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安正高专利>正文

汽车前后防碰撞安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70285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前后防碰撞安全装置,包括保险杠(1),在保险杠(1)的内侧连接有减震杆(2),在减震杆(2)的末端设有接触开关(3),在接触开关(3)上连接有刹车控制装置(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带有减震杆的保险杠,并在减震杆的末端设置一个带接触开关的控制装置,通过该接触开关来控制汽车的刹车系统及车门控制系统,这样的结构不仅增加了保险杠的减震效果,而且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容易使用,使用效果好。(*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安全装置,尤其是一种汽车前后防碰撞安全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的保险杠主要是在汽车发生意外时保护车身,并为车身做减震作用的 装置,但是现在的保险杠由于自身刚性较大,往往不能起到减震的作用,在发生撞击时所能 发挥的减震作用十分有限,难以起到理想的保护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前后防碰撞安全装置,它能够提高保险杠的 减震效果,增加对汽车的保护作用,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汽车前后防碰撞安全装置,包括保险杠,在保险杠的内 侧连接有减震杆,在减震杆的末端设有接触开关,在接触开关上连接有刹车控制装置。在保险杠的内侧设有两条上下平行的滑槽,在每一条滑槽中都连接一个减震杆, 两个减震杆上下相互平行,在减震杆的前端设有一个电动轮,电动轮能带动减震杆在滑槽 中移动,减震杆的中部为可水平转动的转轴结构,在减震杆的后半部的外侧设有套筒,在减 震杆处于套筒中的前端设有一段凸台,在凸台的后端设有弹簧。在接触开关上连接有车门开启装置。在保险杠的外侧设有减震层。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采用带有减震杆的保险 杠,并在减震杆的末端设置一个带接触开关的控制装置,通过该接触开关来控制汽车的刹 车系统及车门控制系统,这样的结构不仅增加了保险杠的减震效果,而且提高了汽车的安 全性。本技术结构简单,容易使用,使用效果好。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使用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附图1的A-A剖视图;附图4为附图3的B-B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例汽车前后防碰撞安全装置的结构如图1所示,制作一个外 侧用橡胶制成减震层7的保险杠1,在保险杠1的内侧设有两条上下平行的滑槽5,在每一 条滑槽5中都连接一个减震杆2,两个减震杆2上下相互平行,在减震杆2的前端设有一个 电动轮6,电动轮6能带动减震杆2在滑槽5中移动,减震杆2的中部为可水平转动的转轴 结构(也可以采用其它类似的转动结构),在减震杆2的后半部的外侧安装上一个套住减震杆2的套筒9,并在减震杆2处于套筒9中的前端制作出一段凸台11,在凸台11的后端装上弹簧10,使弹簧10卡在凸台11与接触开关3之间;最后在减震杆2的末端安装一个接触 开关3,在接触开关3上连接刹车控制装置4 (刹车控制装置4可直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电 动机或气泵等装置作为刹车控制装置,其目的是在启动该装置后,它能将汽车的刹车皮碗 压在车轮上起到制动作用)与车门开启装置8 (车门开启装置8可采用传统的方式接入一 个额外的常规控制电路,该常规控制电路与所用的车门的控制电路原理相同,在接触开关3 被接通后由该控制电路控制车门打开)。 在使用时,将保险杠1与减震杆2安装到汽车的前后两端,并将电动轮6的控制 线路连接到汽车的驾驶室中(可以在驾驶室内设置开关,也可以将开关制作为接触开关, 设置在驾驶员的座位底部),然后将刹车控制装置4与汽车的刹车系统连接,将车门开启装 置8接入到汽车的车门控制系统中;当汽车发生撞击时,保险杠1受到的压力传到减震杆2 上,使减震杆2向后移动,减震杆2上受到的冲击力一部分被弹簧10吸收,当接触开关3被 减震杆2压住接通后,使刹车控制装置4启动,并控制汽车的刹车系统将汽车刹住,同时还 启动了车门开启装置8,它使车门控制系统将车门打开,方便车内人员逃生。由于这种结构 为了增加减震效果,因此在减震杆2的距离设置得比较长,为了方便停车等原因,将保险杠 1的内侧设置出滑槽5,通过安装在减震杆2前端的电动轮6可以带动减震杆2在滑槽5中 移动,由于减震杆2的中部设置成为了可水平转动的结构,因此在减震杆2从滑槽5的一侧 移动至另一侧后,减震杆2的竖直距离减少,以减少保险杠1与汽车的车身之间的距离。权利要求一种汽车前后防碰撞安全装置,包括保险杠(1),其特征在于在保险杠(1)的内侧连接有减震杆(2),在减震杆(2)的末端设有接触开关(3),在接触开关(3)上连接有刹车控制装置(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后防碰撞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保险杠(1)的内 侧设有两条上下平行的滑槽(5),在每一条滑槽(5)中都连接一个减震杆(2),两个减震杆 (2)上下相互平行,在减震杆(2)的前端设有一个电动轮(6),电动轮(6)能带动减震杆(2) 在滑槽(5)中移动,减震杆(2)的中部为可水平转动的转轴结构,在减震杆(2)的后半部的 外侧设有套筒(9),在减震杆(2)处于套筒(9)中的前端设有一段凸台(11),在凸台(11) 的后端设有弹簧(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后防碰撞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接触开关(3)上 连接有车门开启装置(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后防碰撞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保险杠(1)的外 侧设有减震层(7)。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前后防碰撞安全装置,包括保险杠(1),在保险杠(1)的内侧连接有减震杆(2),在减震杆(2)的末端设有接触开关(3),在接触开关(3)上连接有刹车控制装置(4)。本技术采用带有减震杆的保险杠,并在减震杆的末端设置一个带接触开关的控制装置,通过该接触开关来控制汽车的刹车系统及车门控制系统,这样的结构不仅增加了保险杠的减震效果,而且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本技术结构简单,容易使用,使用效果好。文档编号B60R19/24GK201573635SQ200920314659公开日2010年9月8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3日专利技术者安正高 申请人:安正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前后防碰撞安全装置,包括保险杠(1),其特征在于:在保险杠(1)的内侧连接有减震杆(2),在减震杆(2)的末端设有接触开关(3),在接触开关(3)上连接有刹车控制装置(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正高
申请(专利权)人:安正高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2[中国|贵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