。盖帽部3,由红、橙、黄色等识别性良好之颜色且透光性或遮光性均佳之聚丙烯,聚碳酸酯、ABS等合成树脂所构成,并在其内部形成有中空部6。该帽盖部3,经由注射成形法成形后,按需要而添加颜色如用透明漆浸染等油漆处理。盖帽部3下部,形成有环状阶梯部7,此阶梯部7可插入浮标本体2中空部4内。盖帽部3与浮标本体2在此阶梯部7之部份用粘合剂固定。通过固定以起到防止水侵入浮标1内部之防水作用。图8表示使用此种甩远浮标1的钓组之一个例子。此实例中,在附有导线环之钓竿20装上卷绕有钓线21之卷线器22,并在钓线21上装上浮标球23、甩远浮标1、防缠具25、小型棒状浮标24、返向环26、子线27、以及钓钩28。虽然小型棒状浮标24的重量较轻,但是抛投钓组时,即使遇到强风,也能利用甩远浮标1的重量,使钓组飞远。因浮标1之内部做成中空而能浮在水中,故垂钓时仍与小型棒状浮标24一起浮在海面。此时,由于盖帽部3之存在而识别性极佳。下面将就本专利技术之其他实施例配合图4—图6加以说明。其中,与上述图1—图3之实施例相同之部份,仍用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图4—图6之实施例,在黑色低反弹性之橡胶制成的浮标本体2与合成树脂制成的盖帽部3之间,安装由发泡苯乙烯、纸等制成白色防透光用的薄片,以防止透过合成树脂制盖帽3就能见到浮标本体2之黑色。图4之实施例中,上述防透光用的薄片,采用圆环状薄片30,且只在浮标本体2与盖帽部3相接触之部份安装薄片30。在图5之实施例中,上述防透光用的薄片,使用薄片31,不仅在浮标本体2与盖帽3相接触之部份,就连中空部6与中空部4之间,也安装薄片31,以便完全防止浮标本体2之黑色会透过来。若以透光性合成树脂制成盖帽部3,则阳光不但透过帽盖部3,且在薄片31上反射回来,因此,盖帽部3的红、橙、黄等色彩,看起来宛如在发光,使得识别性格外提高。在图6之实施例中,以薄片32作为上述防透光用薄片,并且,构成为不仅在浮标本体2与盖帽部3接触之部份,也在盖帽部3之整个背面粘合薄片32,就能完全防止浮标本体2之黑色透光。如果以具有透光性之合成树脂制成盖帽部3,则同样地,太阳光仍能透过帽盖部3,且能从薄片32上面反射回来,因此,看起来宛如帽盖部3之红、橙、黄色等之色彩在发光,使得识别性格外提高。此外,构成图1—图6之实施例的浮标本体2之低反弹性橡胶,并不使用上述“哈宁耐得”而使用其他低反弹性之橡胶亦可。该低反弹性之橡胶最好使用反弹性在15%以下。图7表示将本专利技术应用在非甩远用浮标而指常用的中通浮标之实施例。此种中通浮标,基于具有能使钓组之飞行距离甩得更远且钓组之缠线较少等特征而近几年广泛地使用。图7(a)实施例的中通浮标40,其整体形状略呈蛋型形状(椭圆球状),浮标上部41以天然木材制成,浮标下部42则以低反弹性橡胶所制成。浮标上部41之略中心部份设有穿通孔44以配置穿线管43,浮标上部41侧面,在周向形成有能使浮标下部42之结合部46结合之结合槽45。由于制成浮标下部42之低反弹性橡胶,可使用内外橡胶股份有限公司出品之一种反弹性为2%、比重为1.35之“哈宁耐得”(注册商标名)。结合部46设在浮标下部42之上端部,而将此结合部46结合在浮标上部41的结合槽4内,通过粘合使浮标下部42固定在浮标上部41上。该浮标下部42之略中心部位,设有用来穿通穿线管43之穿通孔48。此外还形成有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钓鱼用浮标,其特征为以低反弹性橡胶制成浮标下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1994-12-19 314698/941.一种钓鱼用浮标,其特征为以低反弹性橡胶制成浮标下部。2.一种钓鱼用浮标,其特征为以低反弹性橡胶覆盖浮标下部。3.一种甩远浮标,为使浮标飞行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荣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钓研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