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底盘防撞预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61831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0 0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底盘防撞预警装置,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红外探测装置、GPS定位模块、SIM900A模块、照明引导电路、警示电路、单片机模块、车载电源模块;所述单片机模块分别与红外探测装置、GPS定位模块、SIM900A模块、照明引导电路、警示电路进行通讯连接;所述车载电源模块分别与红外探测装置、GPS定位模块、SIM900A模块、照明引导电路、警示电路、单片机模块进行电源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红外探测装置,实现了对路面整体情况的有效探测,尤其是针对路面存在凹陷的情况;并根据对路面的探测结果及汽车的底盘高度等信息进行判断,从而实现对汽车底盘防撞的有效预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底盘防撞预警装置,属于汽车

技术介绍
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在日常生活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行驶道路上自身的缺陷,尤其是是乡间的公路,经常会导致汽车底盘的刮伤、撞击、甚至损坏。现有的关于汽车底盘的相关专利虽然比较多,但是具体到汽车底盘的安全预警方面的专利却比较少。现有的这方面的专利,比如授权公告号CN204331029U,申请者设计的汽车底盘安全预警系统,该专利中采用微波传感器虽能进行障碍物探测,但同一时刻其只能进行单点测量,不能对路面的整体情况进行有效探测,尤其是不能实现对凹陷的路面进行探测预警。针对以上背景,本专利设计了一种汽车底盘防撞预警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底盘防撞预警装置,通过采用红外探测装置,实现了对路面整体情况的有效探测,尤其是针对路面存在凹陷的情况;本技术最终根据对路面的探测结果及汽车的底盘高度等信息,进行有效判断,从而能有效实现对汽车底盘的防撞预警。本技术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底盘防撞预警装置,包括红外探测装置1、GPS定位模块2、SIM900A模块3、照明引导电路4、警示电路5、单片机模块6、车载电源模块7;所述单片机模块6分别与红外探测装置1、GPS定位模块2、SIM900A模块3、照明引导电路4、警示电路5进行通讯连接;所述车载电源模块7分别与红外探测装置1、GPS定位模块2、SIM900A模块3、照明引导电路4、警示电路5、单片机模块6进行电源连接。所述红外探测装置1包括红外收发模块NEC0、NEC1、NEC2、NEC3、NEC4、NEC5;所述红外收发模块NEC0、NEC1、NEC2、NEC3、NEC4、NEC5中的VCC、GND引脚分别接车载电源模块7中的电源端口、接地端口;所述红外收发模块NEC0的TXD、RXD引脚分别接单片机模块6的CH438Q芯片中的RXD0、TXD0引脚;所述红外收发模块NEC1的TXD、RXD引脚分别接单片机模块6的CH438Q芯片中的RXD1、TXD1引脚;所述红外收发模块NEC2的TXD、RXD引脚分别接单片机模块6的CH438Q芯片中的RXD2、TXD2引脚;所述红外收发模块NEC3的TXD、RXD引脚分别接单片机模块6的CH438Q芯片中的RXD3、TXD3引脚;所述红外收发模块NEC4的TXD、RXD引脚分别接单片机模块6的CH438Q芯片中的RXD4、TXD4引脚;所述红外收发模块NEC5的TXD、RXD引脚分别接单片机模块6的CH438Q芯片中的RXD5、TXD5引脚。所述GPS定位模块2的VCC、GND引脚分别接车载电源模块7中的电源端口、接地端口;所述GPS定位模块2的TXD、RXD引脚分别与单片机模块6的CH438Q芯片中的RXD6、TXD6引脚连接。所述SIM900A模块3的VCC、GND引脚分别接车载电源模块7中的电源端口、接地端口;所述SIM900A模块3的TXD、RXD引脚分别与单片机模块6的CH438Q芯片中的RXD7、TXD7引脚连接。所述照明引导电路4包括电阻R1、R2,LED灯L1、L2;所述电阻R1两端分别与车载电源模块7中的电源端口、LED灯L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两端分别与车载电源模块7中的电源端口、LED灯L2的一端连接;所述LED灯L1、L2的另一端分别与单片机模块6中的单片机的P1.0、P1.1引脚连接。所述警报电路5包括电阻R3、三极管T1、蜂鸣器LS1;所述电阻R3的两端分别与单片机模块6中的单片机的P1.7引脚、三极管T1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T1的集电极、发射极分别与车载电源模块7中的接地端口、蜂鸣器LS1的一端连接;所述蜂鸣器LS1的另一端与车载电源模块7中的电源端口连接。所述单片机模块6包括单片机、外围晶振电路、复位电路、CH438Q芯片;所述单片机的P0.0~P0.7引脚与CH438Q芯片的D0~D7引脚进行数据连接。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是:本技术的使用过程中,首先,启动单片机模块6,单片机根据红外收发模块中红外线的发射角度、红外收发模块安装位置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计算出红外收发模块距离路面的理论距离;其次,启动红外探测装置1中的红外收发模块对路面进行探测,记录各个红外收发模块的测距并通过串口将测距数据传送到单片机;然后,单片机通过将接收到的各个红外收发模块的测距数据与理论距离做差值计算后,再根据根据红外收发模块中红外线的发射角度,计算当前所探测路面出路面的凹凸值,并计算出当前所探测路面的最大凹凸差;最后,单片机计算当前所探测路面的最大凹凸差与汽车底盘高度之间的差值,并通过比较其与预设安全距离的大小判断是否进行预警;如果当前所探测路面的最大凹凸差与汽车底盘高度之间的差值比预设安全距离小,则首先启动警示电路5进行预设时间内的警报提醒;其次启动照明引导电路4,单片机根据当前路面的凹凸情况,通过控制汽车左、右位置上LED的开关来引导汽车进行左右方向上的偏转;最后启动GPS定位模块2,获取当前位置信息,并通过启动SIM900A模块3将当前位置信息及路面的凹凸值发送到指定终端;如果当前所探测路面的最大凹凸差与汽车底盘高度之间的差值比预设安全距离大,则删除当前计算数据,重新进行路面探测;本技术的电路工作原理是:所述红外收发模块根据本模块发射红外线到接收到反射红外线的时间差以及红外线的传输速度,实现进行红外距离测量;所述照明引导电路4中LED灯L1、L2的启动与L1、L2所连接的单片机引脚的电平状态有关,如果单片机的引脚状态为低电平时,则LED导通发光;如果单片机的引脚状态为高电平时,则LED阻塞熄灭;所述警示电路5中,三极管T1为PNP型三极管,当单片机的P1.7引脚输出高电平时,三极管T1截止,此时,没有电流流过线圈,蜂鸣器不发声;当单片机的P1.7引脚输出低电平时,三极管导通,蜂鸣器发出警报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采用红外传感装置,实现了对路面整体情况的有效探测,尤其是针对路面存在凹陷的情况;并根据对路面的探测结果及汽车的底盘高度等信息,进行有效判断,从而实现对汽车底盘防撞的有效预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整体电路原理图。图1-2中各标号:1-红外探测装置,2-GPS定位模块,3-SIM900A模块,4-照明引导电路,5-警示电路,6-单片机模块,7-车载电源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汽车底盘防撞预警装置,包括红外探测装置1、GPS定位模块2、SIM900A模块3、照明引导电路4、警示电路5、单片机模块6、车载电源模块7;所述单片机模块6分别与红外探测装置1、GPS定位模块2、SIM900A模块3、照明引导电路4、警示电路5进行通讯连接;所述车载电源模块7分别与红外探测装置1、GPS定位模块2、SIM9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底盘防撞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红外探测装置(1)、GPS定位模块(2)、SIM900A模块(3)、照明引导电路(4)、警示电路(5)、单片机模块(6)、车载电源模块(7);所述单片机模块(6)分别与红外探测装置(1)、GPS定位模块(2)、SIM900A模块(3)、照明引导电路(4)、警示电路(5)进行通讯连接;所述车载电源模块(7)分别与红外探测装置(1)、GPS定位模块(2)、SIM900A模块(3)、照明引导电路(4)、警示电路(5)、单片机模块(6)进行电源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底盘防撞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红外探测装置(1)、GPS定位模块(2)、SIM900A模块(3)、照明引导电路(4)、警示电路(5)、单片机模块(6)、车载电源模块(7);所述单片机模块(6)分别与红外探测装置(1)、GPS定位模块(2)、SIM900A模块(3)、照明引导电路(4)、警示电路(5)进行通讯连接;所述车载电源模块(7)分别与红外探测装置(1)、GPS定位模块(2)、SIM900A模块(3)、照明引导电路(4)、警示电路(5)、单片机模块(6)进行电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底盘防撞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探测装置(1)包括红外收发模块NEC0、NEC1、NEC2、NEC3、NEC4、NEC5;所述红外收发模块NEC0、NEC1、NEC2、NEC3、NEC4、NEC5中的VCC、GND引脚分别接车载电源模块(7)中的电源端口、接地端口;所述红外收发模块NEC0的TXD、RXD引脚分别接单片机模块(6)的CH438Q芯片中的RXD0、TXD0引脚;所述红外收发模块NEC1的TXD、RXD引脚分别接单片机模块(6)的CH438Q芯片中的RXD1、TXD1引脚;所述红外收发模块NEC2的TXD、RXD引脚分别接单片机模块(6)的CH438Q芯片中的RXD2、TXD2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华高杰李辉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