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车前座椅靠背骨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12440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具体为一种轿车前座椅靠背骨架。一种轿车前座椅靠背骨架,包括靠背框架(1)、腰托(2)、腰托旋钮(3)、调角器(4)和调角器旋扭(5),其特征是:靠背框架(1)通过调角器(2)和坐垫连接,调角器(2)外安装调角器旋钮(5),调角器旋钮(5)转动可带动调角器同步转动,靠背框架(1)的下部通过腰托旋钮(3)安装一腰托(2),腰托(2)呈弧形且和靠背框架(1)同宽,腰托旋钮(3)转动可带动腰托(2)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缓解长时间乘坐带来的肌肉疲劳。(*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f^领域,具体为一种轿车前座椅靠背骨架
技术介绍
小汽车正愈来愈广泛地深入大众的生活,随之而来,大众对驾驶和乘坐 时的舒适度要求也越来越高。通常,汽车座椅尤其是前排副驾驶的座椅与普 通的椅子结构相似,骨架以水平支撑和垂直支撑互相固定连接而成,并在骨 架外蒙以软性坐垫靠背。这种结构的骨架, 一方面垂直支撑是平面,人坐后 和靠背有空隙,而且不可调节背靠的角度,坐久了容易引发人体疲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灵活调节角度的并能对腰部有支 撑作用的座椅骨架,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轿车前座椅靠背骨架。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达到专利技术目的 -种轿车前座椅靠背骨架,包括靠背框架、腰托、腰托旋扭、调角器和 调角器旋扭,其特征是靠背框架通过调角器和坐垫连接,调角器外安装调 角器旋扭,调角器旋扭转动可带动调角器同步转动,靠背框架的下部通过腰 托旋扭安装一腰托,腰托呈弧形且和靠背框架同宽,腰托旋扭转动可带动腰 托移动。本技术使用时,不仅可通过调角器调整靠背角度,还可以通过腰托 旋扭调整腰托的突出度,更合适地贴近人的腰部,有效缓解长时间乘坐带来的肌肉疲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2是本技术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实施例1一种轿车前座椅靠背骨架,包括靠背框架1、腰托2、腰托旋扭3、调 角器4和调角器旋扭5,如图1和图2所示,具体结构是靠背框架l通过 调角器2和坐垫连接,调角器2外安装调角器旋扭5,调角器旋扭5转动可 带动调角器同步转动,靠背框架1的下部通过腰托旋扭3安装一腰托2,腰 托2呈弧形且和靠背框架1同宽,腰托旋扭3转动可带动腰托2移动。权利要求1.一种轿车前座椅靠背骨架,包括靠背框架(1)、腰托(2)、腰托旋扭(3)、调角器(4)和调角器旋扭(5),其特征是靠背框架(1)通过调角器(2)和坐垫连接,调角器(2)外安装调角器旋扭(5),调角器旋扭(5)转动可带动调角器同步转动,靠背框架(1)的下部通过腰托旋扭(3)安装一腰托(2),腰托(2)呈弧形且和靠背框架(1)同宽,腰托旋扭(3)转动可带动腰托(2)移动。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具体为一种轿车前座椅靠背骨架。一种轿车前座椅靠背骨架,包括靠背框架(1)、腰托(2)、腰托旋钮(3)、调角器(4)和调角器旋扭(5),其特征是靠背框架(1)通过调角器(2)和坐垫连接,调角器(2)外安装调角器旋钮(5),调角器旋钮(5)转动可带动调角器同步转动,靠背框架(1)的下部通过腰托旋钮(3)安装一腰托(2),腰托(2)呈弧形且和靠背框架(1)同宽,腰托旋钮(3)转动可带动腰托(2)移动。本技术能有效缓解长时间乘坐带来的肌肉疲劳。文档编号B60N2/22GK201362193SQ20082020851公开日2009年12月1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31日专利技术者王红斌 申请人:西德科东昌汽车座椅技术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轿车前座椅靠背骨架,包括靠背框架(1)、腰托(2)、腰托旋扭(3)、调角器(4)和调角器旋扭(5),其特征是:靠背框架(1)通过调角器(2)和坐垫连接,调角器(2)外安装调角器旋扭(5),调角器旋扭(5)转动可带动调角器同步转动,靠背框架(1)的下部通过腰托旋扭(3)安装一腰托(2),腰托(2)呈弧形且和靠背框架(1)同宽,腰托旋扭(3)转动可带动腰托(2)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红斌
申请(专利权)人:西德科东昌汽车座椅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