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携式太阳能电池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523521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携式太阳能电池充电装置,包括一为壳体状的底座、一设于底座顶 面上的聚光透镜、一相对位于聚光透镜下方的太阳能接收板、以及一光电转换 单元;其中,底座上设有由其周围面向内凹入的多个充电槽,而光电转换单元 则连接于各充电槽与太阳能接收板之间,通过聚光透镜集中太阳能光源于太阳 能接收板上,再利用光电转换单元将太阳能接收板所吸收的光能转换成电能, 以对各充电槽提供电能的输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可提升吸收太阳能量的效率也 能同时对应多种不同规格、型式的充电电池,以便于使用者外出时,无需额外 再携带更多的充电器,即可解决多种携带式电子产品的供电问题。(*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池充电装置,尤指一种利用太阳能供电的可携式电 池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3C产品的日益普及,许多如手机、数字相机、电子字典、MP3、 PDA等产品都为可携式,故内键可更换的电池乃是必要的条件。然而,为了 避免干电池有碍环保等问题,故上述产品往往也提供了可重复使用的充电电 池。然而,尽管其所提供的电池为可充电的,但使用者仍须在家将电池充饱后, 方可带出户外使用; 一旦电池的电力耗尽时,则必须有另行准备的备用电池、 或立即提供可充电的设备等。 一般而言,备用电池虽然方便,但对于长程旅途 或出国在外游玩的使用者而言,备用的数量仍是困扰的问题之一;因此,可携 式的充电器或充电设备,也就较能符合这类使用者的需求。同时,为了方便充 电器或充电设备的供电来源,利用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充电器也就因应而生。但是,目前利用太阳能的充电器,多仅以太阳能板直接吸收光能,故在吸 收太阳能量的效率上较为不足;也或仅提供单一规格、型式的充电电池使用, 无法同时对应使用者多种随身携带的3C产品所使用的电池,故也需面临同时 携带多种充电器的不便。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认为实有必要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的太阳能充电装置以 改善并解决上述的缺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可携式太阳能电池充电装置,以 在该电池充电装置的太阳能接收板上,进一步装配一聚光透镜,以有效集中来 自周围的太阳光,提升吸收太阳能量的效率。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可携式太阳能电池充电装置,其 利用多插槽围设于该电池充电装置周边的设计与配置关系,使该电池充电装置 可同时提供多个充电槽,进而能对应多种不同规格、型式的充电电池来使用。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携式太阳能电池充电装置, 包括一为壳体状的底座、 一设于底座顶面上的聚光透镜、 一相对位于聚光透镜下方的太阳能接收板、以及一光电转换单元;其中,底座上设有由其周围面向 内凹入的多个充电槽,而光电转换单元则连接于各充电槽与太阳能接收板的 间,通过聚光透镜集中太阳能光源于太阳能接收板上,再利用光电转换单元将 太阳能接收板所吸收的光能转换成电能,以对各充电槽提供电能的输入。这样, 即可获得一所述电池充电装置,以实现上述的各目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借助本技术可携式太阳能电池充电装 置,不仅可提升吸收太阳能量的效率也能同时对应多种不同规格、型式的充电 电池,以便于使用者外出时,无需额外再携带更多的充电器,即可解决多种携 带式电子产品的供电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组合示意图3为本技术供单一充电电池插入前的示意图4为本技术供单一充电电池插入后的示意图5为本技术同时供多个充电电池插入的示意图6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电池充电装置1底座10周围面100充电槽101开口102环颈部103螺纹104聚光透镜11太阳能接收板12太阳能芯片120光电转换单元13控制电路板130蓄电器131充电电池 2、 2'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饿详细说 明与附图,然而所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请参阅图1及图2,分别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及立体组合示意 图。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携式太阳能电池充电装置,该电池充电装置1包括 一底座IO、 一聚光透镜ll、 一太阳能接收板12、以及一光电转换单元13;其中该底座io为一内呈中空的壳体,用以装载上述各组件以构成一可携式的 充电座。该底座10的横截断面可呈圆形或多边形者,如本技术所举的实施例乃呈四边形,而于其侧向处具有相连的四周围面ioo,且都可于各周围面100上设有向内凹入的充电槽101,并可令位于不同周围面100上的充电槽101 以高度位置来配置,进而有效利用该底座10的内部空间,以借以达到具有多 充电槽101却不占空间的成效。该聚光透镜11为一呈圆形镜面的凸透镜,设于上述底座IO顶面,通过圆 形的凸透镜面而能聚集来自周围的太阳光,借以将光能集中。而在本技术 所举的实施例中,该底座10顶面上设有一与该聚光透镜11位置相对的开口 102,于该开口 102周缘突设有一环颈部103,并于该环颈部103上设有螺纹 104,以供聚光透镜11以螺设方式设于该环颈部103上。该太阳能接收板12具有多个太阳能芯片120所构成,设于上述底座10 并相对位于该聚光透镜11的下方处,以用以接收该聚光透镜11所集中的太阳 光。而在本技术所举的实施例中,该太阳能接收板12平置于上述底座10 的开口 102内,故恰能相对位于聚光透镜11下方处,并为该聚光透镜11所罩 设而位于其内。该光电转换单元13包含一控制电路板130、以及一设于该控制电路板130 上的蓄电器131。该光电转换单元13乃设于上述底座10内,以通过电性连接 而介于上述各充电槽101及太阳能接收板12之间,以将该太阳能接收板12 所吸收的太阳光能转换成电能,并能对各充电槽101提供其所转换的电能,以通过电能的输入而能对插入充电槽101内的充电电池2 (如图3所示)进行充 电。这样,借助上述的构造组成,即可得到本技术可携式太阳能电池充电装置。如图3及图4所示,由于该电池充电装置1的太阳能接收板12上,配置 有一所述聚光透镜lh因此,来自周围的太阳光即可通过该聚光透镜ll而被 集中于该太阳能接收板12上,这样能有效集中来自周围的太阳光,提升吸收 太阳能量的效率。同时,又由于该电池充电装置1利用其底座10的四周围面 100供各充电槽101配置,且可令各周围面100上的充电槽101分别位于不同 的高度位置,以形成有效利用该底座10内部空间的整合设计,兼具不占空间 的成效。尤其,其借助能提供多个充电槽101,来达到对应多种不同规格、型 式的充电电池2、 2'的目的,即如图5所示。此外,如图6所示,该电池充电装置l的底座10各周围面100上,也可 再进一步增设多个充电槽101,以视实际需求来设计所述充电槽101的配置数因此,借助本技术可携式太阳能电池充电装置,不仅可提升吸收太阳 能量的效率也能同时对应多种不同规格、型式的充电电池,以便于使用者外出 时,无需额外再携带更多的充电器,即可解决多种携带式电子产品的供电问题。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即拘限本技术的 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变化,均 同理包含于本技术的范围内,特此申明。权利要求1、一种可携式太阳能电池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底座,为一壳体,并设有由其周围面向内凹入的多个充电槽;一聚光透镜,设于该底座顶面上;一太阳能接收板,设于该底座并相对位于该聚光透镜的下方处;及一光电转换单元,连接于该些充电槽及该太阳能接收板之间;以将该太阳能接收板所吸收的光能转换成电能,并对各该充电槽提供电能的输入。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可携式太阳能电池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 底座的横截断面呈圆形。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可携式太阳能电池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 底座的横截断面呈多边形。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携式太阳能电池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底座,为一壳体,并设有由其周围面向内凹入的多个充电槽; 一聚光透镜,设于该底座顶面上; 一太阳能接收板,设于该底座并相对位于该聚光透镜的下方处;及 一光电转换单元 ,连接于该些充电槽及该太阳能接收板之间;以将该太阳能接收板所吸收的光能转换成电能,并对各该充电槽提供电能的输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国仁林贞祥王怀明郑志鸿许建财
申请(专利权)人:鈤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珍通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