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52757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能有效减少胶质进入润滑油内的发动机油底壳,该发动机油底壳包括用于形成油池的壳体和设置在壳体上的放油螺栓座,关键在于所述壳体的壳壁内侧设置有用于容置密封胶的密封胶槽,所述密封胶槽设置在壳壁的上部。上述发动机油底壳在涂胶密封过程中,液态的胶质被挤压后会流入密封胶槽内,避免了胶质进入润滑油中而损坏发动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发动机油底壳结构强度高、安装方法简单、成本低,可以减少胶质进入润滑油内,从而有效保护发动机,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制造
,特别涉及到发动机的油底壳。
技术介绍
油底壳是发动机上比较重要的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为润滑系统贮存和提供润 滑油,并与框架一起构成曲轴箱。目前油底壳主要有冲压式油底壳和铸造式油底壳,冲压 式油底壳虽然结构简单,但在长时间承受机油重力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变形,造成密封不 严,引起机油泄露;铸造式油底壳一般采用轻密度的铝合金材料,由于强度得到加强,很好 地解决了变形问题。目前油底壳与缸体之间一般采用涂胶密封的方式,容易使胶质被积压 到油底壳内,堵塞机油收集器,严重影响吸油效果,这些胶质甚至可能堵塞主油道机油进 口,引起发动机润滑压力不足,造成各部件磨损加剧,甚至造成发动机报废。另外,由于油底 壳处在发动机的最低端,车辆在运行过程中,飞起的石头等杂物容易撞击油底壳。为了保护 油底壳,汽车生产厂家一般在油底壳下部增设防护板,但这势必造成汽车上零部件的增多, 增加了零部件生产、管理和维护的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能有效减少胶质进入润滑油内的发动机油底壳。本技术的发动机油底壳包括用于形成油池的壳体和设置在壳体上的放油螺 栓座,关键在于所述壳体的壳壁内侧设置有用于容置密封胶的密封胶槽,所述密封胶槽设 置在壳壁的上部。上述发动机油底壳在涂胶密封过程中,液态的胶质被挤压后会流入密封胶槽内, 避免了胶质进入润滑油中而损坏发动机。所述壳体的底面设置有蜂窝状的防护片,在提高油底壳表面结构强度、减少单元 振动表面面积的同时,可以有效地保护油底壳不被外来飞石撞坏。所述壳体的底部内侧设置有用于加强结构强度的加强筋,使得油底壳的整体结构 得以加强。所述加强筋为板状,可以限制油底壳内润滑油的晃动,减少机油含气量。所述壳体的分模线处为圆滑过渡的曲面,保证了机油能够迅速流回油底壳底部。本技术的发动机油底壳结构强度高、安装方法简单、成本低,可以减少胶质进 入润滑油内,从而有效保护发动机,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发动机油底壳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发动机油底壳的仰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发动机油底壳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发动机油底壳的立体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1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发动机油底壳为铸铝油底壳,包括用于形成油池的壳体1和设置在壳体1上的放油螺栓座2,关键在于所述壳体1的壳壁内侧设置有用于容置密封胶 的密封胶槽3,所述密封胶槽3设置在壳壁的上部。上述发动机油底壳在涂胶密封过程中,液态的胶质被挤压后会流入密封胶槽3 内,避免了胶质进入润滑油中而损坏发动机。所述壳体1的底面设置有蜂窝状的防护片4,在提高油底壳表面结构强度、减少单 元振动表面面积的同时,可以有效地保护油底壳不被外来飞石撞坏。所述壳体1的底部内侧设置有板状的加强筋5,不仅使得油底壳的整体结构得以 加强,而且可以限制油底壳内润滑油的晃动,减少机油含气量。所述壳体1的分模线6处为圆滑过渡的曲面,保证了机油能够迅速流回油底壳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包括用于形成油池的壳体和设置在壳体上的放油螺栓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壳壁内侧设置有用于容置密封胶的密封胶槽,所述密封胶槽设置在壳壁的上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包括用于形成油池的壳体和设置在壳体上的放油螺栓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壳壁内侧设置有用于容置密封胶的密封胶槽,所述密封胶槽设置在壳壁的上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底面设置有蜂窝状的 防护片。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伟付晓利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