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束、装有连接器的电缆束以及电缆束的连接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14641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缆束、装有连接器的电缆束以及电缆束的连接构造,该电缆束中包含极细同轴电缆,可以满足信号用电缆和电源用电缆的性能要求,可以容易且准确地将末端部分向连接器端子等进行连接。电缆束(10)中并列配置有:多根同轴电缆(11),其具有中心导体(15)、内部绝缘体(14)、外部导体(13)及外皮(12);以及绝缘电缆(40),其具有中心导体(41)及外皮(42),并且,同轴电缆(11)的外部导体(13)的露出部分及绝缘电缆(40)的外皮(42)由共同的接地棒(20、30)夹持固定,外部导体(13)的露出部分与接地棒(20、30)电气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缆束、装有连接器的电缆束以及电缆束的连 接构造,该电缆束具有并列配置的多根同轴电缆和绝缘电缆,并且同 轴电缆的外部导体接地。
技术介绍
近年,随着移动电话、小型摄像机等的普及,除了要求这些电 子设备的小型*轻量化之外,还要求高速*高画质化。为了与上述要 求对应,在设备主体和液晶显示部之间的连接或设备内的配线等时使 用非常细的同轴电缆,另外,从配线的容易性出发,使用将多根同轴 电缆集束一体化而成的电缆束。在电缆束中使用的同轴电缆构成为,从内侧开始顺序将中心导 体、内部绝缘体、外部导体、外皮以同轴状配置。中心导体通过将例如7根铜合金线绞合而形成,使用例如特氟隆(注册商标)树脂等绝 缘材料包覆其外表面而形成内部绝缘体。配置在内部绝缘体的外周面上的外部导体通过将例如铜合金线 以螺旋状巻绕而形成,将例如2片聚酯带重叠巻绕在该外部导体的外 表面上并相互熔接而作为外皮。另外,也可以将铜蒸镀带以铜蒸镀面 朝向内侧的方式巻绕在外部导体的外表面,此外,外部导体也可以采 用巻绕方向相反地巻绕2层铜合金线的构造,此外,也可以采用编织 构造。对于上述电缆束提出了各种方式,例如已知将多根信号传输用 同轴电缆和多根电力传输用(电源用)电缆,通过热熔接或利用粘接 剂粘接成带状而形成的电缆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此外,例如还已知将信号用同轴电缆和电源用同轴电缆以规定 间距并列地排列,通过在上述电缆的两面粘贴具有粘接层的胶带而一体化形成的电缆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l:日本公开专利特开昭62-8661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专利特开2000-32294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如上所述,移动电话、小型摄像机等电子设备实现了进 一步的高性能化,由此使所处理的信息量也增大。另一方面,因为还 具有小型,轻量化的要求,所以用于上述电子设备的电缆束也要求高 密度安装,具有利用非常细的同轴电缆(极细同轴电缆)构成电缆束 的倾向。因为同轴电缆构成为具有中心导体、内部绝缘体、外部导体、外皮,所以中心导体的截面积小,如果像专利文献2中的电缆那样将 同轴电缆用作电源用电缆,为了供给所需的电流有时则需要多根同轴 电缆。此外,电缆束的末端部分与连接器或基板等上以规定间距排列 的端子通过软钎焊等进行导电连接。因此,要求将构成电缆束的所有 电缆以规定间距排列而配置在端子上。特别地,如果电缆直径极细, 则各电缆的排列间距也很小,即使是亚毫米单位的位置偏差也容易出 现问题。从而,要求构成电缆束的各电缆以高精度排列。因此,将各电 缆以规定间距固定在接地棒上尤为重要。另外,作为除了上述专利文献l、 2之外的电缆束,还已知将信 号用电缆和电源用电缆分别排列,仅将信号用电缆与接地棒连接并固 定的电缆束,在这种情况下,在进行末端部分的连接作业时,需要对 信号用电缆和电源用电缆分别进行定位,因此作业性较差。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束、装有连接器的电缆 束以及电缆束的连接构造,该电缆束中包含极细同轴电缆,可以满足 信号用电缆和电源用电缆的性能要求,可以容易且准确地将末端部分 向连接器端子等进行连接。可以解决上述课题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缆束,其特征在于,该 电缆束并列配置有多根同轴电缆,其具有中心导体、配置在所述中4心导体的外周的内部绝缘体、配置在所述内部绝缘体的外周的外部导 体、以及配置在所述外部导体的外周的外皮;以及绝缘电缆,其具有 中心导体、以及配置在所述中心导体的外周的外皮,所述同轴电缆的 外部导体的露出部分及所述绝缘电缆的外皮由共同的接地棒夹持固 定,所述露出部分与所述接地棒电气连接。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缆束中,优选所述绝缘电缆的外皮的外径 Di与所述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部分的外径Dc满足Dc (mm)《Di (薩)《Dc+0.18 (mm)。并且,优选所述绝缘电缆的中心导体的截面积大于所述同轴电 缆的中心导体的截面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装有连接器的电缆束,其特征在于,该装有连 接器的电缆束具有上述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缆束,所述同轴电缆的各中 心导体和所述绝缘电缆的中心导体与连接器的连接端子连接。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缆束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该连接构造 具有上述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缆束,所述同轴电缆的各中心导体和所述 绝缘电缆的中心导体与设置在电路中的连接端子连接。另外,该电缆束的连接构造是对应于例如印刷基板(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PWB: Printed Wire Board等)的连接构造。 专利技术的效果由于本专利技术的电缆束中包含的绝缘电缆由中心导体和外皮构 成,所以是容易确保中心导体的截面积较大的构造,可以满足作为电 源用电缆的性能要求。此外,因为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及绝缘电缆的外皮由接地棒夹 持固定,所以在将末端部分向连接器端子等连接时不会使各电缆的排 列状态紊乱。具有本专利技术的电缆束而构成的装有连接器的电缆束中,同轴电 缆的中心导体和绝缘电缆的各中心导体与连接器的连接端子高精度 连接,从而成为电源供给性能优异、可靠性高的装有连接器的电缆束。 此外,将本专利技术的电缆束和印刷基板等连接的电缆束连接构造也具有5同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缆束的例子的图,(A)是电缆束 的俯视图,(B)是从(A)中F方向观察的端面图。图2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电缆束中使用的同轴电缆的例子的剖 面图。图3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电缆束中使用的绝缘电缆的例子的剖 面图。图4是表示将图1所示的接地棒与各电缆接合的例子的分解斜视图。图5是图1的矢视V附近的放大剖面图。 图6是表示图5的其他例子的放大剖面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装有连接器的电缆束的一端侧的要部俯 视图。图8是表示与同轴电缆的连接位置相当的图7中的矢视VII-VII 位置的剖面图。标号的说明10…电缆束,ll…同轴电缆,12…同轴电缆的外皮,13… 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14…同轴电缆的内部绝缘体,15…同轴 电缆的中心导体,20、 30…接地棒,40绝缘电缆,41…绝 缘电缆的中心导体,42…绝缘电缆的外皮,50…装有连接器的 电缆束,51…连接器罩,52…连接端子,53…壳体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缆束、装有连接器的电缆束以及电 缆束的连接构造的实施方式的例子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缆束的例子的图,(A)是电缆束 的俯视图,(B)是从(A)中F方向观察的端面图。另外,在图1(A)中为了使附图简明,省略了后述第2接地棒30的图示。此外, 图5是图1的矢视V附近的放大剖面图。如图1所示,电缆束10具有多根同轴电缆11和至少一根绝缘 电缆40,上述电缆并列配置。同轴电缆11用作信号传输用信号电缆。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37根。如图2所示,同轴电缆11构成为将下述部分以同轴状配置,上 述部分包括中心导体15;内部绝缘体14,其配置在中心导体15 的外周;外部导体13,其配置在内部绝缘体14的外周;以及绝缘性 外皮12,其配置在外部导体13的外周。同轴电缆11例如使用AWG (American Wire Gauge)标准中属 于AWG44的电缆。AWG44的同轴电缆11中,中心导体15通过将 例如7根外径为0.020mm的镀银铜合金裸线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缆束,其特征在于,该电缆束并列配置有:    多根同轴电缆,其具有中心导体、配置在所述中心导体的外周的内部绝缘体、配置在所述内部绝缘体的外周的外部导体、以及配置在所述外部导体的外周的外皮;以及    绝缘电缆,其具有中心导体、以及配置在所述中心导体的外周的外皮,    所述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的露出部分及所述绝缘电缆的外皮由共同的接地棒夹持固定,所述露出部分与所述接地棒电气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元健辉仙波弘之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