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传动部件,尤其涉及用于连接内燃机输 出轴和皮带的减振皮 带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减振皮带轮的结构包括了惯性环、减振圈和轮毂,三者嵌套在一起形 成了减振皮带轮。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中减振皮带轮的结构,轮毂多为内凹式结构,即轮 毂中间用于内燃机输出轴连接的部分都位于轮毂内部。这样的轮毂结构生产加工非常困 难,导致给减振皮带轮的生产加工带来不便,且很难在加工时达到技术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生产加工方便的减振皮 带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减振皮带轮至少包括惯 性环、减振圈和轮毂,所述减振圈安装在轮毂外部,所述惯性环安装在减振圈外部,所述轮 毂中间设有用于与动力装置连接的圆柱状中空的连接柱,所述轮毂边缘设有用于与减振圈 连接的环状支撑环,所述连接柱外侧设有环状油封面,所述连接柱与支撑环之间通过连接 筋连接在一起,所述轮毂的连接柱凸出在所述惯性环的一侧。通过将轮毂的连接柱设置在 惯性环的外部,从而彻底解决了以往减振皮带轮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使得该减 振皮带轮加工起来非常方便。作为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振皮带轮,它至少包括惯性环(1)、减振圈(2)和轮毂(3),所述减振圈(2)安装在轮毂(3)外部,所述惯性环(1)安装在减振圈(2)外部,所述轮毂(3)中间设有用于与动力装置连接的圆柱状中空的连接柱(4),所述轮毂(3)边缘设有用于与减振圈(2)连接的环状支撑环(5),所述连接柱(4)外侧设有环状油封面,所述连接柱(4)与支撑环(5)之间通过连接筋(6)连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3)的连接柱(4)凸出在所述惯性环(1)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书福,杨健,赵福全,由毅,李慧军,徐敏武,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