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多段式展收的携带型太阳能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524375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多段式展收的携带型太阳能充电装置,包括第一光电转换模块、第二光电转换模块、第三光电转换模块及连接器,第二光电转换模块枢接于第一光电转换模块的一侧并可相对第一光电转换模块的上端面作展收,第三光电转换模块枢接于第一光电转换模块的另一侧并可相对第一光电转换模块的下端面作展收,光电转换模块彼此相互电连接,连接器固定且电连接于光电转换模块其中之一;由第二光电转换模块及第三光电转换模块相对于第一光电转换模块的叠层展收,增加此充电装置展开的发电面积以提高发电量、及减少此充电装置收合时所占的体积。(*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充电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多段式展收的携带型太阳能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使用太阳能来进行产生电力的技术,目前己愈来愈广泛应用到人类的日常生活中,而携带型太阳能充电装置已愈来愈常使用于如手机、PDA等携带型电子装置上。现有应用于携带型电子装置的携带型太阳能充电装置通常包括一本体、一电路板、 一连接器以及一太阳能发电单元,而电路板设置于本体内部,连接器连接于本体的一端并与电路板电连接,太阳能发电单元通常为一片体,而贴设于本体的一端面并与电路板电连接。使用此现有携带型太阳能充电装置时,将此充电装置置于日光可照射到的位置,再将连接器与携带型电子装置的电源孔插接,如此,便可对携带型电子装置进行充电的动作。然而,此种现有携带型太阳能充电装置在实际使用上,仍具有一些问题点由于对携带方便上的设计考虑,本体的长、宽以及厚度通常不能太大,否则会导致本体的体积过大而不方便携带,但如此便会造成本体的端面面积不够大,而只能贴设有限的太阳能发电单元,造成此装置用以发电的面积过小,发电效率无法提升。因此遂有可折叠式携带型太阳能充电装置的产生,其本体为对折式,可增加此装置的发电面积,但此种结构在发电面积的增加上,仍然有限,因此太阳能充电装置的发电效率并无法有效的提升。因此,要如何改善及解决上述的问题,乃是本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4本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多段式展收的携带型太阳能充电装置,由第二光电转换模块及第三光电转换模块相对于第一光电转换模块的叠层展收,增加所述太阳能充电装置展开的发电面积以提高发电量。本技术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多段式展收的携带型太阳能充电装置,由第二光电转换模块及第三光电转换模块可分别收折于第一光电转换模块上方及下方,减少所述太阳能充电装置收合时所占的体积。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多段式展收的携带型太阳能充电装置,包括一第一光电转换模块、 一第二光电转换模块、 一第三光电转换模块及一连接器,该第二光电转换模块枢接于该第一光电转换模块的一侧并可相对该第一光电转换模块的上端面作展收,该第三光电转换模块枢接于该第一光电转换模块的另一侧并可相对该第一光电转换模块的下端面作展收,该等光电转换模块彼此相互电连接,该连接器固定且电连接于该等光电转换模块的其中之一。本技术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多段式展收的携带型太阳能充电装置,由该连接器为一USB连接器,增加此太阳能充电装置的适用性与实用性。本技术的有益功效在于由多个光电转换模块的叠层展收,有效增加充电装置展开的发电面积以提高发电量、及减少充电装置收合时所占的体积。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2为本技术的作动立体外观图3为本技术另一型态的立体外观图4为本技术应用于携带型电子装置的示意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6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作动侧视图7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应用于携带型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 太阳能充电装置10第一光电转换模块11第一枢接段111第一凸耳12第二枢接段121第一凸耳13本体14电路板15太阳能发电单元20第二光电转换模块21第二凸耳30第三光电转换模块31第二凸耳40连接器41USB连接器51枢接轴52铰链60蓄电池70第四光电转换模块80第五光电转换模块卯携带型电子装置91电源输入孔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配合附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请参阅图1至图3,分别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作动立体外观图以及本技术另一型态的立体外观图,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多段式展收的携带型太阳能充电装置,包括一第一光电转换模块10、 一第二光电转换模块20、一第三光电转换模块30以及一连接器40,其中第一光电转换模块10两端分别成型有一第一枢接段11及一第二枢接段12,第一枢接段11与第二枢接段12呈对角关配置;而光电转换模块10包括一本体13、设置于本体13内的一电路板14以及贴设于本体13表面的一太阳能发电单元15,太阳能发电单元15与电路板14电连接。第二光电转换模块20枢接于第一光电转换模块10的一侧并可相对第一光电转换模块10的上端面作展收;进一步说明。第二光电转换模块20枢接于第一枢接段11。第三光电转换模块30枢接于第一光电转换模块10的另一侧并可相对第一光电转换模块10的下端面作展收;进一歩说明,第三光电转换模块30枢接于第二枢接段12;而该等光电转换模块IO、 20、 30彼此相互电连接;另外,连接器40电连接于该等光电转换模块10、 20、 30的其中之一;本实施例中,连接器与第一光电转换模块10电连接。更详细说明,第一枢接段11及第二枢接段12分别成型有一第一凸耳111、121,第二光电转换模块20成型有对应第一凸耳111的一第二凸耳21,第三光电转换模块30成型有对应第一凸耳121的一第二凸耳31,第一凸耳lll与第二凸耳21供一枢接轴51穿设,第- 凸耳121与第二凸耳31供一枢接轴51穿设。由第二光电转换模块20及第三光电转换模块30可相对第一光电转换模块10以旋转的方式作叠层展收,可增加所述太阳能充电装置1展开时的发电面积,以提高发电量、而第二光电转换模块20及第三光电转换模块30可分别收折于第一光电转换模块10的上方及下方,可减少所述太阳能充电装置1收合时所占的体积;从图3可看出,第二光电转换模块20以及第三光电转换模块30收合时,仅增加本太阳能充电装置1的厚度。另外,本太阳能充电装置1还包括一第四光电转换模块70以及一第五光电转换模块80,第四光电转换模块70枢接于第二光电转换模块20,第五光电转换模块80枢接于第三光电转换模块30;而第四光电转换模块70与第二光电转换模块20的枢接处与第二光电转换模块20与第一光电转换模块10的枢接处呈对角关系配置,第五光电转换模块80与第三光电转换模块30的枢接处与第三光电转换模块30与第一光电转换模块10的枢接处呈对角关系配置。而光电转换模块10、 20、 30、 70及80的太阳能发电单元15于光电转换模块10、 20、 30、 70及80展开时位于同一表面。请参阅图4,为本技术应用于携带型电子装置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此太阳能充电装置1可应用于一携带型电子装置90上,如手机、PDA等,但不以此型态为限,此电子装置90设有与连接器40相对应的一电源输入孔91。使用太阳能充电装置1时将光电转换模块10、 20、 30、 70及80展开,再将连接器40插接于电子装置90的电源输入孔91内,即可对电子装置90进行充电。请参阅图5至图7,分别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作动侧视图以及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应用于携带型电子装置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各光电转换模块IO、 20、 30、 70、 80之间以多个铰链52枢接,以使光电转换模块20、 30、 70、 80可相对于第一光电转换模块10作旋转展收。另外,本太阳能充电装置1还包括一蓄电池60,蓄电池60设置于光电转换模块IO、 20、 30、 70及80的其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多段式展收的携带型太阳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光电转换模块; 一第二光电转换模块,枢接于该第一光电转换模块的一侧,并相对该第一光电转换模块的上端面展收; 一第三光电转换模块,枢接于该第一光电转换模块的另 一侧,并相对该第一光电转换模块的下端面展收,该等光电转换模块彼此相互电连接;以及 一连接器,固定且电连接于该等光电转换模块的其中之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国仁林贞祥王怀明郑志鸿许建财
申请(专利权)人:鈤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珍通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