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控制硅油风扇离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45136 阅读:8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子控制硅油风扇离合器,包括壳体、前盖、储油腔、插设于壳体内的主动轴及设于主动轴上的主动板,该前盖与壳体密封连接形成内部空间,该内部空间具有啮合腔和将啮合腔与储油腔连通的供硅油循环流动的通道,并且在储油腔与啮合腔之间设有控制储油腔的出油孔开度大小的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与前盖固定连接构成储油腔,出油孔开在前盖上,电磁阀通过线束与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相连,通电后电磁阀驱动连接阀片,使阀片转动与出油孔配合,来控制硅油从储油腔流向啮合腔的流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响应快,受外界影响小,控制要素多样,控制精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组件,尤其涉及一种硅油风扇离合器。
技术介绍
节约能源是国家发展经济的一项长远方针。根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汽车5 10%的能量消耗在发动机的风扇冷却上,而实际上汽车工作大部分时间是不需要风扇冷 却,一般只有5 10%时间才需要风扇冷却,所以汽车的风扇自动离合技术是汽车节能的 重要关键性技术,为此有很多技术人员对风扇自动离合的离合器进行了技术改进。它们一 般采用的是双金属感温件结构,通过双金属感温件感受从散热器吹来的空气的温度产生热 变形来控制阀的开关 现有汽车离硅油风扇离合器,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感温件将发动机的热负荷状况转 化为旋转运动,当发动机超负荷时,带动阀片旋转将阀门打开,进而使硅油在工作室与储油 室之间进行不断的循环,从而带动风扇进行高速旋转,使发动机及时得到冷却;当发动机负 荷低时,储油室的硅油不再流向工作室,此时带动风扇进行低速旋转,起到平衡发动机负荷 的作用。 目前国内外所使用的硅油风扇离合器大都是带有感温圈,感温圈是硅油风扇离合 器产品上的一种核心部件,它们一般采用的感温圈是圆圈型的,是一种螺旋线型双金属片 结构。 参考专利号为ZL93201277. 9中国技术专利《带回油槽和弯型散热筋的风扇 硅油离合器》(授权公告号CN2158922Y),该专利中采用一种螺旋线性双金属片结构作为感 温件,这种结构的感温件容易引起外界的碰撞且造成线性改变,从而影响离合器的整体性 能荷使用寿命。 为此中国技术专利ZL01252855. 2及ZL02216970. 9均公开了一种改进结构的风扇硅油离合器,通过对感温件结构的改进,从而减少外界碰撞带来的影响。 然而,上述离合器均采用感温件来控制阀片启闭,所以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响应速度慢,双金属感温件热变形速度慢;第二,控制精度低,感温件品质存在个体差异,热变形不是理想的线性;第三,易受环境干扰,从散热器吹来的空气的温度受环境温度、散热器到感温件距离影响;第四,布局限制,为了感受到散热器温度,感温器到散热器距离有一定限制;第五,工作温度范围有限,感温件热变形量有限;第六,控制要素单一,只能通过散热器温度来调节控制;第七,被动式控制,只能在散热器温度变化后动作;第八,只能实现开环控制;第九,只能实现固定的、简单的控制逻辑,依靠产品结构实现,而结构是固定的、不能太复杂的。 还有一种外控型电控硅油风扇离合器,完全由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采集温度信号 并输出电信号控制,离合器本身只执行动作。参考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CN1807917A,公开了一种《外控型风扇离合器的控制方法》,这种离合器只能适用于欧ni以上发动机,许多发动机不能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精度高、响应快的 电子控制硅油风扇离合器。 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子控制硅油风扇离合器, 包括壳体、前盖、储油腔、插设于壳体内的主动轴及设于主动轴上的主动板,该前盖与壳体 密封连接形成内部空间,该内部空间具有啮合腔和将啮合腔与储油腔连通的供硅油循环流 动的通道,并且在储油腔与啮合腔之间设有控制储油腔的出油孔开度大小的阀片,其特征 在于所述电磁阀与前盖固定连接构成储油腔,出油孔开在前盖上,电磁阀通过线束与发动 机电子控制单元相连,通电后电磁阀驱动连接阀片,使阀片转动与出油孔配合,来控制硅油 从储油腔流向啮合腔的流量。 作为优选,所述的电磁阀由端盖、芯棒、芯套、储油盖连接组成支撑结构,线圈固定 在线圈壳上,通过线圈轴承套在芯棒上;线圈轴承一侧有端盖;铁芯固定在储油盖上;衔铁 通过轴瓦套在芯棒上,通过销钉限位;衔铁通过一弹簧连接到铁芯,衔铁在扭簧和铁芯限制 下可以在一定范围转动;衔铁上固定有阀片。 作为优选,所述的主动轴靠卡环限位固定有主动板。所述的主动板与前盖、壳体构 成啮合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取消了传统硅油风扇离合器上的感温圈,采 用电子控制单元通过预定的参数将收集的各种信息,经过可编辑的程序,转换为电信号,传 递给离合器,离合器根据电子控制单元传送的电流大小,产生相应大小的磁场,进而使衔铁 带动阀片旋转实现储油腔与啮合腔之间硅油的通断,所以能提前预知,响应快,受外界影响 小,控制要素多样,控制精度高,不受感温件热变形量限制,温度控制范围广,离合器内布局 可重新安排。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电磁阀放大示意图。 图3为电磁阀部分零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电磁阀通电状态示意图。 图5为电磁阀断电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参考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风扇硅油离合器包括有主动轴1、壳体轴承 2、壳体3、前盖轴承4、前盖5、主动板6、电磁阀8及线束14。 壳体3中间通过壳体轴承2固定有主动轴1,前盖5与壳体3之间配合有密封圈 9,通过螺钉10固定连接;主动轴1上固定有主动板6 ;主动板6与前盖5、壳体3构成啮合 腔1,电磁阀8与前盖5固定连接构成储油腔12,储油腔12内存有硅油,储油腔12的出油 孔13开在前盖5上,并由电磁阀8控制开关,电磁阀8通过线束14与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相连15。主动轴1靠卡环7限位固定有主动板6。 参考图2和图3所示,电磁阀8由端盖81、芯棒82、芯套83、储油盖84连接组成支 撑结构,线圈85固定在线圈壳86上,通过线圈轴承87套在芯棒82上,线圈轴承87 —侧有 端盖81,铁芯88固定在储油盖84上。 衔铁89包括旋转盘891及由旋转盘891中心凸起形成的环形凸缘892,阀片100 和连接片104(见图4和图5所示)设于转盘891上,凸缘892内壁通过一轴瓦103可转动 地设有芯棒82外壁, 一销钉101将连接片104设于芯棒82上以实现对衔铁89的轴向限位。 扭簧102 —端与铁芯88连接,另一端则与衔铁89连接,用于衔铁88复位。衔铁 89在扭簧102和铁芯88限制下可以在一定范围转动。 电流通过线圈85产生磁场,磁场穿过铁芯88吸引衔铁89,控制电流即可控制阀片 100开度。 本实施例根据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15的指令来控制离合器的阀片100开闭, 进而来调整硅油流动分布状态,改变主动板6与前盖5、壳体3的啮合力矩,从而驱动风扇以 不同的速度旋转来达到冷却与节能目的。 参考图1和图4所示,当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15控制电路产生电流时,电流通过 线束14经过线圈85产生磁场,磁场穿过铁芯88吸引衔铁89旋转,带动阀片100将出油孔 13关闭,这样硅油就主要集中在储油腔12,啮合腔11里的硅油量就少,这样它们之间的剪 切力就小,也就是它们之间的啮合力就小,此时风扇只能低速旋转。 参考图1和图5所示,当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15控制电路中断电流,衔铁89在弹 簧102弹性作用下复位,阀片100将出油孔13打开,此时硅油由储油腔12流向啮合腔11, 随着硅油的增多,主动板6与前盖5、壳体3的啮合力增大,从而带动整个离合器高速旋转, 风扇转速也迅速提高,实现快速冷却。如此反复,实现风冷、节能目的。 另外,如果阀片100初始位置为关闭,则可实现上述相反的出油孔开关动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控制硅油风扇离合器,包括壳体、前盖、储油腔、插设于壳体内的主动轴及设于主动轴上的主动板,该前盖与壳体密封连接形成内部空间,该内部空间具有啮合腔和将啮合腔与储油腔连通的供硅油循环流动的通道,并且在储油腔与啮合腔之间设有控制储油腔的出油孔开度大小的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与前盖固定连接构成储油腔,出油孔开在前盖上,电磁阀通过线束与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相连,通电后电磁阀驱动连接阀片,使阀片转动与出油孔配合,来控制硅油从储油腔流向啮合腔的流量。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电子控制硅油风扇离合器,包括壳体、前盖、储油腔、插设于壳体内的主动轴及设于主动轴上的主动板,该前盖与壳体密封连接形成内部空间,该内部空间具有啮合腔和将啮合腔与储油腔连通的供硅油循环流动的通道,并且在储油腔与啮合腔之间设有控制储油腔的出油孔开度大小的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与前盖固定连接构成储油腔,出油孔开在前盖上,电磁阀通过线束与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相连,通电后电磁阀驱动连接阀片,使阀片转动与出油孔配合,来控制硅油从储油腔流向啮合腔的流量。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子控制硅油风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宏鸣崔华南
申请(专利权)人:华纳圣龙宁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