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装置与触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04093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与触控装置,该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与设置于显示面板上的触控感测元件。触控感测元件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感应电极与沿第二方向排列的驱动电极,彼此交错形成多个电容感测单元。每一感应电极包括主要电极条与多个连接至主要电极条的分支电极部。每一电容感测单元的驱动电极包括至少一外围电极条与至少一内侧电极条,与感应电极的分支电极部交错设置。其中,外围电极条具有第一宽度,内侧电极条于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二宽度,且第一宽度小于第二宽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控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电容式(capacitive)触控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电子设备常用的触控技术有电阻式(resistive)、表面电容式 (surfacecapacitive)、投身寸电容式(projected capacitive)、表面声波式(surface acousticwave)、光学影像式(optics imaging)、红夕卜线式(infrared)、折身寸式 (bendingwave)以及数字转换式(active digitizer)等。前3种技术因为构装体积较小, 精密度相对可以做得较高,因此适用于体积较小的随身行动装置或消费性电子产品。就电阻式触控技术而言,从触压屏幕到触点侦测、数据运算以及位置确认,其技术 上有物理条件的限制。例如,触点侦测会因经常性触点范围固定而造成某些特定区过度使 用磨损,进而减低导电膜接触的导通效率。此外,电阻式触控技术并无法达到近侧感应(手 指靠近未触压状态的侦测)以及较难处理多指触压的要求。电容式触控技术的驱动原理则与电阻式触控感应板不同。电容式触控装置在上下 层中分别布设有X方向及Y方向的电极。当使用者以手指或其他控制元件接触或接近触控 装置时,即会产生电容差异。此时系统即可据以计算出接触的位置。其中,表面电容式触控 技术较容易产生手影效应的问题存在,亦即,操作表面电容式触控屏幕时,若将手腕与手指 一同靠近屏幕表面,则会使得导电膜表面与面板侧产生过多电荷,进而导致电容产生耦合 造成大量感测错误。此外,由于表面电容式是通过屏幕表面的电场变化而进行触点侦测,因 此使用环境若电磁干扰问题较多时,亦会因此影响触点侦测的精密度,且长时问使用后,触 点侦测亦容易产生偏移。投射电容式触控技术虽然较不易出现手影效应、磨损或类似机械疲乏的触压灵敏 度下降现象,且可侦测近侧感应。然而,为了增强电容感测信号,并且避免造成感测信号的 延迟或失效,传统投射电容式触控技术的电极设计仍具有尚待改善的空间,如何提升触控 装置的侦测精密度仍为触控领域的一大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与触控装置,进而解决前述公知技术中 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与设置于显示面板上的触控感测元 件。触控感测元件包括感应电极与驱动电极。感应电极大致上沿第一方向平行设置于显示 面板上;而驱动电极大致上沿第二方向平行设置于显示面板上。驱动电极与感应电极交错 形成多个电容感测单元。每一感应电极包括主要电极条与多个连接至主要电极条的分支电 极部。每一电容感测单元的驱动电极包括至少一外围电极条与至少一内侧电极条,与感应 电极的分支电极部交错设置。其中,外围电极条具有第一宽度,内侧电极条于第一方向上具 有第二宽度,且第一宽度小于第二宽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触控装置,包括基板、感应电极 与驱动电极。感应电极大致上沿第一方向平行设置于基板上;而驱动电极大致上沿第二方 向平行设置于基板上。驱动电极与感应电极交错形成多个电容感测单元。每一感应电极包 括主要电极条与多个分支电极部,分支电极部连接至主要电极条。每一电容感测单元的驱 动电极包括至少一外围电极条与至少一内侧电极条,与感应电极的分支电极部交错设置。 外围电极条具有第一宽度,内侧电极条于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二宽度,且第一宽度小于第二 宽度。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宽度与第二宽度的比值大致上小于等于0.8 而大于等于0. 06 ;较佳地,第一宽度与第二宽度的比值大致上小于等于0. 7而大于等于 0. 07 ;更佳地,第一宽度与第二宽度的比值大致上小于等于0. 66而大于等于0. 0941。由于本专利技术的外围电极条的宽度小于内侧电极条的宽度,因此于第一方向上相邻 的电容感测单元的间距缩小,相邻电容感测单元所侦测到的感测信号彼此具有较大重叠区 域,能有效改善感测灵敏度,增加触控显示装置与触控装置于第一方向上感测的线性度。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 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电容感测单元的布局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电容感测单元应用于触控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比较例的电容感测单元的布局示意图;图4为电容感测单元于第一方向上的感测信号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电容感测单元的线性度测试示意图;图6为比较例的电容感测单元的线性度测试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又一较佳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0、11、16:基板12:第一方向14:第二方向18:液晶层20、320:感应电极22、322 主要电极条24、324 分支电极部30、330 桥接线32 第一电路第一连接线路34 第二电路第二连接线路40、340:驱动电极42、342:外围电极条42a:第一外围部分42b 第二外围部分43a:第一电极条43b 第二电极条43c:第三电极条44、344:内侧电极条60、360 电容感测单元70:控制元件100:触控显示装置130 显示面板150 触控感测元件170 触控装置200 触控显示装置400 触控显示装置Χ ο、Χ2ο、Χ3ο、Χ4ο、Χ5ο、Χ3η 折线 Wl 第一宽度W2:第二宽度W3:宽度具体实施例方式下文依本专利技术的触控显示装置与触控装置,特举实施例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 明,但所提供的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所涵盖的范围,而方法流程步骤描述非用以限 制其执行的顺序,任何由方法步骤重新组合的执行流程,所产生具有均等功效的方法,皆为 本专利技术所涵盖的范围。其中附图仅以说明为目的,并未依照原尺寸作图。 请参照图1至图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电容感测单元的布局示意图,图 2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电容感测单元应用于触控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比较 例的电容感测单元的布局示意图,图4为电容感测单元于第一方向上的感测信号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电容感测单元的线性度测试示意图,而图6为比较例的电容 感测单元的线性度测试示意图。附图中相同的元件或部位沿用相同的符号来表示。为了清 楚显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布局结构,本实施例的介电层以透视方式绘示,然而实际上介电层并不 局限为透明材料。实施例如图1所示,触控感测元件150设置于基板10上,包括感应电极20、驱动电极40、 第一电路第一连接线路32、第二电路第二连接线路34与桥接线30。触控感测元件150可 为电容式触控装置,例如投射电容式(projectedcapacitive)触控矩阵结构,尤为一种交 互(mutual type)投射电容式触控矩阵结构。感应电极20与驱动电极40为二组不同电极 所构成,分别连接至第一电路第一连接线路32与第二电路第二连接线路34。其中,各感应 电极20大致上可沿延第一方向12平行设置于基板10上,而各驱动电极40大致上可沿第 二方向14平行设置于基板10上。第一方向12与第二方向14例如可分别为彼此垂直的X 轴方向与Y轴方向,但不限于此,实际上第一方向12与第二方向14可用任意角度相交。据 此,驱动电极40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显示面板;一触控感测元件,设置于该显示面板上,该触控感测元件包括:多个感应电极,大致上沿一第一方向平行设置于该显示面板上,每一感应电极包括一主要电极条与多个分支电极部,这些分支电极部连接该主要电极条;以及多个驱动电极,大致上沿一第二方向平行设置于该显示面板上,与这些感应电极交错形成多个电容感测单元,每一电容感测单元的该驱动电极包括至少一外围电极条与至少一内侧电极条,与这些分支电极部交错设置,该外围电极条具有一第一宽度,该内侧电极条于该第一方向上具有一第二宽度,且该第一宽度小于该第二宽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明伦刘柏源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