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轧机除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22360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轧机除油装置,尤其是带材冷轧机上使用的带材表面工艺润滑残液去除装置。特征是采用液压油缸头部与上架连接,下部通过油缸支座固定在底座上,导柱一端固定在上架上,另一端穿过导套,导套焊接在底座上;左右两组除油辊分别安装在底座和上架上,调整螺杆一端连接在上架上,限位块焊接在底座上;喷嘴及喷射管通过支座分别安装在上架的入口与出口两侧,围板与上架连接,抽气管道置于上架的上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液压驱动、响应速度快;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可靠;多种除油措施、效率高,尤其适合于高速带材冷轧机的除油,能极大提高冷轧机的性能。(*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冷轧机除油装置,尤其是带材冷轧机上使用的带材 表面工艺润滑残液去除装置(简称除油装置)。
技术介绍
冷轧机尤其是高速带材冷轧机,在轧制过程中,会有大量的工艺润滑液 随带材的运行而带离轧制区,留存在轧件的上下表面。目前冷轧机上普遍使 用的除油装置可分为辊式除油、带式除油、空气吹扫除油、布夹式除油等多 种型式,这些除油装置各有特色,分别适用于不同冷轧带材的除油,但它们 的共同缺陷是无法满足高速带材冷轧机的除油。经除油后,往往仍有相当量 的工艺润滑残液留存在轧件的上下表面,被巻入巻取机,容易发生滑带事故, 影响生产;同时造成带材在偏导辊处打滑,影响轧制控制和带材表面质量。 因此冷轧机尤其是高速带材冷轧机的高效除油非常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冷轧机除油装 置,使用方便可靠、具有高效除油效果,能极大提高冷轧机的性能。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冷轧机除油装置采用液压油缸头部与 上架连接,下部通过油缸支座固定在底座上,导柱一端固定在上架上,另一 端穿过导套,导套焊接在底座上;左右两组除油辊分别安装在底座和上架上, 调整螺杆一端连接在上架上,限位块焊接在底座上;喷嘴及喷射管通过支座 分别安装在上架的入口与出口两侧,围板与上架连接,抽气管道置于上架的 上部。所述左右两组除油辊上下相互错位布置,每组辊的水平间距为20 80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液压驱动、响应速度快;结构设计合理、使 用方便可靠;多种除油措施、效率高,尤其适合于高速带材冷轧机的除油, 能极大提高冷轧机的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除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除油装置的断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图2所示,包括液压油缸l、导柱2、导套3、上架4、底座5、除油 辊6、限位块7、调整螺杆8、油缸支座9、喷嘴及喷射管IO、支座ll、吹气 管道12、围板13、抽气管道14及带材15等。本技术包括机座、除油辊、升降机构、辊缝调整机构、吹气机构、 抽气机构,所述的机座由底座5和上架4组成;所述的除油辊6共4件,分 别置于底座5和上架4上,分左右两组,每组除油辊6上下相互错位布置,每组辊的水平间距为50mm。所述的升降机构由液压油缸1、导柱2、导套3等组成,液压油缸1头部 与上架4连接,下部通过油缸支座9固定在底座5上,导柱2—端固定在上 架4上、另一端穿过导套3,导套3焊接在底座5上。所述的辊缝调整机构是调整螺杆8和限位块7,调整螺杆8 —端连接在 上架4上,高度可调,限位块7焊接在底座5上。根据带材15的运行位置, 通过适当调整调整螺杆8的高度,可保证工作时除油辊6与带材15接触良好, 有效刮去带材15上下表面的残液。所述的吹气机构共2件,分别置于上架4的入口与出口两侧,都由喷嘴 及喷射管IO、支座ll、吹气管道12道等组成。在冷轧机高速轧制时,由于 带材15的上表面残液大大多于下表面,通过适当调整喷嘴的喷射方向,可使 来自吹气管道12的洁净空气更有效吹去带材15的上表面残液。喷嘴的喷射 方向通过喷射管可调。抽气机构是由围板13和抽气管道14组成均安装在上 架4上。在工作时,上架4在油缸1的作用下靠近底座5,其上围板13使除油辊 6和带材15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内,抽气机构可抽去该区域的雾化残液, 使除油效果更好。通过适当调整辊缝调整机构调整螺杆的高度,可保证工作时除油辊与带材接触良好,有效刮去表面的残液。由于带材上表面的残液大大多于下表面, 通过适当调整喷嘴的喷射方向,可更有效吹去带材上表面的残液。在工作时, 上架在油缸的作用下靠近底座,其上围板使除油辊和带材处于一个相对封闭 的空间内,抽气机构可抽去该区域的雾化残液,使除油装置更高效。权利要求1、一种冷轧机除油装置,其特征是采用液压油缸(1)头部与上架(4)连接,下部通过油缸支座(9)固定在底座(5)上,导柱(2)一端固定在上架(4)上,另一端穿过导套(3),导套(3)连接在底座(5)上;左右两组除油辊(6)分别安装在底座(5)和上架(4)上,调整螺杆(8)一端连接在上架(4)上,限位块(7)连接在底座(5)上;喷嘴及喷射管(10)通过支座(11)分别安装在上架(4)的入口与出口两侧,围板(13)与上架(4)连接,抽气管道(14)置于上架(4)的上部。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轧机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两组除 油辊(6)上下相互错位布置,每组辊的水平间距为20 80mm。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冷轧机除油装置,尤其是带材冷轧机上使用的带材表面工艺润滑残液去除装置。特征是采用液压油缸头部与上架连接,下部通过油缸支座固定在底座上,导柱一端固定在上架上,另一端穿过导套,导套焊接在底座上;左右两组除油辊分别安装在底座和上架上,调整螺杆一端连接在上架上,限位块焊接在底座上;喷嘴及喷射管通过支座分别安装在上架的入口与出口两侧,围板与上架连接,抽气管道置于上架的上部。本技术液压驱动、响应速度快;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可靠;多种除油措施、效率高,尤其适合于高速带材冷轧机的除油,能极大提高冷轧机的性能。文档编号B21B45/02GK201380201SQ200820217418公开日2010年1月13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20日专利技术者周小芳, 蔡金友 申请人:无锡五冶金属压延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轧机除油装置,其特征是采用液压油缸(1)头部与上架(4)连接,下部通过油缸支座(9)固定在底座(5)上,导柱(2)一端固定在上架(4)上,另一端穿过导套(3),导套(3)连接在底座(5)上;左右两组除油辊(6)分别安装在底座(5)和上架(4)上,调整螺杆(8)一端连接在上架(4)上,限位块(7)连接在底座(5)上;喷嘴及喷射管(10)通过支座(11)分别安装在上架(4)的入口与出口两侧,围板(13)与上架(4)连接,抽气管道(14)置于上架(4)的上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小芳蔡金友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五冶金属压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