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螺离心机轴承的新型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72029 阅读:3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螺离心机轴承的新型密封结构,属于离心机制造技术领域。它包括轴承座、轴承、前轴承压盖、后轴承压盖、差速器连接盘和轴颈,差速器连接盘与后轴承压盖一端的轴颈连接,前轴承压盖与轴颈之间连接有前前迷宫环、后轴承压盖与差速器连接盘之间连接有后迷宫环,前迷宫环、后迷宫环的环槽中套装有挡圈,前轴承压盖上部设有进油道,后轴承压盖下部设有泄油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安装方便;摩擦力小、不会老化;密封可靠,有效地防止润滑油外泄和外界气、液体渗入轴承室,使主轴承始终处于良好的润滑状态,延长主轴承的使用寿命,改善离心机的运行状态。(*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离心机组件,尤其是卧螺离心机中的轴承,属于离心机制造

技术介绍
目前,卧式螺旋沉降卸料离心机是一种广泛用于液相澄清、固相脱水、粒度分级、 物料浓缩等分离机械,其工作部件主要由一柱-锥形转鼓和装在转鼓内的推料螺旋所组 成,二者同向并以一定差速高速旋转,离心机的旋转部件是通过转鼓两端的两主轴承支承 在机座上,可见除保证该两轴承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外,还应保持两轴承的良好润滑状态。 由于离心机的工作环境比较恶劣,气、液、蒸汽难以避免,因此轴承的密封也是离心机正常 运转的必要条件。通常离心机主轴承座密封采用迷宫式密封,即在转轴与轴承压盖配合部 位设若干个依次排列的环形密封齿,利用“迷宫效应”达到阻漏的目的。为了保证迷宫间隙 的均勻,密封件的制造装配要求很高,而且实际运行中发现密封并不可靠;也有采用旋转轴 唇形密封圈密封的,但密封件摩擦力大、材料易老化,使轴承使用、润滑条件恶化,引起润滑 油变质,甚至损坏轴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轴承密封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相对简单、密封可靠的 轴承密封结构,实现两主轴承的良好润滑。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卧螺离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卧螺离心机轴承的新型密封结构,包括轴承座(5)、轴承(6)、前轴承压盖(3)、后轴承压盖(7)、差速器连接盘(9)和轴颈(10),差速器连接盘(9)与后轴承压盖(7)一端的轴颈(10)连接,其特征在于,前轴承压盖(3)与轴颈(10)之间连接有前迷宫环(1)、后轴承压盖(7)与差速器连接盘(9)之间连接有后迷宫环(8),前迷宫环(1)、后迷宫环(8)的环槽中套装有挡圈(2),前轴承压盖(3)上部设有进油道(4),后轴承压盖(7)下部设有泄油道(11)。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卧螺离心机轴承的新型密封结构,包括轴承座(5)、轴承(6)、前轴承压盖(3)、后轴承压盖(7)、差速器连接盘(9)和轴颈(10),差速器连接盘(9)与后轴承压盖(7)一端的轴颈(10)连接,其特征在于,前轴承压盖(3)与轴颈(10)之间连接有前迷宫环(1)、后轴承压盖(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亲华邓翔杨武曾建青张海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天圣离心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