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压成型机平模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72216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挤压成型机平模盘,其包括上下分布的上层平模盘和下层平模盘,所述上层平模盘上设有可拆卸的模套单元,所述模套单元的中央通孔构成上模孔,所述下层平模盘上设有可拆卸的下模孔保护套,所述下模孔保护套的中央通孔构成下模孔。当上模孔或下模孔磨损后,只要更换相应的模套单元或下模孔保护套即可,有效地减少了维护时间和成本。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可用于生物质的挤压成型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成型机平模盘,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将散碎的生物质物料压縮成密实的生物质压块燃料的挤压成型机平模盘
技术介绍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致力于生物质固化成型技术的研究,已经在生物质螺 旋挤压成型、活塞压縮成型和制粒机挤压成型等方面取得了 一定的成就。平模式挤压成型 机因为其挤压成型效果好、适应物料范围广而被普遍采用。这种平模式挤压成型机通过其 模盘上的模孔在外力挤压的作用下对物料成型,因此其受到的磨损要比模盘其他部分严重 得多,由此造成了在模盘其他部分依然完好的情况下,因模孔部分受损而不得不进行整个 模盘更换的情况,提高了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挤压成型机平模盘,这种模盘 在模孔受损后,只需要更换模套单元或下模孔保护模套即可,而不需要更换整个模盘。 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 —种挤压成型机平模盘,包括上下分布的上层平模盘和下层平模盘,所述上层平模盘设有若干上模孔,所述下层平模盘设有分别与所述各上模孔对应的若干下模孔,所述上层平模盘包括上层平模盘主体和安装在上层平模盘主体上的若干可拆卸的模套单元,所 述模套单元上的竖向通孔构成所述的上模孔。 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下列任意一种、多种或全部进一步限定 所述若干模套单元可以分布在一个或多个与所述上层平模盘同心的环形区域,以 便于同一个或多个不同旋转半径的挤压轮配合。 分布在同一环形区域上的所述模套单元通常可以相互邻接,由模套单元构成整个 环形,这样便于模盘各部分的加工和模套单元的拆装。 所述用于分布模套单元的环形区域数量通常可以为一个。例如,所述上层平模盘 主体可以包括内模环和外模环,所述内模环和外模环之间留有环形间隙,该环形间隙构成 所述用于分布模套单元的环形区域。 所述内模环、外模环和模套单元的上平面通常应平齐,共同构成所述上层平模盘 的上表面,这种平面状的上表面有利于同挤压轮配合。 所述上、下层平模盘之间通常可以留有间距,所述模套单元的下部向下延伸至所 述下层平模盘,与所述下层平模盘的上表面接触,构成完整的物料通道。所述各模套单元上 的竖向通孔数量通常均为一个,该竖向通孔通常设置在该模套单元的中央,这样有利于减 少模套单元上的模孔数量,降低因模孔磨损进行模套单元更换时的更换成本。 所述下层平模盘可以设有若干下模孔保护套安装孔,所述下模孔保护套安装孔的 数量与所述下模孔的数量相等,所述各下模孔保护套安装孔上均安装有一个设有中央通孔的下模孔保护套,所述下模孔保护套的中央通孔构成所述的下模孔,由此在下模孔出现磨 损时,只要更换相应的下模孔保护套即可。 所述下模孔保护套的下部通常可以向下延伸到所述下层平模盘的外面,以增加模 孔长度,改善成型效果。 所述模套单元的下端面通常可以与对应的所述下模孔保护套的上端面对接,所述 上模孔同对应的下模孔联通,所述上、下模孔在相互连接处的内径相等,由此形成完整的模 孔并保证模孔顺畅。 所述上层平模盘和下层平模盘上通常均设有可供成型机的主轴穿过的中央通孔, 所述上层平模盘和下层平模盘固定安装在模盘座上。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平模盘采用分体式结构,将模孔的不同受力部分分成上下两 部分,由此可以根据上下两部分的受力情况进行耐磨改进;由于将上模孔设置在独立的模 套单元上,即可以采用硬度较高的材料单独制作模套单元,以提高上模孔的耐磨程度,又便 于安装和拆卸,在所述上模孔受到磨损和/或破坏时,仅需更换相应的模套单元即可继续 使用,由于模套单元均有壁厚等结构特点,相对下模孔保护套而言,具有更高的耐磨性能, 适应于上模孔的受力状况;由于将下模孔设置在下模孔保护套上,即可以采用硬度较高的 材料单独制作下模孔保护套,以提高下模孔的耐磨程度,又便于安装和拆卸,在所述下模孔 受到磨损和/或破坏时,仅需更换相应的模套单元即可继续使用,由于下模孔的受力相对 较小,因此采用这种保护套的结构更有利于节省生产成本。同时,由于上下模孔均设置在独 立的零件上,可以根据具体的物料成型要求更好不同的模套单元和下模孔保护套,实现一 机多用。。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1和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挤压成型机平模盘,包括同轴固定连接的上层平模盘1和下层平模盘2,所述上层平模盘和下层平模盘上下分布,相互平行,所述上层平模盘上设有可拆卸的模套单元4,所述模套单元上设有用于生物质物料进料的上模孔,所述下层平模盘上设有压縮成型用的下模孔,为了方便通过挤压成型机挤压轮碾压后的生物质物料能够顺利地从所述上模孔进入所述下模孔,所述上下模孔的位置应相互对应,连接为一个整体。所述上层平模盘和下层平模盘上均可以设有可供成型机的主轴穿过的中央通孔,安装时,将所述上层平模盘和下层平模盘固定安装在成型机的模盘座上。 所述模套单元的数量可以设置为多个,可以分布在一个(或多个)环形区域内,紧密排列设置成环形,沿所述上层平模盘的同心圆周设置在所述上层平模盘上。在加工过程中当某一所述上模孔受到磨损和/或破坏时,仅需更换相应的模套单元即可。 为了便于所述模套单元在所述上层平模盘上的固定,所述上层平模盘的主体可以包括内模环7和外模环8,所述内模环和外模环可以分别通过连接件同轴固定连接在所述下层平模盘上,所述模套单元可以设置在所述内模环和外模环之间,安装时可以使所述内4模环、外模环和所述模套的上平面平齐,不影响所述挤压成型机其它零件的安装和工作,也 更有利于挤压轮对生物质物料的碾压,所述连接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沿所述内模环和外 模环的同心圆周设置,以起到更加稳固的连接作用,所述连接件可以包括螺栓3和可供所 述螺栓穿过的套筒6,所述套筒可以设置在所述内模环和外模环与所述下层平模盘之间,以 起到支撑所述上层平模盘的作用,使所述上层平模盘和下层平模盘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 所述内模环和外模环上设置连接件的位置可以设有与所述螺栓配合的螺孔,所述下层平模 盘上与所述螺孔相对应的位置可以设有可供所述螺栓穿过的通孔。安装时,将所述螺栓穿 过所述下层平模盘上的通孔后,将所述套筒套在所述螺栓上,再将所述螺栓旋紧在所述内 模环和/或外模环上的螺孔内。所述连接件是沿所述内模环和外模环的同心圆周设置,可 以使连接更加稳固。所述上层平模盘和下层平模盘也可以采用其它适宜的连接方式连接。 与所述模套单元相对应,所述下模孔的数量可以设置成与所述模套单元的数量相 同,并相应地沿所述下层平模盘的同心圆周设置在所述下层平模盘上。 为了在加工过程中可以对所述下模孔起到保护作用,防止由于挤压力过大造成对 下模孔的磨损或破坏,可以将所述下模孔设置在下模孔保护套5内,即由下模孔保护套的 中央通孔构成。为方便来自所述上模孔的物料通过所述下模孔挤压成型,所述下模孔保护 套上的下模孔一般应与设置在所述模套单元上的上模孔孔径一致(至少在相互连接处)。 所述下层平模盘上可以设有用于分别安装各下模孔保护套的下模孔保护套安装孔,这些安 装孔可以设有内螺纹,而所述下模孔保护套可以设有外螺纹,安装时可以将下模孔保护套 旋接在各自对应的下模孔保护套安装孔上。 在制作所述模套单元和所述下模孔保护套时,可以使所述模套单元的厚度尺寸大 于所述内模环和外模环的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挤压成型机平模盘,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分布的上层平模盘和下层平模盘,所述上层平模盘设有若干上模孔,所述下层平模盘设有分别与所述各上模孔对应的若干下模孔,所述上层平模盘包括上层平模盘主体和安装在上层平模盘主体上的若干可拆卸的模套单元,所述模套单元上的竖向通孔构成所述的上模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挤压成型机平模盘,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分布的上层平模盘和下层平模盘,所述上层平模盘设有若干上模孔,所述下层平模盘设有分别与所述各上模孔对应的若干下模孔,所述上层平模盘包括上层平模盘主体和安装在上层平模盘主体上的若干可拆卸的模套单元,所述模套单元上的竖向通孔构成所述的上模孔。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成型机平模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模套单元分布在一个 或多个与所述上层平模盘同心的环形区域。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挤压成型机平模盘,其特征在于分布在同一环形区域上的所述 模套单元相互邻接。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挤压成型机平模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分布模套单元的环形 区域数量为一个,所述上层平模盘主体包括内模环和外模环,所述内模环和外模环之间留 有环形间隙,该环形间隙构成所述用于分布模套单元的环形区域。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挤压成型机平模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环、外模环和模套单 元的上平面平齐,共同构成所述上层平模盘的上表面。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挤压成型机平模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层平模盘之间留有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书田张超蔡友贵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奥科瑞丰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