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纤维在制备防治便臭或便臭中毒综合征制剂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64844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膳食纤维的新用途,具体涉及一种或一种以上膳食纤维,或一种或一种以上膳食纤维和一种或一种以上益生菌,或一种或一种以上膳食纤维和一种或一种以上益生元,或一种或一种以上膳食纤维和一种或一种以上益生菌及一种或一种以上益生元,在制备预防和治疗便臭或便臭中毒综合征制剂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膳食纤维的新用途,具体涉及膳食纤维或膳食纤维与益生菌和益生元组合作为活性成份在制备防治便臭或便臭中毒综合征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亘古以来,人们认为大便就应该是臭的,但从医学微生态的角度看,大便臭是不健 康的标志,是肠道吲哚、粪臭素、氨、胺等便臭毒素显著增加的标志,长期便臭会严重影响人 的健康,诱发各种疾病,造成多病、早衰和短寿,而引发便臭中毒综合征[崔云龙.便臭中毒 综合征.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6,18(5) :420,封三]。因此,便臭和便臭中毒综合征的预 防和治疗引起了医学专家、微生态学专家和保健专家的重视。 膳食纤维被称为人类第七营养素,在维护人类健康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目前膳食 纤维的提取和膳食纤维产品的制备工艺已经非常成熟,许多产品已经问世,并进入了市场, 应用于防治便秘、糖尿病、肠癌、高血脂等方面。本专利技术人研究专利技术膳食纤维在防治便臭或 便臭中毒综合征方面疗效显著,没有任何副作用,且膳食纤维与益生菌或益生元合用效果 更好,社会意义巨大,并未见有膳食纤维在防治便臭或便臭中毒综合征方面的研究和报道, 特申请此专利技术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膳食纤维的一种新的用途,即膳食纤维在制备预防和治疗便 臭或便臭中毒综合征制剂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所述膳食纤维是指1999年11月2日,第84届美国临床化学协会(AACC)年会举行专门会议定义的膳食纤维标准,即指能抗人体小肠消化吸收,而在人体大肠能部分或全部发酵的可食用的植物性成份、碳水化合物及类似物质的总和,包括多糖、寡糖、木质素以及相关的植物物质,进一步包括非淀粉多糖、抗性淀粉、玉米麸皮纤维、小麦麸皮纤维、大豆纤维、甜菜纤维、燕麦纤维、果蔬纤维和魔芋纤维等。膳食纤维是由多个单糖分子(一般在200个以上)经非a-l,4糖苷键縮合而成的高分子戊聚糖或己聚糖的复杂混合物。根据其能否在温水或热水中溶解可将其分为两类, 一类是不可溶膳食纤维(insolubledietary fiber, IDF),优选但不限于纤维素、木质素、壳聚糖、甲壳素和半纤维素等物质;另一类是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 SDF),既可以溶解于水,又可以吸水膨胀,并能被大肠中的微生物酵解的一类纤维,优选但不限于聚葡萄糖、果胶、树胶、瓜尔胶、藻胶、豆胶、琼脂、真菌多糖、海藻多糖、菊粉、半纤维素和羧甲基纤维素等。本专利技术所述膳食纤维均可根据需要由市场购得,或根据现有常规技术提取。 本专利技术所述便臭中毒综合征是指肠道吲哚、粪臭素、氨、胺等有臭味的便臭毒素增加,一是直接毒害肠道,导致肠黏膜发炎、溃疡、破损、渗漏,诱发腹泻、便秘、结肠炎、甚至肠癌;另一方面这些毒素甚至产毒有害菌,会通过肠粘膜被吸收入血,并随血流到心、肝、脑、肾、胆、关节、皮肤及全身,引发这些器官炎症病变,造成多病、早衰乃至短寿[崔云龙.便臭4中毒综合征.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6,18(5) :420,封三]。 本专利技术研究表明本专利技术所述膳食纤维具有高持水性,结合、吸附及螯合的作用,抗氧化活性,类似填充剂的容积作用以及肠道可发酵性等共性,这些共性正是预防和治疗便臭、便臭中毒综合征的主要作用机理,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膳食纤维均具有预防和治疗便臭或便臭中毒综合征的作用。由一种或一种以上水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一种或一种以上水不可溶性膳食纤维作为主要活性成份组成的膳食纤维制剂,或由一种或一种以上水可溶性膳食纤维作为主要活性成份组成的膳食纤维制剂,或由一种或一种以上水不可溶性膳食纤维作为主要活性成份组成的膳食纤维制剂,均具有预防和治疗便臭或便臭中毒综合征的作用。 本专利技术研究表明一种或一种以上膳食纤维作为主要活性成份组成的制剂,或由一种或一种以上膳食纤维和一种或一种以上益生菌作为主要活性成份组成的制剂,或由一种或一种以上膳食纤维和一种或一种以上益生元作为主要活性成份组成的制剂,或由一种或一种以上膳食纤维和一种或一种以上益生菌及一种或一种以上益生元作为主要活性成份组成的制剂,均具有预防和治疗便臭或便臭中毒综合征的作用,且膳食纤维与益生菌或益生元具有协同预防和治疗作用,膳食纤维与益生菌联合,或膳食纤维与益生元联合,或膳食纤维与益生菌和益生元联合防治便臭或便臭中毒综合征作用的疗效好于单用膳食纤维或单用益生菌或单用益生元或益生菌和益生元联合应用。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益生菌,优选但不限于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链球菌属、芽孢杆菌 属、真杆菌属和梭菌属等。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双歧杆菌属优选但不限于婴儿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 双歧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等;乳杆菌属优选但不限于嗜酸乳杆菌等;链球菌属优选但 不限于嗜热链球菌等;芽孢杆菌属优选但不限于凝结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真杆菌 属优选但不限于凸腹真杆菌、两形真杆菌、直肠真杆菌和柱状真杆菌等;梭菌属优选但不限 于酪酸梭菌和第三梭菌等。 本专利技术所述婴儿双歧杆菌优选但不限于婴儿双歧杆菌DF96102保藏编号 CGMCC0313. 2 ;长双歧杆菌优选但不限于长双歧杆菌DF96107保藏编号CGMCC0313. 5 ;短双 歧杆菌优选但不限于短双歧杆菌DF96108保藏编号CGMCC0313. 6 ;双歧双歧杆菌优选但不 限于双歧双歧杆菌DF96109保藏编号CGMCC0313. 7 ;嗜酸乳杆菌优选但不限于嗜酸乳杆菌 DF96106保藏编号CGMCC0313. 4 ;嗜热链球菌优选但不限于嗜热链球菌DF96105保藏编号 CGMCC0313. 3 ;凝结芽孢杆菌优选但不限于凝结芽孢杆菌TBC169保藏编号CGMCC1207 ;枯草 芽孢杆菌优选但不限于枯草芽孢杆菌DH1215保藏编号CGMCC1887 ;凸腹真杆菌优选但不限 于凸腹真杆菌QD-01保藏编号CGMCC2465 ;两形真杆菌优选但不限于两形真杆菌QE-01保 藏编号CGMCC2466 ;直肠真杆菌优选但不限于直肠真杆菌QQ-66保藏编号CGMCC2124 ;柱状 真杆菌优选但不限于柱状真杆菌QC-01保藏编号CGMCC2302 ;酪酸梭菌优选但不限于酪酸 梭菌DF96101保藏编号CGMCC0313. 1和丁酸梭菌QA-08保藏编号CGMCC2303 ;第三梭菌优 选但不限于第三梭菌QH-07保藏编号CGMCC2304。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益生菌指活生物个体,并通过毒性试验证明没有任何毒性和对人体 有益的活菌。 本专利技术所述益生菌均可根据需要由市场购得菌粉使用,或根据现有常规技术培养 分离得到,然后根据现有常规技术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制备成菌粉使用。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益生元,优选但不限于功能性低聚糖和中药成份等。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功能性低聚糖是指由2 10个单糖结合成的直链或支链低度聚合糖。不被人体胃酸、酶降解,不在小肠吸收,直接进人大肠内优先为双歧杆菌等肠道有益菌所利用,是一类性能优良的双歧杆菌等肠道有益菌的增殖因子。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功能性低聚糖优选但不限于大豆低聚糖、低聚半乳糖、低聚甘露糖、 低聚木糖、低聚乳果糖、低聚果糖、潘糖、低聚麦芽糖、低聚异麦芽糖、水苏糖、棉籽糖、海藻 糖等;中药成份优选但不限于人参、党参、黄芪、枸杞、五味子、剌五加、云芝、阿胶、四君子 汤、扶正固本丸等。 本专利技术所述益生元均可根据需要由市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膳食纤维在制备预防和治疗便臭或便臭中毒综合征制剂中的应用。

【技术特征摘要】
膳食纤维在制备预防和治疗便臭或便臭中毒综合征制剂中的应用。2. 按权利要求1所述膳食纤维,其特征在于是由一种或一种以上水可溶性膳食纤维和 一种或一种以上水不可溶性膳食纤维组成;或由一种或一种以上水可溶性膳食纤维组成; 或由一种或一种以上水不可溶性膳食纤维组成。3.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膳食纤维,其特征在于包括非淀粉多糖、抗性淀粉、玉米麸皮纤 维、小麦麸皮纤维、大豆纤维、甜菜纤维、燕麦纤维、果蔬纤维和魔芋纤维。4. 按权利要求1所述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一种或一种以上膳食纤维组成;或由一种 或一种以上膳食纤维和一种或一种以上益生菌组成;或由一种或一种以上膳食纤维和一种 或一种以上益生元组成;或由一种或一种以上膳食纤维和一种或一种以上益生菌及一种或 一种以上益生元组成。5. 按权利要求1所述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药品组合物、保健食品、饮品、食品、营养组 合物、营养食品,进一步包括功能水、饮料、糕点、饼干、乳制品、动物饲料或饲料添加剂。6. 按权利要求2所述膳食纤维,其特征在于水可溶性膳食纤维包括聚葡萄糖、果胶、树 胶、瓜尔胶、藻胶、豆胶、琼脂、真菌多糖、海藻多糖、菊粉、半纤维素和羧甲基纤维素;水不可 溶性膳食纤维包括纤维素、木质素、壳聚糖、甲壳素和半纤维素。7. 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益生菌,其特征在于优选但不限于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链球 菌属、芽孢杆菌属、真杆菌属和梭菌属。8. 按权利要求4所述益生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功能性低聚糖和中药成分。9. 按权利要求7所述益生菌,其特征在于双歧杆菌属优选但不限于婴儿双歧杆菌、长 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双歧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乳杆菌属优选但不限于嗜酸乳杆菌; 链球菌属优选但不限于嗜热链球菌;芽孢杆菌属优选但不限于凝结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 菌;真杆菌属优选但不限于凸腹真杆菌、两形真杆菌、直肠真杆菌和柱状真杆菌;梭菌属优 选但不限于酪酸梭菌和第三梭菌。10. 按权利要求8所述益生元,其特征在于功能性低聚糖包括大豆低聚糖、低聚半乳 糖、低聚甘露糖、低聚木糖、低聚乳果糖、低聚果糖、潘糖、低聚麦芽糖、低聚异麦芽糖、水苏 糖、棉籽糖、海藻糖;中药成分包括人参、党参、黄芪、枸杞、五味子、剌五加、云芝、阿胶、四君 子汤、扶正固本丸。1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云龙李洪福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北京普尔康医药高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