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TCM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HST冷却回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15944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HST冷却回路,具有:HST液压回路,其是以闭回路连接液压泵(2)和第一以及第二液压马达(3、4)而形成的;向HST液压回路补充工作油的供给泵(6);使从供给泵(6)向HST液压回路补充的工作油的剩余部分经由液压泵(2)、第一液压马达(3)以及第二液压马达(4)而回到油箱的冷却回路;向第一以及第二液压马达以外的液压设备供给工作油的液压源(7);使来自液压源(7)的工作油的一部分与冷却回路内的第一液压马达(3)的下游且第二液压马达(4)的上游的中间油路(22)合流的合流回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以闭回路连4妄液压泵和液压马达而成的HST液压 回路进行冷却的HST冷却回路
技术介绍
在HST液压回路中设有用于向液压回路补充压力油的供给泵,通 过来自该供给泵的压力油对HST液压回路进行冷却(例如参照专利 文献l)。在该专利文献l记载的回路中,来自^f吏供给溢流阀溢流的 供给泵的压力油经过泵箱、马达箱以及油冷却器流回油箱。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2005 - 54964号7>才艮但是,当来自供给泵的压力油通过泵箱以及马达箱时,温度会 上升。因此,例如在HST液压回路中具有多个液压马达的情况下, 如上述专利文献l记载的那样,仅使来自供给泵的压力油流过泵箱和 马达箱,就不能充分冷却下游侧的液压马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HST冷却回路,具有HST液压回路,其是以闭回路连 接可变容量形液压泵和至少第一以及第二可变容量形液压马达而开成的;向HST液压回路补充工作油的供给泵;使从供给泵向HST液压马达以及第二液压马达而回到油箱的冷却回路;向第一以及第二液 压马达以外的液压设备供给工作油的液压源;使来自液压源的工作 油的一部分与冷却回路内的第一液压马达的下游且第二液压马达的 上游的中间油路合流的合流回^各。可以通过对从液压源向液压设备供给的压力油进行供给的供给4阀和将来自供给阀的漏油导入中间油路的返回油路构成合流回路。 优选使上述液压源为容量比向作业用执行机构供给工作油的作业用液压泵小的小容量型液压泵。例如可以为对行驶制动的动作所需要的压力油进行供给的供给泵。在冷却回,各的第二液压马达的下游设有油冷却器,还能够具有溢流部,在中间油路的压力成为规定值以上时,溢流部4吏中间油路 的工作油不经由第二马达和油冷却器中的任意 一个地回到油箱。还可以具有将第一以及第二液压马达的输出向行驶用输出轴传 递的齿轮箱。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使从液压源向液压设备供给的工作油的泄漏与冷 却回路内中的第一以及第二液压马达间的油路-^流,因此,能够高效地冷却HST液压回路的多个液压马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具有HST冷却回路的工程车辆的一例 即轮式装载机的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图1 、2对本专利技术的HST冷却回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具有HST冷却回路的工程车辆的一例即轮式 装载机的侧视图。轮式装载机100由具有斗杆111、 4产斗112、车轮113 等的前部车身110和具有驾驶室121、发动机室122、车轮123等的后 部车身120构成, (俯仰动),载或4产装)。前部车身110和后部车身120通过中心销101相互转动自 由地连结,前部车身110通过转向液压缸(未图示)的伸缩相对于后部车身120向左右折曲。HST液压回路具有由发动机1驱动的可变容量形液压泵2和在该液压 泵2上相互并联地闭回路连接的一对可变容量形液压马达3、 4。液压 马达3、 4的输出被输入齿轮箱15,并被传递到其输出轴16。输出轴 16的旋转经由未图示的驱动轴、轮轴传递到车4仑113、 123,车辆开 始行驶。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通过多个液压马达3、 4对输出轴16 进行驱动,因此能够得到大的行驶驱动力。液压泵2的压力油的排出方向通过未图示的切换阀的操作被变 更,由此,液压马达3、 4的旋转方向发生变化,车辆的前进、后退 被切换。发动机l的旋转速度随着油门踏板(未图示)的踏入量的增 加而上升。液压泵2的排油容积通过公知的泵容量控制装置的动作, 伴随着油门踏板的踏入量的增加而增大。由此,在油门踏板的踏入 量增加时,液压泵2的转速和排油容积都增加,^v而泵排出量增加。 液压马达3、 4的排油容积,通过公知的马达容量控制装置的动作, 伴随着行驶驱动压的增加而增大。由此,能够以对应于行驶负荷的 扭矩使车辆行驶。液压泵5是由发动机1驱动的大容量的作业机用液压泵。来自液 压泵5的压力油经由货物装卸用阀8被导入例如斗杆液压缸114以及 伊斗液压缸115等的液压液压釭18。来自液压液压缸18的返回油经由 货物装卸用阀8、回油过滤器ll回到油箱。供给泵6由发动机1驱动。来自供给泵6的压力油被导入液压泵2, 向HST液压回路补充工作油。来自该供给泵6的压力油的流动构成用 于冷却液压泵2的循环^各径。来自供给泵6的剩佘的油从液压泵2的泄 油口2a排出到油路21。在液压马达3、 4上分别设有油流入用以及流 出用的一对泄油口3a、 4a以及3b、 4b,在油路21中流动的油经由泄 油口3a、 3b并通过液压马达3后,经由泄油口4a、 4b通过液压马达4。液压泵7是由发动机1驱动的小容量的制动用供给泵。轮式装载 机100采用全液压制动系统,即通过制动踏板的踏入在行驶制动装置6上作用压力油,由此进行行驶制动动作。因此,将来自液压泵7的压 力油导入制动供给阀9从而使制动动作用的压力总是起作用,或预先 将其压力油注入制动压供给用的储压器,以备行驶制动的动作。导 入制动供给阀9的剩余的油通过油路23,与通过液压马达3的来自供 给泵6的油在液压马达3、 4之间的油路22处合流,并通过液压马达4。 从液压马达4的泄油口 4b流出的油通过油冷却器103皮冷却后,经由回 油过滤器ll回到油箱。在液压马达3、 4之间的油路22中,连接有低压单向阀13,在油 路22内的压力成为少见定值P 1以上时将该油路22内的压力油向油箱释 放。同样,在液压泵2的泄油口2b上也连接有低压单向阀12,当泄油 口 2b的压力成为规定值P2以上时3夸压力油从泄油口 2b向油箱释放。 对本实施方式的HST冷却回路的动作进行说明。 通过发动机l的驱动被排出的来自供给泵6的压力油的 一部分被 补充到HST液压回路,剩余的按照液压泵2、油路21、液压马达3、 4 以及油冷却器10的顺序流动。通过来自该供给泵6的压力油,HST液 压回路的工作油、液压泵2和、液压马达3、 4分别纟皮,令却。此时,通过 发动机1的驱动被排出的来自液压泵7的压力油经由制动供给阀9流 入油路23,并在液压马达3的下游与来自供给泵6的油合流。因此, 液压马达3的下游的冷却油的温度上升被抑制,并且,由于在液压马 达4中流动有比上游侧的液压马达3多的油,所以,能够高效地冷却 液压马达4。在发动机刚刚起动后等工作油温较低时,油路22的压力上升。 在油路22的压力成为规定值P1以上时,低压单向阀13打开,油路22 的压力油向油箱释放。由此,能够防止高压力作用在马达3、 4的泄 油口3a、 3b、 4a、 4b和油冷却器10上,能够防止这些液压设备的损 伤。若工作油温较低,液压泵2的泄油口2b的压力也上升。在泄油口 2b的压力成为规定值P2以上时,低压单向阀12打开,压力油从泄油 口2b向油箱释放。由此,能够防止规定值P2以上的高压力作用在泄 油口2b上,能够防止液压泵2的损伤。低压单向阀12、 13打开时,由于冷却油不通过油冷却器IO,所以能够使工作油温迅速上升。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实现以下的作用效果。(1) 将液压泵2、油路21、液压马达3、油路22、液压马达4、 油冷却器10串联连接,形成供来自供给泵6的排出油流过的冷却回22合流。由此,能够有效地同时冷却多个液压马达3、 4。(2) 由于使来自小容量的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HST冷却回路,其特征在于,具有: HST液压回路,其是以闭回路连接可变容量形液压泵和至少第一以及第二可变容量形液压马达而形成的; 向所述HST液压回路补充工作油的供给泵; 使从所述供给泵向所述HST液压回路补充的工作 油的剩余部分经由至少所述液压泵的泄油口、所述第一液压马达以及所述第二液压马达而回到油箱的冷却回路; 向所述第一以及第二液压马达以外的液压设备供给工作油的液压源; 使来自所述液压源的工作油的一部分与所述冷却回路内的所述第一液压马达 的下游且所述第二液压马达的上游的中间油路合流的合流回路。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兵藤幸次石田一雄竹山刚史青木忠义桂木壮彦川原章禄
申请(专利权)人:TCM株式会社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