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更详细地说,涉及由热塑性树脂或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形成的内衬层的端部剥离故障得到改善的。
技术介绍
现在,作为内衬层使用由热塑性树脂或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形成的膜的充气轮胎是周知的(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和2),其中,所述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中混合有热塑性树脂成分和弹性体成分。由此具有可以使内衬层质量轻,并改善油耗的优点。 但由热塑性树脂或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形成的膜状内衬层弹性模量比橡胶高,所以其端部容易出现剥离,强烈要求解决对策。 专利文献1WO2005/00742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28380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由热塑性树脂或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形成的内衬层的端部剥离故障得到改善的。 实现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是将内衬层配置在面向轮胎空腔部的轮胎内侧的充气轮胎,在所述内衬层的端部所处的轮胎内面区域设置有凹部,所述内衬层由热塑性树脂或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形成,所述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中混合有热塑性树脂成分和弹性体成分。 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是上述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轮胎,是将由热塑性树脂或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形成的内衬层配置在面向轮胎空腔部的轮胎内侧的充气轮胎,在所述内衬层的端部所处的轮胎内面区域设置有凹部,所述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中混合有热塑性树脂成分和弹性体成分。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8-12-22 325887/2008;JP 2009-10-16 239777/2001.一种充气轮胎,是将由热塑性树脂或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形成的内衬层配置在面向轮胎空腔部的轮胎内侧的充气轮胎,在所述内衬层的端部所处的轮胎内面区域设置有凹部,所述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中混合有热塑性树脂成分和弹性体成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所述凹部的深度为0.2mm~1.0m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所述凹部向轮胎径向外侧延长到距所述内衬层端部的末端至少2mm的位置,并在轮胎圆周方向上以规定间隔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轮胎,所述凹部在轮胎圆周方向上的宽度为1.0mm~10.0mm。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轮胎,所述凹部以3mm~20mm的间隔配置。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轮胎,所述凹部从轮胎内面向轮胎径向内侧逐渐变深。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所述内衬层在左右的胎圈部之间延伸,从胎圈部的胎趾至内衬层端部的末端的长度为5mm~30mm。8.一种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所述轮胎是将内衬层配置在面向轮胎空腔部的轮胎内...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