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空调系统管路制造技术领域,且特别公开了一种铜管的胀管方法。一种铜管的胀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胀管工序,用设有弹簧夹头的胀管机进行胀管工序;(2)扩口工序,用一端为一阶梯状的锥形端头的扩口器,对步骤(1)经过胀管工序后的U型管再进行扩口工序。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于把胀管工序和扩口工序分开独立进行,且在胀管工序中还对U型管的管端侧和弯头侧分别进行固定夹紧,所以U型管在胀管后两端的伸出量都非常的一致,不会变形;U型管的管端侧在扩口后不会造成内翻边现象,喇叭口大小也一致,不会产生裂口或扩不到口的问题;而且由于翅片不会在胀管设备和扩口设备的两侧夹持门板之间移动,所以翅片没有碰伤的痕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系统管路制造
,且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空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冬季空调可以用来取暖, 夏季空调可以用来降温,空调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舒适的环境。因此,人们在购买空调时都 希望能够买到优质的空调。 盘管作为空调里重要的换热器件,是制冷或制热介质(氟利昂等)流通的管道。盘 管外装有翅片,以增强热交换效果,风机吹出来的风穿过盘管外的翅片带走冷量或热量,这 样经温度变化后的风再吹到房间里,就有了空调效果。 盘管是由许多个U型管通过端口相互焊接组成的。制作时,把规定数目的翅片成 竖行排列,翅片上对应地冲有很多小孔,把U型管的两端穿进小孔里,再使U型管穿过每个 翅片,然后再把U型管的端口相对应地焊接起来,使所有的U型管和翅片最后组成一个盘 管。由于U型管的管径小于翅片上小孔的管径,这样U型管就可以很容易地穿过每个翅片, 但是由于翅片上小孔和U型管之间还存在空隙,所以就会造成U型管在翅片里安装不牢固, 这样就需要对U型管进行扩管,使U型管撑紧翅片上小孔,和翅片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且在焊接u型管端口时,为了方便焊接还需要对u型管进行扩口 ,把u型管端口扩成喇叭口形状,以保证焊接效果。 传统的胀管技术是通过一装有扩口器的胀管机来实现的,参照图1为传统胀管技 术的操作示意图,胀杆1外部设有传统扩口器2,在具体操作时,首先进行胀管工序,根据U 型管5的规格参数调整活动横梁3的位置、胀杆1的数量、夹持门板6的位置,再将U型管 5放入弯头托座7内,底座8在弯头托座7下部,关上夹持门板6,然后操作控制按钮,活动 横梁3开始下降,胀头4进入U型管5内开始胀管。然后再进行扩口工序,当胀头4将要到 U型管5的底端时,活动横梁3受到扩口器油缸的作用,使得胀头4和传统扩口器2同时到 位(即使胀头4正好到达U型管5的弯头侧,扩口器2的扩头正好全部进入U型管5的管 端),同时完成胀管工序和扩口工序。 传统的胀管技术由于胀头对不准U型管,胀头下去时容易造成内翻边的现象,其 结果是U型管端头裂口 ;由于U型管比较细,刚性差,胀管后U型管的收縮率不一致,U型管 在扩口后,要么裂口 ,要么扩不到口 ;由于U型管在胀管后,存在多种缺陷及变形,总体上产 品的合格率都比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以克服现在胀管技术中存在的胀头 下去时U型管端头容易裂口 、扩不到口 , U型管存在变形及多种缺陷等难题。 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种铜管的胀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胀管工序,用设有弹簧夹头的胀管机进行胀管工序; (2)扩口工序,用一端为一阶梯状的锥形端头的扩口器,对步骤(1)经过胀管工序 后的U型管再进行扩口工序。 所述胀管工序包括一胀管前的调整工序,在调整工序中,根据U型铜管的规格参 数调整活动横梁的位置、胀杆的数量、夹持门板的位置。 在调整工序之后有一夹紧工序,在夹紧工序中,为了防止在胀管过程中U型铜管 收縮、移动,用设有弹簧夹头的胀管机进行胀管,操作控制按钮,活动横梁开始下降,弹簧夹 头进入U型铜管的端头,该弹簧夹头从外部夹住U型铜管的端头。 为了防止在胀管过程中U型铜管的弯头侧收縮、移动,用一夹紧装置将U型铜管固 定在弯头托座内。 在夹紧工序之后就是无收縮胀管工序,在无收縮胀管工序中,当胀头碰到U型铜 管的端头,继续向下压。 无收縮胀管工序之后进入胀管完毕工序,当胀头到达U型管底部向上返回后,胀 管工序已经完毕。 所述扩口工序包括一扩口前的调节工序,在调节工序中,根据U型铜管的规格参 数调整调节横梁的位置、新型扩口器的数量、夹持门板的位置。 在调节工序之后还有一固定工序,在固定工序中,为了防止在胀管过程中U型铜 管收縮、移动,用一夹紧装置将U型铜管固定在弯头托座内。 在固定工序之后进入无裂口扩口工序,在无裂口扩口工序中,启动扩口器双作用 油缸将扩口器胀入铜管内。 为了减小新型扩口器的应力作用,分多次进行扩口 。 无收縮胀管技术与传统胀管技术相比具有的明显优点 (1)对小管径盘管(直径5mm)的胀管一次合格率由原来的80%提高到99%以上。 (2)无收縮胀管技术的胀管机特别适用胀小管径盘管(5mm),尤其是长度在lm以 上的盘管,而普通胀管机由于收縮率不一致而无法加工。 (3)由于小管径盘管(5mm)在与其他管径(7mm 9. 52mm)同比性能相同的情况下,可以节约30% 40%的铜管材料,所以目前推广使用小管径铜管的意义重大。 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由于把胀管工序和扩口工序分开独立进行,且在胀管工序中还对U型管的管端侧和弯头侧分别进行固定夹紧,所以U型管在胀管后两端的伸出量都非常的一致,不会变形;U型管的管端侧在扩口后不会造成内翻边现象,喇叭口大小也一致,不会产生裂口或扩不到口的问题;而且由于翅片不会在胀管设备和扩口设备的两侧夹持门板之间移动,所以翅片没有碰伤的痕迹。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 图1为传统胀管技术的操作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胀管工序操作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扩口工序操作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 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参照图2为本专利技术胀管工序操作示意图,在胀杆1的外部设 有一弹簧夹头IO,弹簧夹头10用来从外部夹住U型管5的管端侧,在胀管过程中把U型管 5的管端侧固定夹紧,以防收縮。在具体操作时,首先,根据U型管5的长度,调整活动横梁 3的高度;然后根据U型管5的宽度,调整夹持门板6固定U型管5的位置;根据U型管5 数量调整胀杆的数量。再将U型管5放入弯头托座7内,底座8在弯头托座7下部,关上夹 持门板6,这时弹簧夹头10处于放松状态,胀管机双作用油缸9处于最上端位置。 然后操作控制按钮,活动横梁3开始下降,弹簧夹头10进入U型管5的端头,胀管 机双作用油缸9开始动作。当胀头4往下沉,碰到U型管5的端头,并向下压,此时U型管5 的弯头端已被弯头托座7夹紧。弹簧夹头10处于夹紧位置,同时活动横梁3不再下降。当 胀头4进入U型管5内,此时U型管5由于膨胀而被弹簧夹头10夹紧。胀头4继续向下, U型管5的两端处于完全被夹住状态,是一种无收縮的胀管。 胀头4到达U型管5的底部后,胀管工序已基本完毕,这时胀头4开始向上返回, 接着胀管机双作用油缸9松开,弹簧夹头IO处于放松状态。然后取出胀管合格的U型管, 准备下一道扩口工序。 参考图3为本专利技术扩口工序操作示意图,新型扩口器13的一 端为一阶梯状的锥形结构,该阶梯状的锥形结构用来把U型管5的管端扩成喇叭口形状,以 方便以后焊接。在具体操作时,首先,根据U型管5的规格参数调整调节横梁12的位置、新 型扩口器13的数量、夹持门板6的位置,再将U型管5放入弯头托座7内,底座8在弯头托 座7下部,关上夹持门板6,这时启动扩口器双作用油缸11将新型扩口器13胀入U型管5 的管端内,待新型扩口器13上的阶梯状锥形结构全部进入U型管5的管端内,这时扩口工 序已基本完毕,然后新型扩口器13返回,打开夹持门板6,取出已扩口合格的U型管。 扩口工序中在具体操作时,为了减小扩口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铜管的胀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胀管工序,用设有弹簧夹头的胀管机进行胀管工序;(2)扩口工序,用一端为一阶梯状的锥形端头的扩口器,对步骤(1)经过胀管工序后的U型管再进行扩口工序。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铜管的胀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胀管工序,用设有弹簧夹头的胀管机进行胀管工序;(2)扩口工序,用一端为一阶梯状的锥形端头的扩口器,对步骤(1)经过胀管工序后的U型管再进行扩口工序。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管的胀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胀管工序包括一胀 管前的调整工序,在调整工序中,根据U型铜管的规格参数调整活动横梁的位置、胀杆的数 量、夹持门板的位置。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铜管的胀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调整工序之后有一夹 紧工序,在夹紧工序中,为了防止在胀管过程中U型铜管收縮、移动,用设有弹簧夹头的胀 管机进行胀管,操作控制按钮,活动横梁开始下降,弹簧夹头进入U型铜管的端头,该弹簧 夹头从外部夹住U型铜管的端头。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铜管的胀管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防止在胀管过程中U 型铜管的弯头侧收縮、移动,用一夹紧装置将U型铜管固定在弯头托座内。5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铜管的胀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夹紧工序之后就是 无收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大有,郑永新,高屹峰,宋吉,
申请(专利权)人:铜联商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