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触控感应结构的光学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58697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具有触控感应结构的光学显示器,包含有一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一位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上方的对向电极基板、一位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与对向电极基板之间的电极板、多个设于该对向电极基板与电极板的一第二导电面之间的间隔物,以及一设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与电极板的一第一导电面之间的显示层;由外力触压对向电极基板致其中至少一条的第一电极触及电极板的第二导电面,将产生电压变化而使本发明专利技术达成触控感应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显示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触控感应结构的光学显示器
技术介绍
图1为常见具有触控功能的液晶显示器结构,其包括一显示面板10与一触控面板 12,其中,显示面板10具有上、下玻璃基板10a、10b,且于各基板的内面设有电极结构作为 控制驱使液晶扭转使用,触控面板12为叠设在该上玻璃基板10a的外侧,且组成元件包括 有上、下玻璃基板12a、12b,触控面板12在其基板内面亦各设有电极结构,用以作为感应触 压使用。前述结构因使用多数个玻璃基板,不仅造成成本支出增加,更使得液晶显示器整体 厚度显得偏厚,且重量略显偏重而有悖于显示器朝轻薄短小方向发展的趋势。 又,如图2所示,当触控面板12与电子纸14结合使用时,虽具备可触控操作的功 能,却因触控面板12的上、下玻璃基板12a、12b为刚性结构,在与电子纸14搭配使用时,将 使得电子纸14丧失可挠的特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触控感应结构的光学显示器,具有简化构 件,降低成本的优点。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具有触控感应结构的光学显示器包含有一薄膜 晶体管阵列基板、一对向电极基板、一电极板、多个间隔物与一显示层,其中,该对向电极基 板设置于该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上方,该电极板位于该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与该对向电极 基板之间,并具有一面对该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的第一导电面与一面对该对向电极基板的 第二导电面,该些间隔物设于该对向电极基板与该电极板的第二导电面之间,该显示层设 于该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与该电极板的第一导电面之间。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光学显示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现有光学显示器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5为图4沿5-5剖线的剖视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8为为图7沿8-8剖线的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第一实施例 光学显示器20 薄膜晶体管 列基板30 下基板32 电信开关36 上基板42 电极板50 下表面52b电极面34 对向电极基板40 第一 ITO电极44 上表面52a 第一导电面502 绝缘层52第三ITO电极56 显示层70第二导电面504 第二 ITO电极54 间隔物60 第二实施例 光学显示器80 第一 ITO电极82 绝缘层842 第一导电面846 显示层85对向电极基板81 电极板84第二 ITO电极844 第二导电面848 电信开关8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及功效所在,兹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 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3至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光学显示器20,其包含有一 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30、一对向电极基板40、一电极板50、多个间隔物60与一显示层70, 其中 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30具有一由玻璃制成的下基板32与一设于下基板32表面 的电极面34。 对向电极基板40设置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30上方,具有一由聚乙烯对苯二甲 酸酯(Polyethylene ter印hthalate,PET)所制成的上基板42与多条状并列设置于上基板 42表面的第一 IT0电极(Indium Tin Oxide film)44。 电极板50位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30与对向电极基板4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具 有一由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olyethylene ter印hthalate, PET)所制成的绝缘层52、一 第二 ITO电极54与一第三ITO电极56,其中,绝缘层52具有一上表面52a与一下表面52b, 该第二 ITO电极54为一面层结构且覆设于绝缘层52的下表面52b,第二 ITO电极54面对 该电极面34的一面构成电极板50的一第一导电面502,而该第三ITO电极56亦是面层结 构,其覆设于绝缘层52的上表面52a,且其面对该第一 ITO电极44的一面构成电极板50的 一第二导电面504。 该些点状间隔物60则是设于对向电极基板40与电极板50之间,用以电性隔离该 些第一 ITO电极44与第二导电面504,亦即,该些第一 ITO电极44与第二导电面504在未 受触压作用下彼此不会接触。 该显示层70设于电极板50的第一导电面502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30的电极面 34之间,用以作为显示影像用,其可视产品不同而选择使用由液晶材料构成的液晶层,或是 如E-link公司所生产的微胶囊电泳(Microcapsules Electrophoretic),或为SiPix公司4所生产具有有色电泳液的Microcup⑧阵列结构的双稳态显示薄膜。 以上即为本专利技术的光学显示器20的结构说明,兹再叙述检测感应方式如下 当外力触压于对向电极基板40时,以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制成的上基板42正对 于受压的部位会产生变形,使其中至少一条的第一 IT0电极44触及电极板50的第二导电 面504以产生电压变化,接着通过光学显示器20的一处理系统图未示计算该电压的变化而 迅速地判断出外力作用的位置,同时,该处理系统会将该位置的数据信息传输至显示层70。 必须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显示层70并未限定为液晶层或双稳态显示薄膜,若为 双稳态显示薄膜时,该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30的电极面34会浮接一电信开关36,如图4所 示,当有显示数据信息传输至显示层70时,该处理系统将控制电信开关36呈断路状态,以 免使得电极面34因有电压存在而影响到显示层70的显示效果,而当未再有显示数据信息 传输至显示层70时,处理系统将再控制电信开关36回复成导通的状态,以便于双稳态显示 薄膜的微胶囊的带电粒子得再次受到电极面34与第二 IT0电极54间的外加电场驱动而改 变位置,以达成影像显示的目的。 综合以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光学显示器20采用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ET材料制成上 基板42以取代现有设计的玻璃基板,且电极板50的绝缘层52亦为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 PET材料制成,使得由第一 IT0电极44与第三IT0电极56组成的触控结构,不仅可与液晶显 示器搭配使用,更在与电子纸搭配使用时,不会限制其可挠性;其次,本专利技术利用电极板50 两面各为一导电面的设计,具有简化构件的功效,亦即,电极板50的第一导电面502是与电 极面34搭配而作为控制驱使液晶扭转或促使微胶囊的带电粒子移动使用,第二导电面504 则是与第一 ITO电极44搭配作为感应触压操控使用,此设计改良了现有结构必须使用两片 玻璃基板分别供不同作用的导电电极设置而徒增厚度增加与重量加重的缺失。 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亦可有多种变化,请参阅图6至图8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 所提供的光学显示器80,其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的差异在于 电极板84具有一由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ET所制成的绝缘层842与一第二 ITO 电极844,且第二 ITO电极844完全包覆整个绝缘层842,第二 ITO电极844的下表面形成 第一导电面846,第二 ITO电极844的上表面则形成第二导电面848。 上述结构因第一导电面846与第二导电面848是相互导通的,故仅能适用于具有 双稳态显示薄膜的显示器使用。在电信开关86处于导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触控感应结构的光学显示器,包含有:一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一对向电极基板,设置于该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上方;一电极板,位于该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与该对向电极基板之间,并具有一面对该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的第一导电面与一面对该对向电极基板的第二导电面;多个间隔物,设于该对向电极基板与该电极板的第二导电面之间;以及一显示层,设于该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与该电极板的第一导电面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荣信陈泰宏张政衍袁昆池
申请(专利权)人:奇信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