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任远专利>正文

全自动液耦管道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45086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自动液耦管道过滤器,由筒体、不锈钢滤网、前支承、主轴式自旋刮污装置(由主轴、叶轮、与排污刮板又称滤刷组成)、安全网、自动排污口、手动排污口、与集污槽等构成。具有使用安全、可靠、高效、全自动(可实现无人值守)、能耗低、无故障、便于安装与管理且可任意角度安装、环保、检修方便等优点。适用范围广,不仅可用于电厂的水冷却循环过滤,还可用于水厂、化工、轻纺、造纸、制药、食品、石油、水利等行业的水净化处理。(*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厂的水冷却循环过滤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应用范围广且使用安全、可靠、高效、环保、检修方便的全自动液耦管道过滤器
技术介绍
目前电能主要由煤、气、油经燃烧,将发出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电厂为了稳定发 电、满荷发电,除提高蒸汽的温度、压力、汽轮机机械效率、发电机工作效率外,就是通过冷 凝器将汽轮机排出的废气冷凝成水,使排气体积和汽轮机背压大幅度降低,从而使电厂发 电量大幅度增加。冷凝器必须用大量的冷却水,不管是开路循环还是闭路循环,冷却水因 自然条件或环境污染,水中经常混带有大量体积大小不等的杂物,其中大于小6-10的杂物 有可能堵塞冷凝器的管束内孔,从而大大降低冷凝器的冷却效率,严重的会引起电厂停止 发电,冷凝器断水大修。为此电厂一般都采用一、二次滤网来加以防范。有的电厂还增设胶 球清洗装置来阻止冷凝器管束内壁结垢,以确保冷凝器管束的换热效率。目前电厂普遍使 用的一、二次滤网多为仿造前苏联的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的产品,虽有成效,但仍存在体积 大、效率低、电耗高、故障多、功能差等缺陷。有的还存在滤污二次进入净水区和滤网传动机 构常被污物卡死而停止工作的重大缺陷。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自动液耦管道过滤器,其特征在由筒体(1)、不锈钢滤网(3)、前支承(7)、主轴(10)、叶轮(11)、排污刮板(14)、自动排污口(15)与集污槽(16)组成,不锈钢滤网(3)的进水端法兰固定在筒体(1)内壁上,前支承(7)固定在不锈钢滤网(3)进水端的内侧,不锈钢滤网(3)另一端有不锈钢封闭板(19),前支承(7)中心与封闭板(19)中心各有一轴承套(18),用于支撑主轴(10),叶轮(11)固定在主轴(10)上,排污刮板(14)固定在叶轮(11)上,集污槽(16)焊接在筒体(1)下端的内侧,自动排污口(15)焊接在筒体(1)下端与集污槽(16)相接,外接电动排污阀,不锈钢滤网(3)的...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全自动液耦管道过滤器,其特征在由筒体(1)、不锈钢滤网(3)、前支承(7)、主轴(10)、叶轮(11)、排污刮板(14)、自动排污口(15)与集污槽(16)组成,不锈钢滤网(3)的进水端法兰固定在筒体(1)内壁上,前支承(7)固定在不锈钢滤网(3)进水端的内侧,不锈钢滤网(3)另一端有不锈钢封闭板(19),前支承(7)中心与封闭板(19)中心各有一轴承套(18),用于支撑主轴(10),叶轮(11)固定在主轴(10)上,排污刮板(14)固定在叶轮(11)上,集污槽(16)焊接在筒体(1)下端的内侧,自动排污口(15)焊接在筒体(1)下端与集污槽(16)相接,外接电动排污阀,不锈钢滤网(3)的侧面和下端各有一矩形孔口,与集污槽(16)、自动排污口(15)相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金自动液耦管道过滤器,其特征在于不锈钢滤网(3)的进水 端前有安全网(6)。3. 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任远蒋希洁蔡家东
申请(专利权)人:蒋任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