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温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61845 阅读:4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均温板,包括板体及毛细组织;板体内呈中空状而具有腔室,并在该腔室内设有工作流体,且板体上具有受热端与冷凝端;毛细组织包含贴附于相对于该板体受热端的内壁面的第一毛细部、以及层叠在第一毛细部上的第二毛细部,而贴附在其余腔室内壁面上的均为第三毛细部,且相对于所述冷凝端的内壁面的第三毛细部,与该第二毛细部间间隔着该腔室,并使第一毛细部的毛细孔径大于第二毛细部或第一毛细部的毛细密度低于第二毛细部。因此,附着于第二毛细部的工作流体量会较第一毛细部少,遇热后的蒸发速度也会比较迅速,这样将有助于加快热传递效率,进而提高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器,尤指一种内部具有毛细组织及工作流体的均温板
技术介绍
目前,均温板(Vapor chamber )属于一种板状热管,其原理与热管(Heat pipe ) 相同,均通过内部真空的环境,使注入其内部的工作流体(working fluid)可因 遇热而产生液汽相变化,进而以蒸汽传递热量,再因遇冷而回复成液态后以回 流循环。然而,均温板与热管在制造上却不尽相同。热管的管体通常呈管状,管体 可先封闭一端后,再通过开放的另一端来进行如注入工作流体、除气或真空化 等作业,在除气完成的瞬间,立刻封闭管体,即可完成热管的制作。但是,均 温板的板体呈板状,且通常由上、下相盖合的两个盖板所组成,故其成型后为 板状,而非管状;且均温板利用其上、下具较大表面积的两个板面,分别作为 受热端与冷凝端,故均温板在使用时呈平躺状态,工作流体并被其内壁上的毛 细组织(wick structure)所吸附而聚集在其内部底部处。如此状况下,再加上 均温板多利用其受热端中央部位贴附发热源,而其受热端、冷凝端的毛细结抅 并不能有效使工作流体快速汽化,因此影响了热传递效果。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均温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板体,其内呈中空状而具有腔室,并在该腔室内设有工作流体,且该板体上具有板面作为受热端,与该板面相对的另一板面则为冷凝端;及 毛细组织,贴附在该腔室内壁面上,包含贴附于相对于该板体受热端的内壁面的第 一毛细部、以及层叠在该第一毛细部上的第二毛细部,而贴附在其余该腔室内壁面上的为第三毛细部,且相对于所述冷凝端的内壁面的第三毛细部,与该第二毛细部间间隔着该腔室; 其中,该第一毛细部的毛细孔径大于该第二毛细部的毛细孔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均温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体,其内呈中空状而具有腔室,并在该腔室内设有工作流体,且该板体上具有板面作为受热端,与该板面相对的另一板面则为冷凝端;及毛细组织,贴附在该腔室内壁面上,包含贴附于相对于该板体受热端的内壁面的第一毛细部、以及层叠在该第一毛细部上的第二毛细部,而贴附在其余该腔室内壁面上的为第三毛细部,且相对于所述冷凝端的内壁面的第三毛细部,与该第二毛细部间间隔着该腔室;其中,该第一毛细部的毛细孔径大于该第二毛细部的毛细孔径。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由底座与顶盖构成, 以相盖合而形成所述腔室。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下表面即为所述受热端,而所述顶盖的上表面则为所述冷凝端。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毛细部为编织 网,所述第一毛细部较所述第二毛细部在交织分布上为松散。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毛细部为粉末 烧结而成,所述第一毛细部较所述第二毛细部在粉末颗粒上为大。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毛细部的毛细孔径小于所述第三毛细部的毛细孔径。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毛细部为编织网,所述第一毛细部较所述第三毛细部在交织分布上为致密。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毛细部为粉末 烧结而成,所述第一毛细部较所述第三毛细部在粉末颗粒上为小。9、 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国仁刘文荣林贞祥郑志鸿黄如足
申请(专利权)人:鈤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珍通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