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796868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06 16: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其包括一单件式导热模块及一组合式供水模块。单件式导热模块包括一接触发热源的导热基板、多个固定设置在导热基板上的导热鳍片、一固定设置在导热基板上且覆盖多个导热鳍片的导热分流板、及一固定设置在导热分流板上的导热导流板。组合式供水模块包括一可拆卸地设置在导热基板上的外罩体及一可拆卸地设置在外罩体与导热导流板之间的转动件,其中多个导热鳍片、导热分流板、及导热导流板都容置在外罩体内。如此,冷却液体通过转动件的带动从液体输入口进入外罩体内,以直接接触单件式导热模块,如此以吸收从发热源传导至单件式导热模块的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尤指一种用于提升整体散热效能的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中央处理器(CPU)处理速度与效能的提升,使得目前CPU的产热量增加,而较高的工作频率,也使得工作时的瓦数相对地提升,其所产生的高温会使CPU减低寿命,尤其当过多的热量未能有效排除时,容易造成系统不稳定。为解决CPU过热的问题,一般都采用散热器及风扇的组合,以强制冷却的方式将热量排除,而达到维持CPU的正常运作的效果。然而,现有的风扇于高转速下所产生的扰人噪音及高耗电量,常是制造业者所难以克服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困扰,一种水冷头散热结构因应而生。现有的水冷头散热结构包括一座体及一设置在座体上的盖体,其中座体具有多个散热片,座体的底部会直接接触一发热源,并且盖体具有一进水孔及一出水孔。如此,通过座体的底部与发热源的接触,以使得发热源所产生的热量能传导到多个散热片上,然后再通过冷却液于进水孔及出水孔之间的循环流动,以将多个散热片所吸收的热量快速导离,以达到快速散热的目的。然而,现有水冷头散热结构除了设置于座体上的多个散热片可用来吸收发热源所产生的热量之外,盖体与其它配件的设计都是采用塑胶材料,因此无法有效提升水冷头散热结构的整体散热效能。故,如何凭借结构设计的改良,来提升水冷头散热结构的整体散热效能,已成为该项事业所欲解决的重要课题的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其可采用单件式导热模块,如此以提升整体的散热
效能。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其包括:一单件式导热模块及一组合式供水模块。所述单件式导热模块包括一接触发热源的导热基板、多个固定设置在所述导热基板上的导热鳍片、一固定设置在所述导热基板上且覆盖多个所述导热鳍片的导热分流板、及一固定设置在所述导热分流板上的导热导流板,其中所述导热导流板具有一第一导流板开口及一通过一第一容置空间以连通于所述第一导流板开口的第二导流板开口,且所述导热分流板具有一通过一第二容置空间以连通于所述第二导流板开口的第一分流板开口及一通过一第三容置空间以连通于所述第一分流板开口的第二分流板开口;所述组合式供水模块包括一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导热基板上的外罩体及一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外罩体上的泵,其中多个所述导热鳍片、所述导热分流板、及所述导热导流板都容置在所述外罩体内,且所述外罩体具有至少一通过一第四容置空间以连通于所述第一导流板开口的液体输入口及至少一连通于所述第二分流板开口的液体排出口;其中,所述发热源所产生的热传导至所述单件式导热模块的所述导热基板、多个所述导热鳍片、所述导热分流板、及所述导热导流板;其中,冷却液体通过所述泵的带动从至少一所述液体输入口进入所述外罩体内,以直接接触所述导热基板、多个所述导热鳍片、所述导热分流板、及所述导热导流板,如此以吸收从所述发热源传导至所述导热基板、多个所述导热鳍片、所述导热分流板、及所述导热导流板的热。本专利技术另外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其包括:一单件式导热模块及一组合式供水模块。所述单件式导热模块包括一接触发热源的导热基板、多个固定设置在所述导热基板上的导热鳍片、一固定设置在所述导热基板上且覆盖多个所述导热鳍片的导热分流板、及一固定设置在所述导热分流板上的导热导流板;所述组合式供水模块包括一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导热基板上的外罩体及一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外罩体与所述导热导流板之间的转动件,其中多个所述导热鳍片、所述导热分流板、及所述导热导流板都容置在所述外罩体内,且所述外罩体具有至少一液体输入口及至少一液体排出口;其中,冷却液体通过所述转动件的带动从至少一所述液体输入口进入所述外罩体内,以直接接触所述单件式导热模块,如此以吸收从所述发热源传导至所述单件式导热模块的热。本专利技术另外再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其
包括下列步骤:首先,形成一单件式导热模块,其中所述单件式导热模块包括一接触发热源的导热基板、多个固定设置在所述导热基板上的导热鳍片、一固定设置在所述导热基板上且覆盖多个所述导热鳍片的导热分流板、及一固定设置在所述导热分流板上的导热导流板;然后,将一组合式供水模块可拆卸地组装在所述单件式导热模块上,其中所述组合式供水模块包括一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导热基板上的外罩体及一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外罩体与所述导热导流板之间的转动件,其中多个所述导热鳍片、所述导热分流板、及所述导热导流板都容置在所述外罩体内,且所述外罩体具有至少一液体输入口及至少一液体排出口;其中,冷却液体通过所述转动件的带动从至少一所述液体输入口进入所述外罩体内,以直接接触所述单件式导热模块,如此以吸收从所述发热源传导至所述单件式导热模块的热。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可以在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其可通过“单件式导热模块包括一接触发热源的导热基板、多个固定设置在所述导热基板上的导热鳍片、一固定设置在所述导热基板上且覆盖多个所述导热鳍片的导热分流板、及一固定设置在所述导热分流板上的导热导流板”及“冷却液体通过所述转动件的带动从至少一所述液体输入口进入所述外罩体内,以直接接触所述单件式导热模块,如此以吸收从所述发热源传导至所述单件式导热模块的热”的设计,以更有效提升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的整体散热效能。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的其中一观看视角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的另外一观看视角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4为图3的A-A割面线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图4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3的B-B割面线的剖面示意图;图7为图3的C-C割面线的剖面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附图标记说明: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M;单件式导热模块M1;导热基板1;导热鳍片2;导热分流板3第一围绕状挡墙部3A;第一盖板部3B;贯穿孔30;第一穿孔部30A;第二穿孔部30B;第一孔径D1;第二孔径D2;第一分流板开口31;第二分流板开口32;导热导流板4第二围绕状挡墙部4A;第二盖板部4B;连接部4C;嵌入部40C;第一导流板开口41;第二导流板开口42;组合式供水模块M2;外罩体5液体输入口51;液体排出口52;液体输入口53;泵6转动件60;固定件61;螺栓S;围绕状焊接层W;冷却液体L;第一容置空间R1;第二容置空间R2;第三容置空间R3;第四容置空间R4;发热源H。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凭借特定的具体实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所揭示有关“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熟悉此技艺的相关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了解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可凭借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图式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先予叙明。以下的具体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相关
技术实现思路
,但所揭示的内容并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单件式导热模块,所述单件式导热模块包括一接触发热源的导热基板、多个固定设置在所述导热基板上的导热鳍片、一固定设置在所述导热基板上且覆盖多个所述导热鳍片的导热分流板、及一固定设置在所述导热分流板上的导热导流板,其中所述导热导流板具有一第一导流板开口及一通过一第一容置空间以连通于所述第一导流板开口的第二导流板开口,且所述导热分流板具有一通过一第二容置空间以连通于所述第二导流板开口的第一分流板开口及一通过一第三容置空间以连通于所述第一分流板开口的第二分流板开口;以及一组合式供水模块,所述组合式供水模块包括一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导热基板上的外罩体及一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外罩体上的泵,其中多个所述导热鳍片、所述导热分流板、及所述导热导流板都容置在所述外罩体内,且所述外罩体具有至少一通过一第四容置空间以连通于所述第一导流板开口的液体输入口及至少一连通于所述第二分流板开口的液体排出口;其中,所述发热源所产生的热传导至所述单件式导热模块的所述导热基板、多个所述导热鳍片、所述导热分流板、及所述导热导流板;其中,冷却液体通过所述泵的带动从至少一所述液体输入口进入所述外罩体内,以直接接触所述导热基板、多个所述导热鳍片、所述导热分流板、及所述导热导流板,如此以吸收从所述发热源传导至所述导热基板、多个所述导热鳍片、所述导热分流板、及所述导热导流板的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单件式导热模块,所述单件式导热模块包括一接触发热源的导热基板、多个固定设置在所述导热基板上的导热鳍片、一固定设置在所述导热基板上且覆盖多个所述导热鳍片的导热分流板、及一固定设置在所述导热分流板上的导热导流板,其中所述导热导流板具有一第一导流板开口及一通过一第一容置空间以连通于所述第一导流板开口的第二导流板开口,且所述导热分流板具有一通过一第二容置空间以连通于所述第二导流板开口的第一分流板开口及一通过一第三容置空间以连通于所述第一分流板开口的第二分流板开口;以及一组合式供水模块,所述组合式供水模块包括一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导热基板上的外罩体及一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外罩体上的泵,其中多个所述导热鳍片、所述导热分流板、及所述导热导流板都容置在所述外罩体内,且所述外罩体具有至少一通过一第四容置空间以连通于所述第一导流板开口的液体输入口及至少一连通于所述第二分流板开口的液体排出口;其中,所述发热源所产生的热传导至所述单件式导热模块的所述导热基板、多个所述导热鳍片、所述导热分流板、及所述导热导流板;其中,冷却液体通过所述泵的带动从至少一所述液体输入口进入所述外罩体内,以直接接触所述导热基板、多个所述导热鳍片、所述导热分流板、及所述导热导流板,如此以吸收从所述发热源传导至所述导热基板、多个所述导热鳍片、所述导热分流板、及所述导热导流板的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分流板具有一设置在所述导热基板上且围绕多个所述导热鳍片的第一围绕状挡墙部及一连接于所述第一围绕状挡墙部且设置在多个所述导热鳍片的上方的第一盖板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板开口贯穿所述第一盖板部,所述第二分流板开口贯穿所述第一盖板部且连接于所述第一围绕状挡墙部,且所述发热源所产生的热通过所述第一围绕状挡墙部,以传递至所述第一盖板部。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导流板具有一设置在所述第一盖板部上的第二围绕状挡墙部、一连接于所述第二围绕
\t状挡墙部且设置在所述第一盖板部的上方的第二盖板部、及多个从所述第二盖板部的底面向下延伸以连接至所述第一盖板部的连接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板开口及所述第二导流板开口都贯穿所述第二盖板部且连接于所述第二围绕状挡墙部,且传递至所述第一盖板部的热通过所述第二围绕状挡墙部及多个所述连接部,以传递至所述第二盖板部。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形成在所述外罩体与所述第二盖板部之间,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及所述第四容置空间都形成在所述导热导流板与所述第一盖板部之间,且所述第三容置空间形成在所述导热分流板与所述导热基板之间,其中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及所述第四容置空间被所述第二围绕状挡墙部所分隔,多个所述连接部的其中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且多个所述连接部的其余部分设置在所述第四容置空间内。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部具有多个贯穿孔,每一个所述贯穿孔具有一连接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或所述第四容置空间的第一穿孔部及一连接于所述第一穿孔部与所述第三容置空间之间的第二穿孔部,所述第一穿孔部具有相同的第一孔径,所述第二穿孔部具有从所述第一穿孔部朝向所述第三容置空间的方向渐渐变大的第二孔径。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连接部具有一嵌入相对应的所述贯穿孔内的嵌入部。9.一种液体冷却式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单件式导热模块,所述单件式导热模块包括一接触发热源的导热基板、多个固定设置在所述导热基板上的导热鳍片、一固定设置在所述导热基板上且覆盖多个所述导热鳍片的导热分流板、及一固定设置在所述导热分流板上的导热导流板;以及一组合式供水模块,所述组合式供水模块包括一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导热基板上的外罩体及一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外罩体与所述导热导流板之间的转动件,其中多个所述导热鳍片、所述导热分流板、及所述导热导流板都容置在所述外罩体内,且所述外罩体具有至少一液体输入口及至少一液体排出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水发蔡长翰
申请(专利权)人: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