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塔的散热装置的架设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93963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冷却塔的散热装置的架设结构,所述散热装置中的各散热片上设有前、后二个等高的穿孔,可供二支管体贯穿,使各散热片串接、拼合。所述二管体的两端是由所述冷却塔架体上的二支相互平行的水平横杆所架支。则各散热片是以悬吊型态架设,使散热片完全伸展,不易堆积污泥,且容易清洗。(*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冷却塔的散热装置的架设结构,其是将散热装置的各散热片以悬吊型态架设,使散热片完全伸展,不易堆积污泥,且容易清洗。
技术介绍
冷却塔是利用气冷方式将热水冷却成冷水。冷却塔是将热水送至冷却塔的上端,经由散水盘作多点喷出成较大面积后,向下流动。塔顶的风扇将热空气向上排出塔外,而塔外的冷空气由散热装置的间隙向塔内流动。向下流动的热水与向内流动的冷空气在接触时进行热交换,使水温降低成冷水,空气升温为热空气后,由塔顶的风扇送出塔外。前述散热装置1是由若干数量的散热片IO拼合而成,如图l所示。配合图2,所述各散热片IO是设置有凸点11,通过凸点ll顶靠相邻的散热片10,而使各散热片10之间形成间隙12。所述各散热片10可通过粘着剂粘合成成设定宽度的区块。将若干个区块作左、右拼合,以及在架体13上搭接成数层,而构成所需高度、所需宽度的散热装置l。所述各区块是以拼合方式放置在所述冷却塔的架体13上,所述架体13上的角钢14可承托所述各散热片10。所述各散热片IO会因本身的重量压在所述角钢14上,而使各散热片IO的下端略呈弯曲状,造成各散热片下端的间隙较小,容易堆积污泥。所述散热装置1中的各散热片10的表面具有许多紋路(图上未示出)。当散热装置l中的各散热片IO的表面附着有灰尘、污泥时,会影响冷空气与热水之间的热交换效益。由于所述各散热片IO是粘固成一体,使各散热片10表面的灰尘、污泥,不能以冲洗方式清除。故所述散热装置1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全面更新,以维持冷空气与热水之间的热交换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3本技术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冷却塔的散热装置的架设结构,其可使散热装置的各散热片以悬吊型态架设,使散热片完全伸展,不易堆积污泥。本技术次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冷却塔的散热装置的架设结构,其可将各散热片播开,进行冲洗作业,以将附着在散热片上的灰尘、污泥清除。本技术所提供的冷却塔的散热装置的架设结构,所述散热装置是由若干数量的散热片拼合而成,且是架设在冷却塔的架体上。所述散热装置中各散热片上设有前、后二个等高的穿孔,可供二支管体贯穿,使各散热片串接、拼合。所述二管体的两端是由所述冷却塔架体上的二支相互平行的水平横杆所架支。本技术所提供的冷却塔的散热装置的架设结构,其中,架体的水平横杆上设有定位槽,可供所述管体的一端导入。所述定位槽的上端与内侧端皆为开口状。所述管体可由所述定位槽的上方导入所述定位槽内,而产生定位作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所提供的冷却塔散热装置的架设结构,是将散热片以悬吊型态架设,使各散热片可完全伸展成片状,使污泥较不易堆积。又,各散热片之间无需粘合固定,而可将各散热片播开清洗,提高散热装置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散热装置的的结构图2为图1中散热片拼接状态的剖面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的结构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散热片的端视图(前视图);图5为管体架支在二水平横杆上的状态图6为图4所示散热片尚未打孔的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l-散热装置;2-散热装置;10-散热片;ll-凸点;12-间隙;13-架体;14-角钢;20-散热片;21-穿孔;21,-标记;22-凸点;23-间隙;24-扣接边;30-架体;31-水平横杆;32-定位槽;40-管体。具体实施方式创作人有鉴于现有散热装置的散热片有不易清洗的缺点,而研创出 一种容易冲洗的散热装置,以延长散热装置的使用寿限,以降低维修、保养的成本。现配合图面,详述本技术的构造特征与使用功效。本技术所揭露的冷却塔的散热装置的架设结构中,所述散热装置是由若干数量的散热片拼合而成。市售的冷却塔的前端与后端各设置有散热装置,图3所示为冷却塔单侧的散热装置2。所述散热装置皆为上、下数层所构成。所述散热装置2是架设在冷却塔的架体30上。本实施例中的散热装置2,包含上、中、下三层。所述散热装置2中各散热片20上设有前、后二个等高的穿孔21、 21,见图4。前、后二支管体40、 40可贯穿前、后二个穿孔21、 21,使各散热片20串接、拼合。所述管体40的两端是由所述冷却塔架体30上的二支相互平行的水平横杆31、 31所架支,见图5。则在所述二水平横杆31、 31之间的散热片20,即构成一个区块或为一整层。所述散热片20上设置有突出状的凸点22,通过所迷凸点22顶靠相邻的另一散热片20,而使所述二散热片2 0、 20之间形成间隙23,可供冷空气穿梭流动。所述散热片20上设置有紋路,使热水流过散热片2 0所需的时间较长,增加热水与冷空气接触的时间。所述散热片20的一侧设有扣接边24,可与相邻的散热片20扣合成蜂窝状孔,使冷空气能更均匀地进入散热装置2内。所述散热片20的紋路设计与扣接边24设计皆为现有的技术,故不作赘述。所述冷却塔的架体30上用以承托所述管体40的水平横杆31上,设有定位槽32,可供所述管体40的一端导入。所述定位槽32的上端与内侧端皆为开口状。所述管体40可由所述定位槽32的上方导入所述定位槽32内,且在导入后无法移动位置,产生定位作用。前述各散热片20无需相互粘合,而能以相互贴靠型态结合成一区块。当要冲洗各散热片2 0时,可将各散热片20逐片播开,以呈现被播开的相邻二散热片20、 20的相对面,以便于将附着在散热片2G上的灰尘、污泥冲洗掉。在被播开散热片2 0时,除了被播开处的间隙2 3变大以外,其余的间隙2 3相对变小。由于所有冷却塔的高度并非固定,故散热装置2的层数,以及每一层散热片20的高度也非一定。为了能组装不同高度的散热装置2,所述散热片20上是设置有前、中、后三排的圓形标记21,,每一排标记21,的数量为四个,且所述三排标记21,为前后对应设置。所述圓形标记21,可在打穿后,成为可供所述管体贯穿的穿孔21。则工作人员可依设计将散热片20裁切成适当高度,并选择将适当的标记21位置打孔,而形成可供管体40贯穿的穿孔21。本实施例中,是利用二支管体40、 40串组散热片20,故选择前排与后排的标记21, 、 21,打孔。若要以三支管体40来串组各散热片20,则前排、中排、后排的标记21,都必须打孔。本技术运用管体40来架支散热片20,使各散热片20是以悬吊状态架设。则各散热片20呈现完全伸展的状态,使散热装置2的热交换效果更为均匀。又,前述同一区块的散热片20也可以相互粘合的方式拼组,也可使各散热片20呈现完全伸展的悬吊状态,以提高热交换效益。但在清洗方面则较为困难。综上所述,本技术所提供的冷却塔散热装置的架设结构,是将散热片以悬吊型态架设,使各散热片可完全伸展成片状,使污泥较不易堆积。又,各散热片之间无需粘合固定,而可将各散热片播开清洗,提高散热装置的使用寿命。以上说明对本技术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以下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冷却塔的散热装置的架设结构,所述散热装置是由多个散热片拼合而成,且是架设在冷却塔的架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散热片上设有前、后两个等高的穿孔,前、后二支管体分别贯穿所述穿孔;所述二管体的两端是由所述冷却塔的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却塔的散热装置的架设结构,所述散热装置是由多个散热片拼合而成,且是架设在冷却塔的架体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散热片上设有前、后两个等高的穿孔,前、后二支管体分别贯穿所述穿孔;所述二管体的两端是由所述冷却塔的架体上的二支相互平行 的水平横杆所架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恒钦
申请(专利权)人:良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