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温板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11763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均温板散热装置,至少包括有:一均温板、一散热组件以及至少一固定组件,该均温板设有相对的第一、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用以设置发热体,该散热组件设有一导热板,该导热板上并设有复数散热鳍片组,而该散热组件藉由该导热板设置于该均温板的第二表面,该均温板与散热组件间藉由固定组件相互组装固定,而均温板上所设置的发热体(可以为发光二极管、CPU、GPU等电子组件)工作所发出的热源,可藉由该均温板的作用将热源布满整个均温板板体,并利用散热组件将热源加以散去,以确保发热体的工作寿命。(*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均温板散热装置,尤指一种提供发热体散热的均温板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按,在电子产品朝向更轻薄、快速化、多功能与节能环保的需求下,CPU及GPU的发热量愈来愈高,高功率的LED照明也有材料发光效率不足、散热技术无法突破的瓶颈而影 响LED寿命,然而常见的散热方式,其主要包括一基板、一绝缘层、一导电层以及复数LED; 该绝缘层形成于该基板的一表面;该导电层形成于该绝缘层上,并与该基板电性隔离,该导 电层具有一第一电极以及一第二电极;该等LED分别设于该绝缘层上,该LED具有电连接该 第一电极的一第一接脚以及电连接该第二电极的一第二接脚;藉此,以构成此LED导热结 构。使用此LED导热结构时,该等LED经由该第一及第二电极通电后,该等LED即产生 出光能及热能,其光能则照射出,而热能则经由该绝缘层传导至该基板上,再以该基板导离 该等LED所产生的热能。然而,习知的LED导热结构,在实际使用上仍存在有以下的缺失,因该基板热传导 速率慢且导热效果有限,且该热能十分容易集中于LED与基板接触的部位,而无法有效将 热能平均分布于基板表面,俾影响该LED的散热效能,并会降低该LED使用的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在提供一种均温板散热装置,尤指一种提供发热 体散热的均温板散热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均温板散热装置,至少包括有一均温板,该均温 板设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设置发热体;一散热组件,该散热组件设有 一导热板,该导热板上并设有复数散热鳍片组,而该散热组件藉由该导热板设置于该均温 板的第二表面;至少一固定组件,设于均温板与散热组件之间。其中,该均温板的第一、第二表面之间设有一封闭式容置空间,且该容置空间内设 有复数抵持于第一、第二表面间的支撑柱,该容置空间的内壁面设有毛细结构,且该容置空 间内填充有散热液。该毛细结构为金属网。该散热鳍片组设有复数平行排列的散热鳍片,各散热鳍片间形成有第一散热通 道,各散热鳍片组间并形成有第二散热通道。该固定组件为螺丝。该固定组件为导热胶。该均温板的第一表面上设有至少一发光二极管。该发光二极管一侧设有金属基板,该发光二极管藉由该金属基板设置于该均温板的第一表面上。该金属基板为银材质。该第一表面上设有复数与该金属基板形状尺寸大小相对的凹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散热组件藉由该导热板设置于该均温板的第二表面,该均温板与散热组件间藉由固定组件相互组装固定,而均温板上所设置的发热体(可 以为发光二极管、CPU、GPU等电子组件)工作所发出的热源,可藉由该均温板的作用将热源 布满整个均温板板体,并利用散热组件将热源加以散去,以确保发热体的工作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均温板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均温板散热装置的结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中均温板的结构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中均温板散热装置的结构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中均温板散热装置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号说明均温板1第一表面11第二表面12容置空间13支撑柱14毛细结构15散热液16散热组件2导热板21散热鳍片组22散热鳍片221第一散热通道222第二散热通道223 固定组件3发光二极管4金属基板4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的均温板散热装置,至少包括有一均温板1,该均温板1设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1及第二表面12,该第一表面11用 以设置发热体(可以为发光二极管、CPU、GPU等电子组件),该均温板的第一、第二表面11、 12之间设有一封闭式容置空间13,请同时参阅图3所示,且该容置空间13内设有复数抵持 于第一、第二表面11、12间的支撑柱14,该容置空间13的内壁面设有毛细结构15,该毛细 结构15可以为金属网,且该容置空间13内填充有散热液16 ;一散热组件2,该散热组件2设有一导热板21,该导热板21上并设有复数散热鳍 片组22,而该散热组件2藉由该导热板21设置于该均温板的第二表面12,其中,该散热鳍 片组22设有复数平行排列的散热鳍片221,各散热鳍片221间形成有第一散热通道222,各 散热鳍片组22间并形成有第二散热通道223,藉由该第一第二散热通道222、223可增加散 热效果;至少一固定组件3,设于均温板1与散热组件2之间,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该固定 组件3可为螺丝;当然,该固定组件亦可以为导热胶,用以固定均温板与散热组件。本技术的均温板散热装置可应用于发光二极管中,该均温板的第一表面11上可设置至少一发光二极管4,如图4所示,该发光二极管4 一侧设有金属基板41 (可为银 材质),而该第一表面11上并设有复数与该金属基板41形状尺寸大小相对的凹槽111,该 发光二极管4藉由该金属基板41设置于该第一表面的凹槽111中,而达到定位的效果。当发光二极管4发光工作时,如图5所示,该均温板的第一表面11贴合于发光二极管4的底面,此时发光二极管4所发出的热能会由均温板1所吸收,且均温板1吸收热能 后,会对容置空间13内的散热液16进行加热,而由于容置空间13内呈接近真空状态,因此 散热液16的沸点会降低,并因毛细结构15增加了散热液16的接触面积,所以散热液16会 快速的沸腾并产生蒸气,而此蒸气快速上升并接触到毛细结构15,并将蒸气的热能由毛细 结构15传导至第二表面12,再由第二表面12传导至散热鳍片组22,而由复数散热鳍片221 与空气做热交换以将热能散去,且当蒸气的热能由毛细结构15吸收后,会转化为散热液16 并落回容置空间13的第一表面11,再继续受均温板1加热,藉此即可快速且不断的将均温 板1所吸收的热能快速带离均温板1,使均温板1可吸收更多发光二极管4所发出的热能。值得一提的是,本技术的均温板以面接触方式与发热体接触,可将发热体的 工作热源布满整个均温板板体,而该均温板并以面接触方式与散热组件接触,可利用散热 组件将热源加以散去,以确保发热体的工作寿命。权利要求一种均温板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有一均温板,该均温板设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设置发热体;一散热组件,该散热组件设有一导热板,该导热板上并设有复数散热鳍片组,而该散热组件藉由该导热板设置于该均温板的第二表面;至少一固定组件,设于均温板与散热组件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均温板的第一、第二表面之间 设有一封闭式容置空间,且该容置空间内设有复数抵持于第一、第二表面间的支撑柱,该容 置空间的内壁面设有毛细结构,且该容置空间内填充有散热液。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均温板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毛细结构为金属网。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均温板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鳍片组设有复数平行 排列的散热鳍片,各散热鳍片间形成有第一散热通道,各散热鳍片组间并形成有第二散热 通道。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均温板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组件为螺丝。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均温板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组件为导热胶。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均温板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均温板的第一表面上设有至少一发光二极管。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均温板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光二极管一侧设有金属基 板,该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均温板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有:  一均温板,该均温板设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设置发热体;  一散热组件,该散热组件设有一导热板,该导热板上并设有复数散热鳍片组,而该散热组件藉由该导热板设置于该均温板的第二表面;至少一固定组件,设于均温板与散热组件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传亿徐仓颉
申请(专利权)人:唯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