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器的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506477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显示器的改良结构,是结合玻璃覆晶技术与薄膜覆晶技术而制作完成,该显示器具有一显示面板、至少一薄膜覆晶电路板、一柔性印刷电路板与至少一印刷电路板,其中,薄膜覆晶电路板的信号输出端与显示面板电性连接,薄膜覆晶电路板的信号输入端则通过该柔性印刷电路板而与该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由此,可达提升制程良率及减少构件占用机构空间的功效。(*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学显示器,更详而言之是指一种结合玻璃覆晶 技术与薄膜覆晶技术而制作的显示器改良结构。
技术介绍
图1为现有使用玻璃覆晶技术(Chip on Glass, COG)制作的显示 器l,其包括一显示面板2,该显示面板2的下基板2a具有一结合区 2b, 一驱动集成电路(IC) 3电性连接于该下基板2a的结合区2b, 一柔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FPC) 4 —端亦电性连接至 该下基板2a的结合区2b且与该驱动集成电路3电性导通,另一端再 与一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 5电性连接。前述的显 示器1结构,其结合区2b必须具备较大面积,方得为该驱动集成电 路3与该柔性印刷电路板4顺利与之结合,但,过大面积的结合区 2b将造成显示面板2体积无法縮小,对于显示器1产品日趋要求轻 薄短小而言,似乎不符期待,其次,过大面积的结合区2b将使得显 示面板2的成本难以降低,再者,驱动集成电路3直接设置于下基板 2a的方式,具有制程良率低的缺点。图2为现有使用薄膜覆晶技术(ChiponFilm, COF)制作的显示器 6,其包括一显示面板7、一薄膜覆晶电路板8与一印刷电路板(PCB)9, 该显示面板7的下基板7a亦具有一结合区7b,该薄膜覆晶电路板8 包括一柔性电路板8a与一驱动集成电路(IC) 8b,该柔性电路板8a 一端与该下基板7a的结合区7b电性连接,另一端与该印刷电路板9 电性连接。由于驱动集成电路8b结合于柔性电路板8a上,因此,该 下基板7a的结合区7b面积不需过大,与上述使用玻璃覆晶技术制作 的显示器l相较,该显示器6似乎更能符合产品轻薄短小的要求,且 可降低成本。然而,受制于柔性电路板8a是以巻带方式制作,使得提供驱动集成电路8b所需启动信号的印刷电路板9仅能连接于柔性电路板8a相对下基板7a的一侧端处,造成占用过多机构空间,又在 有多个薄膜覆晶电路板8存在的情形下,还将造成与其等连接的印刷电路板9面积过大,对于整体显示器而言,前述情形势必造成耗占较 多的机构空间,有鉴于此,本案创作人乃经详思细索,并积多年从事 光学显示器的研究开发经验,终而有本技术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 显示器的改良结构,可提升制程良率,并可减少构件占用过多的机构 空间。缘以达成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显示器的改良结 构包含 一显示面板,具有至少一具导电性的结合区;至少一薄膜覆 晶电路板,包括一柔性电路板与一驱动集成电路(IC),其中该柔性 电路板具有至少一信号输入端与一信号输出端,该驱动集成电路电性 连接于该信号输入端与该信号输出端之间,该信号输出端与该显示面 板的结合区电性连接; 一柔性印刷电路板,具有至少一第一导电端与 至少一第二导电端,该第二导电端与该薄膜覆晶电路板的信号输入端 电性连接;以及至少一印刷电路板(PCB),电性连接于该柔性印刷 电路板的第一导电端,该印刷电路板提供启动信号至该驱动集成电 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采用驱动集成电路与薄膜覆晶电路板的 技术方案,提升了制程良率,且可降低了薄膜覆晶电路板与显示面板 相结合的面积,有益于产品朝轻薄短小方向制作,且可降低面板成本 支出;还采用了该柔性印刷电路板串连起数个薄膜覆晶电路板,故可 减少使用印刷电路板的数目,相对减少占用显示器的机构空间,又因 印刷电路板是连接于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自由端处,使得整体机构在组 装时具有较多的利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使用玻璃覆晶技术制作的显示器示意图。图2为现有使用薄膜覆晶技术制作的显示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的部分分解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8为本技术上述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 显示器10显示面板10a下基板10b上基板12第一结合区121第一电极121a前段电极121b后段电极122第二电极122a前段电极122b后段电极14第二结合区141平行电极16第三结合区161第三电极161a前段电极161b后段电极162第四电极162a前段电极162b后段电极20薄膜覆晶电路板22柔性电路板221信号输出端221a引线222信号输入端222a引线222b引线24驱动集成电路(IC)30柔性印刷电路板32上层铜导线321第一导电端34下层铜导线341第二导电端36导电孔40印刷电路板(PCB)200显示器50显示面板52结合区521平行电极60薄膜覆晶电路板662柔性电路板622信号输入端621信号输出端64驱动集成电路(IC)621a引线70柔性印刷电路板72上层铜导线741第二导电端721第一导电端76 导电孔74下层铜导线80印刷电路板(PCB)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显示器的改良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该显示器100包括有一显示面板10、 二薄膜覆晶电路板20、 一柔性印刷电路板30与一印刷电路板40 (PCB),其中该显示面板10于本实施例中为一液晶面板,该显示面板10具有一下基板10a及一上基板10b,请再配合图4所示,该下基板10a具有二组由多个电极所构成的一第一结合区12、 一第二结合区14与一第三结合区16,每一个电极代表着一个信号的传递,为便于说明,于后兹以一组为例叙述,其中该第一结合区12涵盖有二个电极,如图3所示,分别是第一电极121与第二电极122,每一电极并可区分成一前段电极121a、 122a与一后段电极121b、 122b,其中该第一电极121的后段电极121b轮廓概成「T」型而形成一对准图案;该第二结合区14涵盖有多条的平行电极141;该第三结合区16涵盖有二个电极,分别是第三电极161与第四电极162,每一电极亦被区分成一前段电极161a、 162a与一后段电极161b、 162b,其中该第三电极161的前段电极161a轮廓概成「T」型、该第三电极161的后段电极161b轮廓概成「 +」型,其等各构成一对准图案。该二薄膜覆晶电路板20的结构相同,于后兹以其中一个薄膜覆晶电路板20说明,请配合图3,薄膜覆晶电路板20包括有一柔性电路板22与一驱动集成电路(IC) 24,其中该柔性电路板22于同一侧面具有一信号输出端221及于该信号输出端221的两旁分设有一信号输入端222,该信号输出端221由数目与所述平行电极141相同的具有导电性的引线221a所构成,各该信号输入端222则各由二个具有导电性的引线222a、 222b所构成,其中引线222a的轮廓呈「T」型而形成一对位图案,引线222b则为一直线,如图6所示,组装后的柔性电路板22,以其引线22a与平行电极141对应接触导通,各引线222a分别与第一电极121的后段电极121b、第三电极161的后段电极161b对应接触导通,因引线222a与各后段电极121b、 161b的轮廓特殊,而具有方便组装对位参考的效用,另,各引线222b则与第二电极122的后段电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显示面板,具有至少一具导电性的结合区; 至少一薄膜覆晶电路板,包括一柔性电路板与一驱动集成电路,其中该柔性电路板具有至少一信号输入端与一信号输出端,该驱动集成电路电性连接于该信号输入端与该信号输出端之间,该信号输出端与该显示面板的结合区电性连接; 一柔性印刷电路板,具有至少一第一导电端与至少一第二导电端,该第二导电端与该薄膜覆晶电路板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以及 至少一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于该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第一导电端,该印刷电路板提供启动信号至该驱动集成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辉龙陈圣伟黄荣信
申请(专利权)人:奇信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