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流道板的流体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57394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具有流道板的流体输送装置,用以传送流体,其包含:阀体座,具有至少一出口通道及至少一入口通道;流道板,具有两侧面,以及贯穿两侧面的多个入口分流道及多个出口汇流道;阀体盖体,设置于流道板上;阀体薄膜,设置于流道板及阀体盖体之间,且具有多个阀门结构;多个暂存室,设置于阀体薄膜与阀体盖体之间,以及于阀体薄膜与流道板之间;振动装置,具有振动薄膜及至少一致动器,且周边固设于阀体盖体,并与阀体盖体形成至少一压力腔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流体输送装置,尤指一种具有流道板的流体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于各领域中无论是医药、电脑科技、打印、能源等工业,产品均朝精致化 及微小化方向发展,其中微泵、喷雾器、喷墨头、工业打印装置等产品所包含的流 体输送结构为其关键技术,因此,如何借助创新结构突破其技术瓶颈,为发展的重 要内容。请参阅图1,其是己知微泵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己知微泵结构10是由阀体座 11、阀体盖体12、阀体薄膜13、微致动器14及盖体15所组成,其中,阀体薄膜 13包含入口阀门结构131及出口阀门结构132,阔体座11包含入口通道111及出 口通道112、阔体盖体12与微致动器14间形成一压力腔室123,阀体薄膜13设置 在阀体座11与阀体盖体12之间。当一电压作用在微致动器14的上下两极时,会产生一电场,使得微致动器14 在此电场的作用下产生弯曲,当微致动器14朝箭号x所指的方向向上弯曲变形, 将使得压力腔室123的体积增加,因而产生一吸力,使阀体薄膜13的入口阀门结 构131开启,使液体可自阀体座ll上的入口通道lll被吸取进来,并流经阀体薄 膜13的入口阀门结构131及阀体盖体12上的入口阀片通道121而流入压力腔室 123内,反之当微致动器14因电场方向改变而朝箭号x的反方向向下弯曲变形时, 则会压縮压力腔室123的体积,使得压力腔室123对内部的流体产生一推力,并使 阀体薄膜13的入口阀门结构131、出口阀门结构132承受一向下推力,而出口阀 门结构132将开启,并使液体由压力腔室123通过阀体盖体12上的出口阀门通道 122、阀体薄膜13的出口阀门结构132,而从阀体座11的出口通道112流出微泵 结构10外,因而完成流体的传输过程。虽然己知微泵结构10能够达到输送流体的功能,但是其是使用单一致动器配 合单一压力腔室、单一流通管道、单一进出口以及单一对的阀门结构设计,若要使5用微泵结构10来提升流量,必须利用衔接机构将多个微泵结构10进行连接并堆迭 设置,然而此种连接方式除了需额外耗费衔接机构的成本外,多个微泵结构10所 组合起来的体积将过大,使得最终产品的体积增加而无法符合微小化的趋势。因此,如何发展一种可改善上述现有技术缺失的具有流道板的流体输送装置, 实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流道板的流体输送装置,以解决以己知微 泵结构来提升流量时,必须利用衔接机构将多个微泵结构进行连接并堆迭设置,将 额外耗费衔接机构的成本,且多个微泵结构所组合起来的体积过大,无法符合产品 微小化的趋势等缺点。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较广义实施样态为提供一种具有流道板的流体输送 装置,用以传送流体,其包含阀体座,其具有至少一出口通道及至少一入口通道; 流道板,其具有两侧面,以及贯穿两侧面的多个入口分流道及多个出口汇流道;阀 体盖体,其与该流道板相互堆迭结合;阀体薄膜,其设置于流道板及阀体盖体之间, 且具有多个阀门结构;多个暂存室,设置于阀体薄膜与阀体盖体之间,以及于阀体 薄膜与流道板之间;以及振动装置,其具有振动薄膜及至少一致动器,且周边固设 于阀体盖体,并与阀体盖体形成至少一压力腔室。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较广义实施样态为提供一种具有流道板的流体输 送装置,用以传送流体,其包含阀体座,其具有出口通道及入口通道;流道板, 其具有两侧面,以及贯穿两侧面的入口分流道及出口汇流道;阀体盖体,其与该流道板相互堆迭结合;阀体薄膜,其设置于流道板及阀体盖体之间,且具有第一阀门 结构及第二阀门结构;多个暂存室,设置于阀体薄膜与阀体盖体之间,以及于阀体 薄膜与流道板之间;以及振动装置,其具有振动薄膜及单一致动器,且周边固设于 阀体盖体,并与阀体盖体形成单一压力腔室。附图说明图1是已知微泵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A是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流体输送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B是图2A所示的流道板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2C是图2A所示的阀体盖体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2D是图2A所示的入口阀门结构开启示意图。 图2E是图2A所示的出口阀门结构幵启示意图。 图2F是图2A的组装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A是本专利技术图2F所示的流体输送装置的未动作状态的A-A剖面示意图。 图3B是图3A的压力腔室膨胀状态示意图。 图3C是图3A的压力腔室压縮状态示意图。图4A是本专利技术图2F所示的流体输送装置的未动作状态的B-B剖面示意图。 图4B是图4A的压力腔室压縮状态示意图。 图4C是图4A的压力腔室膨胀状态示意图。图5A是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流体输送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B是图5A的组装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A是本专利技术图5B所示的流体输送装置的未动作状态的A-A剖面示意图。 图6B是图6A的压力腔室膨胀状态示意图。 图6C是图6A的压力腔室压縮状态示意图。图7A是本专利技术图5B所示的流体输送装置的未动作状态的B-B剖面示意图。图7B是图7A的压力腔室压縮状态示意图。图7C是图7A的压力腔室膨胀状态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流体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A是本专利技术图8所示的流体输送装置的未动作状态的A-A剖面示意图。图9B是图9A的压力腔室膨胀状态示意图。图9C是图9A的压力腔室压縮状态示意图。图10A是本专利技术图8所示的流体输送装置的未动作状态的B-B剖面示意图。 图10B是图10A的压力腔室压縮状态示意图。 图10C是图10A的压力腔室膨胀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体现本专利技术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下面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 的是本专利技术能够在不同的态样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且其 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流体输送装置可适用于医药生技、电脑科技、打印或是能源等工业, 且可为但不限为输送气体或是液体,主要是借助增加流道板的设计可扩充成一进一出、多进一出、 一进多出以及多进多出的形式,较易使流体均匀提供至入口分流道, 并能使出口流体有效汇集至出口通道。除此之外,流体输送装置整体设计采用长条 形舱体,其对应长条形的振动薄膜及致动器,可使流速及扬程大为增加,非常适合 用于流速及扬程需求相对较高的应用场合。请参阅图2A,其是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流体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 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流体输送装置20是使用一进一出的实施态样,流体输送装置 20主要是由阀体座21、阀体盖体22、阀体薄膜23、多个暂存室、致动装置24、 盖体25及流道板26所组成,其中在阀体盖体22及致动装置24之间形成一压力腔 室226 (如图2C所示),主要用来储存流体。流体输送装置20的组装方式是将流道板26设置于阀体座21与阀体薄膜23 之间,而阀体薄膜23则设置于流道板26及阀体盖体22之间,并使阀体薄膜23 与流道板26及阀体盖体22相对应设置,且在阀体薄膜23与阀体盖体22之间形成 一第一暂存室,而在阀体薄膜23与流道板26之间形成一第二暂存室,并且于阀体 盖体22上的相对应位置还设置有致动装置24,致动装置24是由一振动薄膜241 以及一致动器242组装而成(如图3A及图4A所示),用以驱动流体输送装置20 的动作,最后,依序将阀体座21、流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流道板的流体输送装置,用以传送一流体,其包含: 一阀体座,其具有至少一出口通道及至少一入口通道; 一流道板,其具有两侧面,以及贯穿该两侧面的多个入口分流道及多个出口汇流道; 一阀体盖体,其与该流道板相互堆迭结合;   一阀体薄膜,其设置于该流道板及该阀体盖体之间,且具有多个阀门结构; 多个暂存室,设置于该阀体薄膜与该阀体盖体之间,以及于该阀体薄膜与该流道板之间;以及 一振动装置,其具有一振动薄膜及至少一致动器,且周边固设于该阀体盖体,并 与该阀体盖体形成至少一压力腔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流道板的流体输送装置,用以传送一流体,其包含一阀体座,其具有至少一出口通道及至少一入口通道;一流道板,其具有两侧面,以及贯穿该两侧面的多个入口分流道及多个出口汇流道;一阀体盖体,其与该流道板相互堆迭结合;一阀体薄膜,其设置于该流道板及该阀体盖体之间,且具有多个阀门结构;多个暂存室,设置于该阀体薄膜与该阀体盖体之间,以及于该阀体薄膜与该流道板之间;以及一振动装置,其具有一振动薄膜及至少一致动器,且周边固设于该阀体盖体,并与该阀体盖体形成至少一压力腔室。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流道板的流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阀体座配 置一个入口通道及一个出口通道。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流道板的流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阀体座配 置多个入口通道及一个出口通道。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流道板的流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阀体座配 置一个入口通道及多个出口通道。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流道板的流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阀体座配 置多个入口通道及多个出口通道。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流道板的流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入口 分流道是与该至少一入口通道相连通。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流道板的流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出口 汇流道是与该至少一出口通道相连通。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流道板的流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个阀门 结构包含多个第一阀门结构及多个第二阀门结构,且该多个第一阀门结构及多个第 二阀门结构分别具有一阀片、多个孔以及多个延伸部,该多个孔是环绕阀片周边设 置,多个延伸部是与该阀片连接且设置于该多个孔之间。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流道板的流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阀体薄膜 与该阀体盖体之间包括多个第一暂存室,而该阀体薄膜与该流道板之间还包括多个第二暂存室。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流道板的流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阀体盖 体上还设有与该至少一压力腔室相连通的一第一阀门通道及一第二阀门通道。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具有流道板的流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第 一阀门结构、该多个第一暂存室及该第一阀门通道是对应于该流道板的该至少一入 口分流道,而该多个第二暂存区、该多个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荣侯陈世昌邱士哲周宗柏
申请(专利权)人: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