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信号传输电路及使用该触控信号传输电路的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60679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触控信号传输电路及使用该触控信号传输电路的显示器,是于构成液晶显示器之一的上基板内面设有多数条彼此为电性绝缘且分别沿着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交错设置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所交织的范围即构成触控感应区,以手指接触上基板表面,并在该触控感应区内触控时,可达到控制或启动显示器的目的,该作为触控感应的第一与第二电极配置在上基板内面,使得显示器整体厚度与重量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与液晶显示器的操控结构有关,更详而言之是指一种触控信号传输电路及使用该触控信号传输电路的显示器
技术介绍
触控感应装置是利用检测手指或物体接触面板的位置,进而传送信号以达控制或启动的目的,是现阶段最简易且最人性化的输入方式,因此常为许多电子产品所应用。已知的触控感应原理有电阻式、电容式及电磁感应式等,目前的触控感应装置虽以电阻式居多,但因电阻式无法进行多点触控使得操控受到局限,且电阻式结构需经施力触压感应,易造成面板特定部位长期承受多次的反复应力而损害,因此,具有多点触控功能且面板不需承受过多应力的电容式触控感应装置逐渐为市场所注目。即便电容式触控感应装置具有市场优势,但其仍是以贴附的方式与显示器结合,因此将造成整体面板厚度增加、重量加重,亦可能损及光学显示效果,如穿透率下降或是反射率上升,对于电子产品设计日趋精致化而言,上述缺失似为可再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信号传输电路及使用该触控信号传输电路的显示器,可降低显示器整体厚度及减轻重量。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触控信号传输电路及使用该触控信号传输电路的显示器,包含一上基板、 一形成于该上基板的内面的触控信号传输电路,该传输电路具有沿着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交错设置且彼此为电性绝缘的多数条第一电极与多数条第二电极,至少一第一接合衬垫与该些第一电极电性连接,至少一第二接合衬垫与该些第二电极电性连接;另有一下基板贴合于该上基板下方,该下基板具有多数条 导线,该些导线一端与前述的第一与第二接合衬垫电性连接,另一端与一 触控IC电性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图1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图2的局部剖视图。图4为一局部立体图,揭示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触控信号传输电路与遮 光组件的关系。图5类同图2,揭示触控IC设置在软性印刷电路板上。图6类同图1,揭示二条电极共享一个接合衬垫。图7类同图4,揭示电极是以间隔排列方式嵌入对应的遮光组件内部, 且每一 电极电性连接一接合衬垫。图8类同图7,揭示二条电极共享一个接合衬垫。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液晶显示器 IO上基板12透明本体 12a内面 14彩色滤光层14a、 14b、 14c红、绿、蓝色滤光单元16第一遮光组件 18第二遮光组件20(20')触控信号传输电路21(21,)第一电极 22(22,)第二电极23(23,)第一接合衬垫24(24')第二接合衬垫26下基板27透明本体 28薄膜晶体管 29框胶30导线 30a第一接点 30b第二接点32导电层 34触控IC536遮光组件 38电极 40接合衬垫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至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本专利技术触控信号传输电路 的液晶显示器1的示意图,该液晶显示器1包含有一上基板10、 一触控信 号传输电路20、 一下基板26、 一导电层32与一触控IC 34,以下说明不叙及制做过程,仅就最终结构的各构件特征及相关位置叙述本实施例的上基板10为包括有一透明本体12与一彩色滤光层14的 彩色滤光片基板,其中该彩色滤光层14是形成于该透明本体12的内面 12a,且其构成包括有一黑色矩阵(Black Matrix, BM)与多数个红、绿、 蓝色的滤光单元14a、 14b、 14c;前述黑色矩阵是以黑色树脂材料制成, 且包括分别沿着第一方向Dl设置的多数条第一遮光组件16以及沿着第二 方向D2设置的多数条第二遮光组件18,该第一方向Dl与第二方向D2是 呈垂直交错,该些第一与第二遮光组件16、 18共同围绕界定出多数个区 域,该些区域内依序配置有红、绿、蓝色的滤光单元14a、 14b、 14c。请配合图l、 4,该触控信号传输电路20包括有多数条第一与第二电 极21、 22以及多数个第一与第二接合衬垫(bonding pad) 23、 24,其中该些第一电极21沿着第一方向Dl设置,且各别为一前述的第一遮光 组件16所包覆,每一第一电极21并与设置在接近透明本体12 —侧边缘 的第一接合衬垫23电性连接;该些第二电极22沿着第二方向D2设置,且各别为一前述的第二遮光 组件18所包覆,每一第二电极22并与设置在接近透明本体12 —侧边缘 的第二接合衬垫24电性连接,必须说明的是,由于第二电极22的制作是 在完成制作第一遮光组件16之后,因此第二电极22并不会与第一电极21 产生电性连接,而是以电性绝缘的方式交迭在第一电极21的上方;以上所述的第一电极21与第二电极22交织的范围即构成本专利技术的触 控感应区,因电极是极精细的组件,为便于说明及绘制,所示图面仅以少 数电极为代表。本实施例的下基板26为包括一透明本体27与多数个薄膜晶体管28 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透明本体27的面积大于前述透明本体12面积,而该些薄膜晶体管28是呈阵列排列于透明本体27的表面;下基板26通 过一框胶(main seal) 29而贴合于上基板10的下方,框胶29所围绕的 区域涵盖对应的触控感应区,下基板26的透明本体27在框胶29外围具 有多数条导线30,该些导线30的两端分别为一第一接点30a与一第二接 点30b 。该导电层32位于该上基板10与该下基板26之间,其作用是将该些 第一接合衬垫23及第二接合衬垫24各别电性连接至对应的导线30的第 一接点30a,在本实施例中的导电层32为异方向性导电膜(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 ACF),当然亦可采用成本较低廉的导电粒子。该触控IC 34是直接连结于该下基板26的透明本体27上,且与该些 导线30的第二接点30b电性连接,触控IC 34接收触控感应区内所传送 感应特定位置的信号,据以启动或控制液晶显示器1;触控IC 34的配置 方式除图2揭示的直接设于下基板26外,亦可采如图5所示的态样,亦 即触控IC 34是电性连接于一软性印刷电路板35上,该软性印刷电路板 35再与下基板26上的该些导线30的第二接点30b电性连接。以上,即为液晶显示器l的构成说明,本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主要是将 作为触控感应的触控信号传输电路20直接制作形成于液晶显示器1既有 的上基板10的内面12a,再利用该彩色滤光片基板的黑色矩阵包覆第一电 极21与第二电极22,同时使得第一电极21与第二电极22彼此间为电性 绝缘,因此,当以手指接触上基板10的表面时,于触及位置所产生的电 容效应将透过触控IC 34判断电容值的变化,进而确定手指触及的位置。 再者,正因触控信号传输电路20是直接制作于液晶显示器1的内部,因 此可获得降低整体显示器的厚度及减轻重量的效果,符合电子产品设计日 趋精致化的要求。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其结构大致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差 异处在于第二实施例的触控信号传输电路20'的第一电极21'与第一接 合衬垫23'、第二电极22'与第二接合衬垫24,之间的关系,是以二条 电极共享一个接合衬垫的方式制作,当然,亦可视需求而改变电极数与一 个接合衬垫之间的对应关系,此改变并不会造成触控感应不良,理由是电 极密布而手指触及面积涵盖较大,足以正确感应出特定位置。7另外,在第一实施例的启示下,本专利技术结构亦可再作延伸变化,如图7所示,并非每一遮光组件36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上基板; 一触控信号传输电路,形成于该上基板的内面,其包括分别沿着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交错设置且彼此为电性绝缘的多数条第一电极与多数条第二电极,以及,至少一第一接合衬垫与该第一电极电性连接, 至少一第二接合衬垫与该第二电极电性连接; 一下基板,通过一框胶而贴合于该上基板的下方,该下基板于框胶外具有多数条导线,该导线的两端分别为一第一接点与一第二接点,该第一接点与对应的第一接合衬垫及第二接合衬垫电性连接;以及 一触控I C,与该些导线的第二接点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上基板;一触控信号传输电路,形成于该上基板的内面,其包括分别沿着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交错设置且彼此为电性绝缘的多数条第一电极与多数条第二电极,以及,至少一第一接合衬垫与该第一电极电性连接,至少一第二接合衬垫与该第二电极电性连接;一下基板,通过一框胶而贴合于该上基板的下方,该下基板于框胶外具有多数条导线,该导线的两端分别为一第一接点与一第二接点,该第一接点与对应的第一接合衬垫及第二接合衬垫电性连接;以及一触控IC,与该些导线的第二接点电性连接。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基板包括一本体;一彩色滤光层,形成于该本体的内面,该彩色滤光层包括有多数个滤光单元以及多数条沿着第一与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一与第二遮光组件,其中,至少有部分的第一遮光组件内部嵌入一前述的第一电极,以及至少有部分的第二遮光组件内部嵌入一前述的第二电极,该第一与第二遮光组件交错形成多数个区域,该区域内各别配置对应的滤光单元。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组件内部各嵌入一条第一电极,该第二遮光组件内部各嵌入一条第二电极。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分为数群,每一群包含至少二条第一电极且共享一个第一接合衬垫,该第二电极亦分为数群,每一群包含至少二条第二电极且共享一个第二接合衬垫。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辉龙张政衍
申请(专利权)人:奇信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