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渣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58236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膜渣过滤装置,包括主槽体、设置在主槽体内的滤槽、设置在该滤槽内且与该滤槽内壁接触的刮板,与滤槽连接固定以带动滤槽转动的第一转轴,与刮板连接固定以带动刮板转动的第二转轴。该膜渣过滤装置还包括与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连接以驱动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以不同转速转动的差速驱动装置,该差速驱动装置可使刮板与滤槽实现差速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印刷电路制程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印刷电路板剥膜制程中对剥膜 液进行过滤处理的膜渣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湿制程(Wet Process)作为制作电路板过程中的制作工艺,是将处理液,如各种化 学药液或水喷洒于电路基板表面,以实现镀通孔、镀铜、蚀刻、显影、剥膜、镀有机保护膜、表 面改性或清洗等工艺流程。文献K. W. Lee, A. Viehbeck, Wet Process SurfaceModification of Dielectric Polymers, IBM J. Research&Development, 1994, 38 (4)介绍一种通过湿制 程对电路板中的绝缘层与胶粘层进行表面改性方法,以提高电路板中绝缘层与金属层间的 结合力。通常,湿制程中使用大量的化学药液与电路基板表面进行反应,以完成电路板的 制作。该大量化学药液经反应后会产生大量的废液,需要进行处理以可循环利用,以降低对 环境的污染及原料的浪费。以对剥膜工序中膜渣废液处理为例,由于剥膜是利用剥膜药水 将电路基板表面的剩余感光膜去除,从而,感光膜去除后剥膜药水中会存在大量膜渣。因 此,如果直接丢弃该含有膜渣的剥膜药水会造成很大的浪费,且对环境造成污染。目前,通 常直接采用滤芯对膜渣废液进行过滤,然而由于膜渣废液中存在大量的膜渣,使得滤芯中 很快便沉积大量膜渣,因而需要经常更换滤芯。同时由于滤芯成本较高,其间接增加了电路 板的制作成本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在印刷电路板剥膜制程中可减少滤芯使用量,能较好地对 剥膜液进行过滤处理的膜渣过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将以具体实施例说明一种膜渣过滤装置。一种膜渣过滤装置,包括主槽体、设置在主槽体内的滤槽、设置在该滤槽内且与该 滤槽内壁接触的刮板,与滤槽连接固定以带动滤槽转动的第一转轴,与刮板连接固定以带 动刮板转动的第二转轴。该膜渣过滤装置还包括与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连接以驱动第一转 轴与第二转轴以不同转速转动的差速驱动装置,该差速驱动装置可使刮板与滤槽实现差速 转动。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的膜渣过滤装置利用差速驱动装置驱动与滤槽连接 固定的第一转轴以及与刮板连接固定的第二转轴以不同转速转动,以使刮板与滤槽实现差 速转动,其利用滤槽转动过滤剥膜液,刮板以与滤槽不同的转速转动以刮落膜渣,该刮板与 滤槽的差速设计可有效过滤膜渣,并且不会造成膜渣的堆积,结构简单,相对于先前使用 芯过滤剥膜液,其还节约了经常更换滤芯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方案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膜渣过滤装置的组合示意图。图2是图1的膜渣过滤装置的第一分解示意图。图3是图1的膜渣过滤装置的第二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方案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膜渣过滤装置的差速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的膜渣过滤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膜渣过滤装置100,包括主槽体10、设 置在主槽体10内的滤槽20、用于将待过滤剥膜液导入滤槽20的导入流道12、用于将已过 滤剥膜液从主槽体10导出的导出流道14、用于供膜渣排出的排渣口 16、与滤槽20连接固 定以带动滤槽20转动的第一转轴22、可沿滤槽20侧壁运动的刮板30,与刮板30连接固定 以带动刮板30转动的第二转轴32,与第一转轴22及第二转轴32连接以驱动第一转轴22 与第二转轴32以不同转速转动的差速驱动装置40,从而该差速驱动装置40可使滤槽20与 刮板30实现差速转动。主槽体10具有相连接的外壁102及底壁104。该底壁104开设有轴孔108与排渣 口 16。边缘部106与导出流道14相连通。本实施例中,外壁102为圆筒状,其具有凸出于该 底壁104的边缘部106。该轴孔108位于底壁104的中心,排渣口 16位于底壁104的边缘。滤槽20设于主槽体10内。滤槽20的形状与主槽体10相对应,本实施例中,滤槽 20也为圆筒状,滤槽20的直径小于主槽体10的直径。滤槽20具有侧壁202和底壁204。 其中,侧壁202开设有多排等间距设置的滤孔212。该滤孔212设置的大小使得剥膜液可以 通过,而膜渣则被阻挡在滤槽20的侧壁202内。当然,滤孔212也可不规则地设置于滤槽 20的侧壁202和底壁204。滤槽20的底壁204也开设有与主槽体10的排渣口 16相对应 的开口 26以供膜渣排出。第一转轴22与滤槽20的底壁204连接固定。该第一转轴22设于底壁204的中 心,第一转轴22穿过主槽体10的轴孔108并延伸至主槽体10外。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转 轴22为一空心轴,其中心开设有一通孔222。第一转轴22可带动滤槽20同步转动。第二转轴32与刮板30相连接固定。第二转轴32位于滤槽20的中心轴线上。第 二转轴32的直径小于第一转轴22的通孔222的孔径,使得第二转轴32可穿过第一转轴22 的通孔222并延伸出第一主轴22的端部。第二转轴32伸出主槽体10外的长度大于第一 转轴22伸出主槽体10外的长度。刮板30设于滤槽20内。刮板30具有两个刮片34。刮片34具有与第二转轴32 相连接的连接边302,以及与滤槽20的侧壁202相接触的刮渣边304。刮板30随第二转轴 32转动时,刮片34的刮渣边304可刮过滤槽20的整个侧壁202圆周面。本实施例中,该刮 板30的刮片34在第二转轴32的轴向上呈螺旋片状设置,从而刮板30的刮片34刮落的膜 渣可自该刮片34沿螺旋轨迹滑落至滤槽20底部的开口 26,可有效避免膜渣的堆积而影响 刮板30的正常工作。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刮片34的数量可根据具体情况而设定。另外,刮片34亦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成其它形状,例如平面状、弧面状等。差速驱动装置40包括马达41、第一主动齿轮42、第二主动齿轮43、第一从动齿轮44、第二从动齿轮45。马达41具有主轴401。第一主动齿轮42与第二主动齿轮43均套设 固定于主轴401上,其中第二主动齿轮43设于主轴401的末端。第一从动齿轮44套设固 定于第二转轴32,且第一从动齿轮44与第一主动齿轮42相互啮合,从而第一主动齿轮42 可带动第一从动齿轮44转动,第一从动齿轮44再带动刮板30转动。第二从动齿轮45套 设固定于第一转轴22,且第二从动齿轮45与第二主动齿轮43相互啮合,从而第二主动齿轮 43可带动第二从动齿轮45转动,第二从动齿轮45再带动滤槽20转动。本实施例中,假设第一主动齿轮42、第二主动齿轮43、第一从动齿轮44与第二从 动齿轮45的齿数分别为τγ、Z2、Z3、Z4,马达41的主轴的转速为η,则第一主轴22的转速Ii1 =η Ζ2/Ζ4,第二主轴32的转速η2 = η Z1A3,第一转轴22与第二转轴32的转速比i = n/ n2 = (Z2Z3V(Z1Z4)。为实现滤槽20与刮板30的差速转动,第一转轴22与第二转轴32的 转速比i Φ 1。本实施例中,第一转轴22与第二转轴32的转速比i的取值范围为0. 99 1. 01,并且i兴1。在该第一转轴22与第二转轴32的转速比i的取值范围内,第一转轴22 与第二转轴32的转速相差在以内,即,刮板30可在自转的同时相对滤槽20以小于或 等于的差速公转。例如,当第一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膜渣过滤装置,包括主槽体、设置在主槽体内的滤槽、设置在该滤槽内且与该滤槽内壁接触的刮板,与滤槽连接固定以带动滤槽转动的第一转轴,与刮板连接固定以带动刮板转动的第二转轴,其特征在于,该膜渣过滤装置还包括与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连接以驱动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以不同转速转动的差速驱动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道明陈文村廖新治沈家弘连云飞
申请(专利权)人:富葵精密组件深圳有限公司鸿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