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464194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发电装置,该装置包括:控制逆变箱,其内部设置有控制器和逆变器;蓄电池箱,其内部设置有蓄电池;其中,所述控制器和所述蓄电池通过导线相连,所述导线穿过设置在控制逆变箱的箱体壁上的线孔和设置在蓄电池箱的箱体壁上的线孔;所述控制器与逆变器通过导线相连。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组装方式实现了分区域的单独组装,使得工作区域划分为两个区域,由于采用这种分体式结构模式,光伏发电装置的组装更为灵活、方便,组装效率也得到提高。(*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光伏发电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常规能源污染环境,而且不可再生,人类尝试用环保并且可再生的新能源来 代替常规能源。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鼓励使用新能源的政策和措施,新能源的生产规 模和使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其中,光伏发电的光伏行业在新能源的生产开发领域发展迅 速。随着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小型的逆变一体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现有的逆变一 体机包括蓄电池、控制器、逆变器和逆变一体机机柜,蓄电池、控制器、逆变器组装在逆变一 体机机柜内部,控制器分别与蓄电池和逆变器相连。由于蓄电池、控制器和逆变器整合在一 个机柜内,因此在装机过程中需要依次将控制器、蓄电池和逆变器装入机箱内,然后再连接 导线并调试。由于现有逆变一体机必须按照控制器、蓄电池、逆变器的顺序进行组装,组装完毕 后再连接导线并调试,其组装的顺序不能改变,导致组装不方便、不灵活,因此组装效率不尚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光伏发电装置,以提高装置的组装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伏发电装置,包括控制逆变箱,其内部设置有控制器和逆变器;蓄电池箱,其内部设置有蓄电池;其中,所述控制器和所述蓄电池通过导线相连,所述导线穿过设置在控制逆变箱 的箱体壁上的线孔和设置在蓄电池箱的箱体壁上的线孔;所述控制器与逆变器通过导线相连。其中,所述连接控制器和蓄电池的导线上设置有第一保护开关。其中,所述连接控制器和逆变器的导线上设置有第二保护开关。其中,还包括设置在蓄电池箱侧壁上的散热孔。其中,还包括设置在蓄电池箱侧壁上的门锁。其中,还包括设置在蓄电池箱底部的万向轮。其中,还包括设置在控制逆变箱顶部的U型提手。3其中,还包括设置在控制逆变箱侧壁上的输出插头组。其中,还包括设置在控制逆变箱侧壁上的显示仪表组。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提供的装置将控制器 和逆变器设置在控制逆变箱内,蓄电池设置在蓄电池箱内,控制器与蓄电池直接通过导线 相连接,这种组装方式实现了分区域的单独组装,使得工作区域划分为两个区域。由于采用 这种分体式结构模式,光伏发电装置的组装更为灵活、方便,组装效率也得到提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光伏发电装置的工作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光伏发电装置的正向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光伏发电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光伏发电装置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介绍本技术,以下结合附图对光伏发电装置的工作原理介绍如 下。如图1所示,充放电控制器上设置有三组接线柱。太阳能板、蓄电池和逆变器分别 通过导线连接到充放电控制器的接线柱上,以此分别实现与充放电控制器的连接。在光照 下,太阳能板利用光伏打效应将光能转化为电能,通过充放电控制器的控制实现对蓄电池 充放电;在没有光照时,充放电控制器控制蓄电池进行放电。逆变器将蓄电池中释放的直流 电转换成交流电提供给负载使用。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发 电装置,包括控制逆变箱,其内部设置有控制器和逆变器;蓄电池箱,其内部设置有蓄电池;其中,所述控制器和所述蓄电池通过导线相连,所述导线穿过设置在控制逆变箱 的箱体壁上的线孔和设置在蓄电池箱的箱体壁上的线孔;所述控制器与逆变器通过导线相连。本技术所提供的光伏发电装置,在组装时将控制器和逆变器组装在控制逆变 箱内,将蓄电池组装在蓄电池箱内,控制器与蓄电池通过导线直接相连。光伏发电装置的这种组装方式实现了分区域的单独组装,使得工作区域划分为两个区域。由于采用这种分体 式结构模式,光伏发电装置的组装更为灵活、方便,组装效率也得到提高。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介 绍。如图2、图3、图4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光伏发电装置包括控制逆变箱1、蓄 电池箱2、控制器7、逆变器(图中未显示)和蓄电池(图中未显示);其中,控制器7和逆 变器安装在控制逆变箱1内,蓄电池安装在蓄电池箱2内部,控制逆变箱1的后侧壁上设置 有第二线孔B,蓄电池箱2的后侧壁上设置有第一线孔A ;控制器7与蓄电池通过导线直接 相连,该导线穿过第二线孔B和第一线孔A ;在控制逆变箱1内部,控制器7与逆变器通过 导线直接相连。。所述蓄电池箱2在安装蓄电池时只需打开门锁5,然后将蓄电池放进蓄电池箱2的 单容腔内并按照一定的连线规则连接好,关闭门锁5即可。本技术所提供的光伏发电装置,在组装时将控制器7和逆变器组装在控制逆 变箱1内,将蓄电池组装在蓄电池箱2内,控制器与蓄电池直接通过导线相连。光伏发电装 置的这种组装方式实现了分区域的单独组装,使得工作区域划分为两个区域。由于采用这 种分体式结构模式,光伏发电装置的组装更为灵活、方便,组装效率也得到提高。另外,本技术所提供的光伏发电装置采用分体式结构模式,在装置出现故障 时,只需要打开控制逆变箱1进行检查即可,由于控制逆变箱1的体积小,因此拆卸方便,检 修灵活。更进一步的,本技术所提供的光伏发电装置还包括其他组件万向轮3、保护 开关组6、显示仪表组8、U型提手9、输出插头组10、散热孔4和门锁5 ;蓄电池箱2底部安 装有万向轮3的光伏发电装置可在水平面上移动;设置在控制逆变箱1侧壁上的保护开关 组6用于保障装置的稳定、安全运行,包括第一保护开关和第二保护开关;设置在控制逆变 箱侧壁上的显示仪表组8用于显示光伏发电装置的电压、功率等数据信息;设置在控制逆 变箱1顶部的U型提手9用于握持光伏发电装置;设置在控制逆变箱1侧壁上的输出插头 组10用于为交流负载提供与光伏发电装置的接口,输出插头组10包括多个输出插头;设置 在蓄电池箱2侧壁上散热孔4用于通风散热,设置在蓄电池箱侧壁上的门锁5用于保护蓄 电池箱2。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图4所示,在控制逆变箱1的后侧壁上还设置有第三线孔 C0控制器7上具有三组接线柱(图中未显示)。太阳能板、蓄电池和逆变器通过导线 分别连接到控制器7的接线柱上。其中,太阳能板与控制器7的连接导线穿过控制逆变箱 上的第三线孔C,蓄电池与控制器7的连接导线穿过蓄电池箱2上的第一线孔A和控制逆变 箱1上的第二线孔B。当然,只要能实现太阳能板、蓄电池分别与控制器7的相连,各个线孔可位于各个 相应箱体的任意一侧,包括前后侧壁、左右侧壁、上下壁。优选地,第一线孔A位于蓄电池箱 2的顶部,第二线孔B位于控制逆变箱1的底部,其中第一线孔A与第二线孔B的中心位置 在竖直方向上处于同一直线上,这样使得连接控制器7和蓄电池的导线可以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伏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逆变箱,其内部设置有控制器和逆变器;  蓄电池箱,其内部设置有蓄电池;  其中,所述控制器和所述蓄电池通过导线相连,所述导线穿过设置在控制逆变箱的箱体壁上的线孔和设置在蓄电池箱的箱体壁上的线孔;所述控制器与逆变器通过导线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富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浙大桑尼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