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无砟轨道轨道板精调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68309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板式无砟轨道轨道板精调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全站仪依据基桩控制网进行自由设站;在轨道板上前、中、后三对螺栓孔的位置安放速调标架;全站仪对速调标架上的6个高精度小棱镜的坐标进行测量,并将测量数据通过无线模块传送到工作电脑中;返回的测量数据与事先输入工作电脑中的理论设计值进行对比,通过轨道板精调测量软件计算实际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差;根据电脑上显示的调整量,对轨道板位置进行调整。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不需要测设精调点,全站仪直接通过基桩控制网进行自由设站,测量精度、施工效率高,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砟轨道轨道板精调方法,尤其是一种CRTS II型。
技术介绍
伴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高潮的来临,传统的有碴轨道在高速列车长期荷载作用下已达到了承载能力的极限,轨道平顺度变差,维修作业量加大,可用的维修时间越来越少,严重阻碍了高速铁路的发展。 目前,国内铁路客运专线轨道基本上都采用了无砟轨道,无砟轨道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双块式无砟轨道和板式无砟轨道。板式无砟轨道,主要分类CRTS I型板式无砟轨道,CRTS II型板式无砟轨和CRTSIII型板式无砟轨道。CRTS II型板式无砟轨道(CRTS IISlabBallastless Track),预制轨道板通过水泥沥青砂桨调整层,铺设在现场摊铺的混凝土支承层或现场浇筑的具有滑动层的钢筋混凝土底座(桥梁)上的连续轨道板无砟轨道结构型式。CRTS II型板式无砟轨道因其具有高平顺性、高稳定性、高耐久性等特点,在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建设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CRTS II型板式无砟轨道轨是我国无砟轨道结构之一,其自上而下的主要组成部件有钢轨及扣件、轨道板、水泥沥青砂浆支撑层和硬性支撑层。我国以前用极坐标测量方法,在轨道板上架设棱镜进行放样。存在施工精度难控制,效率低等问题。德国博格板精调方法利用全站仪通过基桩控制网设站,然后放样轨道板精调点,并采用二等水准测量方法测量安置点的高程。在轨道板精调的时候,使用强制对中装置将全站仪安置在精调点上,全站仪的高程数据来源于精调点的高程,方向通过基桩控制网交会得到,同时与精调点的坐标进行对比检查设站精度。这种方法明显的缺点是存在一个测设精调点的工序,增加了工程量的同时,精调点标志使成本增加了不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该方法不需要测设精调点,全站仪直接通过基桩控制网进行自由设站,测量精度、施工效率高,成本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种,包括如下步骤 (1)全站仪依据基桩控制网进行自由设站,该基桩控制网包括控制基桩; (2)在轨道板上前、中、后三对螺栓孔的位置安放速调标架,速调标架接触端与承轨槽端面密贴,速调标架的测量单元由高精度小棱镜和倾角传感器组成; (3)全站仪对速调标架上的6个高精度小棱镜的坐标进行测量,并将测量数据通过无线模块传送到工作电脑中; (4)返回的测量数据与事先输入工作电脑中的理论设计值进行对比,通过轨道板精调测量软件计算实际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差; (5)根据电脑上显示的调整量,对轨道板位置进行调整,调整完毕后再次对模板上安装的小棱镜进行测量,对比测量值与理论值之差是否在要求的误差范围之内,如果误差没有达到设计的要求,则再重复上述步骤3、4和5,如果误差达到设计的要求,则调整完毕。 所述步骤(1)中自由设站所用的基桩控制网的控制基桩个数为3-6对。 所述步骤(5)中采用两向千斤顶或调板龙门架对轨道板位置进行调整。 本专利技术方法,以基桩控制网为轨道板空间定义依据,全站仪通过平面控制基桩进行自由设站,并测量安放在轨道板上的速调标架,测量数据通过无线模块传送到工作电脑中,计算出轨道板的调整量。通过两向千斤顶完成调整轨道板使调整量达到轨道的范围内。 所述步骤(5)还包括有对已经调整完毕的轨道板上前、中、后三对螺栓孔的位置安放速调标架,测量轨道板的方向和高程,对比测量值与理论值之差是否在要求的误差范围之内,如果误差没有达到设计的要求,重新进行调整。 本专利技术方法,选用测距精度小于等于2mm+2卯m,测角精度小于等于1〃的全站仪,一次设站的工具距离控制在6-20m范围内,设站残差不能大于0. 7mm。测量时,全站仪的俯视角度不能大于30。。每测站重复观测上一测站的基桩控制网控制点不应少于2对。重复观测上一测站观测的基准点不应少于3个。选用测距精度小于等于2mm+2ppm,测角精度小于等于1〃的全站仪。高精度小棱镜的测距精度小于lmm,测角精度小于l〃 。本专利技术方法中步骤(2)和步骤(3)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调换顺序。高程控制以轨道板的钢轨扣件底面为基准。 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不需要测设精调点,全站仪直接通过基桩控制网进行自由设站,测量精度、施工效率高,成本低。附图说明 本专利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速调标架安装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速调标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速调标架、2高精度小棱镜、3轨道板螺栓孔。具体实施例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CRTS II型,包括如下步骤 准备线路资料和CPIII控制基桩的平面和高程平差数据,并仔细核对设计数据,包括平面、纵断面、竖曲线、超高和控制点数据。确认无误后将数据输入工作电脑中; 采用全站仪(leica TCR1800,精度测角《1〃 ,测距《2mm+2卯m)依据基桩控制网进行自由设站,自由设站所用的CPIII控制基桩个数为4-6对,困难情况下不能少于3对,设站残差不能大于0. 7mm ;全站仪一次设站后的工具距离应控制在6-20m范围内,测量 时,全站仪的俯视角度不能大于30。; 如图1、2所示,在轨道板上前、中、后三对螺栓孔的位置安放速调标架,速调标架 接触端与承轨槽端面密贴,速调标架的测量单元由高精度小棱镜(球型棱镜,测距精度小 于lmm,测角精度小于1〃 )和倾角传感器组成,其横向和纵向精度小于0. 5mm ; 全站仪对速调标架上的6个高精度小棱镜的坐标进行测量,并将测量数据通过无 线模块传送到工作电脑中; 返回的测量数据与事先输入工作电脑中的理论设计值进行对比,通过轨道板精调 测量软件计算实际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差; 工作人员根据电脑上显示的调整量,用3对两向(横向和纵向)千斤顶对轨道板 位置进行调整,调整完毕后再次对模板上安装的小棱镜进行测量,对比测量值与理论值之 差是否在要求的误差范围之内,如果误差没有达到设计的要求,则再重复上述步骤3、4和 5,如果误差达到设计的要求(轨道板的方向和高程位置偏差小于0. 3mm,相邻轨道板的方 向和高程偏差小于0. 4mm),则调整完毕; 在上一测段的轨道板上前、中、后三对螺栓孔的位置安放速调标架,测量上一测段 的轨道板的方向和高程,对比测量值与理论值之差是否在要求的误差范围(轨道板的方向 和高程,其偏差应小于0. 5mm)之内,如果误差没有达到设计的要求,重新进行调整。 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 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权利要求一种,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全站仪依据基桩控制网进行自由设站,该基桩控制网包括控制基桩;(2)在轨道板上前、中、后三对螺栓孔的位置安放速调标架,速调标架接触端与承轨槽端面密贴,速调标架的测量单元由高精度小棱镜和倾角传感器组成;(3)全站仪对速调标架上的6个高精度小棱镜的坐标进行测量,并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板式无砟轨道轨道板精调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全站仪依据基桩控制网进行自由设站,该基桩控制网包括控制基桩;  (2)在轨道板上前、中、后三对螺栓孔的位置安放速调标架,速调标架接触端与承轨槽端面密贴,速调标架的测量单元由高精度小棱镜和倾角传感器组成;  (3)全站仪对速调标架上的6个高精度小棱镜的坐标进行测量,并将测量数据通过无线模块传送到工作电脑中;  (4)返回的测量数据与事先输入工作电脑中的理论设计值进行对比,通过轨道板精调测量软件计算实际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差;  (5)根据电脑上显示的调整量,对轨道板位置进行调整,调整完毕后再次对模板上安装的小棱镜进行测量,对比测量值与理论值之差是否在要求的误差范围之内,如果误差没有达到设计的要求,则再重复上述步骤3、4和5,如果误差达到设计的要求,则调整完毕。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智谢录杲秦瑞谦王智勇白昆华龚斯昆赵代强梅红肖肃宇万轶宋德佩杜建武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