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混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12576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纤维混配装置,其包括两个配合操作的混配部件,每个混配部件均包括:安装本体,第一侧上布置有多个钩状件,钩状件分布于安装本体的第一侧,第一侧为混配部件的配合操作侧。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纤维混配装置,其中,混配部件还包括操作手柄,其固定于安装本体的第二侧上,第二侧与第一侧相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有色纺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有色纺织纱线小样制作的纤维 混配装置。技术背景 有色纤维的生产是化学纤维生产中的一项新技术。随着化学纤维工业的迅速发 展,有色纤维的生产技术日益受到重视,与之配套有色织物的生产工艺也不断取得进步。目 前,直接利用有色纤维通过各种织造方法生产纱线和有色织物的方法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 纺织行业中采用的先织后染的后整理染色方法。有色纺织纱线使用的原料是各种有色纤维,各种有色纤维的混配效果是否均勻, 直接导致颜色的差异,因而对色是有色纺织行业一个关键的质量控制点,厂家需要针对客 户的来样要求,在正式批量生产前需要打小样以确定各种颜色原料混配比例。在制作小样 过程中,保证多种有色原料充分混合均勻,以确保真实地反映不同比例下有色纱线的颜色 是十分关键的;同时,还需要保证小样快速制作,快速对色,有色原料快速混配。这些都需要 通过合适的有色纱线混配技术来实现,因此,有色原料(纤维)混配器的设计和使用显得非 常重要。目前市场上有色纺织纱线小样制作过程中,小样约为IOOg左右,各种有色原料混 配多采用手工混配、梳理或手工混配后通过梳棉机混合梳理,这两种办法均混配时间长和 样品混合均勻性差,这就使小样制作时间延长,同时容易产生色彩偏差;并且,目前的有色 纱线混配技术无法实现更少量的纤维混配、对色,无法制作重量更小的小样,如果IOOg小 样颜色出现偏差,则需要重新制作小样,这将导致原料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纤维混配装置,用于有色纺织纱线行业小样制作 过程中的原料混配,其能够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针对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提供了一种纤维混配装置,其包括两个配合操 作的混配部件,每个混配部件均包括安装本体,第一侧上布置有多个钩状件,钩状件分布 于安装本体的第一侧,第一侧为混配部件的配合操作侧。优选地,根据本技术的纤维混配装置,其中,混配部件还包括操作手柄,其固 定于安装本体的第二侧上,第二侧与第一侧相对。优选地,根据本技术的纤维混配装置,其中,混配部件还包括覆盖于安装本体 的第一侧上的固定层,钩状件固定在该固定层上;优选地,根据本技术的纤维混配装置,其中,钩状件直接固定在安装本体的第 一侧上。优选地,根据本技术的纤维混配装置,其中,操作手柄朝向背离安装本体的方 向弯曲延伸。优选地,根据本技术的纤维混配装置,其中,钩状件具有折弯形状、弧形形状 或倒钩形状。优选地,根据本技术的纤维混配装置,其中,钩状件以相同的朝向布置在安装 本体的第一侧上。优选地,根据本技术的纤维混配装置,其中,钩状件以交替变化的朝向布置在 安装本体的第一侧上。优选地,根据本技术的纤维混配装置,其中,钩状件以随机的朝向布置在安装 本体的第一侧上。优选地,根据本技术的纤维混配装置,其中,混配部件还包括操作手柄,其可 转动地安装于安装本体的第二侧上,第二侧与第一侧相对。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根据本技术的纤维混配装置的混配部件上布满了多个钩状件,使得在两个混 配部件相向摩擦时,利用这些钩状件的勾挂性能,能够实现有色纱线的快速、均勻的混配。 并且,本纤维混配装置能够对少量的有色纱线进行混配,可以制出重量很轻的对色小样,能 够显著节省原料。再次,本纤维混配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操作方便,可以采用手工操作,也可 以将其夹持在驱动装置上,利用机械代替手工进行操作。此外,本技术的纤维混配装置 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应该理解,以上的一般性描述和以下的详细描述都是列举和说明性质的,目的是 为了对要求保护的本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帮助进一步理解本技术。这些附图图解了 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附图中相同的 部件用相同的标号表示。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纤维混配装置的主视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纤维混配装置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根据附图并结合优选实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技术的纤维混配装置包括两个相互配合操作的混配部件1,这两个混配部 件1相互摩擦以实现纤维混配。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纤维混配装置 的混配部件1的主视图,如图1所示,每个混配部件1均包括安装本体3,其第一侧上布置 有多个钩状件5,这些钩状件5覆盖安装本体3的第一侧;以及操作手柄4,其固定于安装本 体3的第二侧上,其中第二侧与第一侧相对。在进行纤维混配操作时,首先在覆盖混配部件 1的第一侧的钩状件5上放上需要混配的纤维,操作人员手持操作手柄4,使两个混配部件 1各自的第一侧(即安装本体3的覆盖有钩状件5的一侧)相互面对,进而相互摩擦,以便 进行纤维混配。混配时,纤维可以放置在其中一个混配部件1上,也可以分别放置在两个混 配部件1上,以进行混配操作。利用本技术的这种纤维混配装置进行混配操作时,在混配部件1相对摩擦过程中,纤维在每个混配部件1上设置的钩状件5中不断钩取并被拉出,通过这种往复进行的 钩取、拉出操作就可以实现快速、均勻的纤维混配;并且,同现有的利用机器捻制纱线对色 小样的方法相比,本技术的纱线混配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可以用很少量的纤维材 料来制作混配小样,其操作简便,并能显著节省原料。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混配部件1包括设置在安装本体3的第一 侧上的固定层2,钩状件5就分布在固定层2上。固定层2可以采用适当的柔性材料制成, 例如橡胶、毛皮材料等,在本技术的一个很便利的实施例中,可以采用现有的弯角抄针 针布来形成混配部件1的固定层2和钩状件5。固定层2可以直接粘结在安装本体3上,也 可以钉在安装本体3上,而钩状件5可以采用嵌入、粘结等方式固定在固定层2上。在另一 个实施例中,将钩状件5直接固定在安装本体3的第一侧上,固定方式可以采用嵌入、粘结等。优选地,如图2所示,混配部件1上的操作手柄4朝向背离安装本体3的方向延伸, 采用这种设计使得操作人员在握持两个混配部件1进行混配操作时,两手之间能够有足够 的距离,以防止双手距离太近而影响操作,从而使得操作更加舒适。当然,本专利技术的操作手 柄4并不局限于图示的这种形式,任何其他适合的形式可以使用。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可 以用固定在安装本体3后侧的保持带来取代操作手柄4,当需要进行混配操作时,操作人员 将手伸入保持带中即可进行混配操作。应说明的是,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操作手柄4夹持在适当的驱动机构上,以 机械的方式来代替手工操作,当采用机械操作时,安装在安装本体1后侧的操作手柄4就需 要设计成可转动地安装至安装本体1,当需要固定操作手柄4时,通过适当的锁定件(例如 紧固螺钉)将其锁定,需要改变混配方向时,可以将安装本体1转动相应角度并锁紧,进而 在进行相应混配操作。可以从图2清楚地看到,钩状件5为折弯钩的形状。事实上,根据本技术的纤 维混配装置,其中钩状件5可以设计成各种不同形状的弯钩,例如折弯形状、弧形形状或倒 钩形状,只要使得在混配部件相对摩擦时,这些弯钩能够钩取并拉出纤维即可。如图2所示 的实施例中,钩状件5以相同的朝向布置在安装本体3的第一侧上,但应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纤维混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配合操作的混配部件(1),每个混配部件(1)均包括:安装本体(3),第一侧上布置有多个钩状件(5),所述钩状件(5)分布于所述安装本体(3)的第一侧,所述第一侧为所述混配部件的配合操作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忠潘国辉于卫红
申请(专利权)人:滁州安兴环保彩纤有限公司滁州霞客环保色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