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下向上送球式轴承装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38237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由下向上送球式轴承装球系统,包含有装球准备机构、推球入位机构、外圈压变形机构和内圈归中合套机构,装球准备机构和推球入位机构设置在轴承装球系统的底部位置上,外圈压变形机构和内圈归中合套机构水平设置在装球准备机构和推球入位机构的上方位置上。由于采用由下向上送球的工作方式,使球在完全受控的情况下进球、入位和安装,最大限度地减少装球过程中球之间的互相冲击性碰撞和移位过程的互相过分摩擦,有利于确保球的安全运行和表面光洁度,也有利于确保轴承产品的装配质量和产品的工作寿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轴承生产设备上使用的将球装入轴承内外圈之间的装球装置,特别是一种由下向上送球式轴承装球系统
技术介绍
在精度要求较高的仪器、设备中经常要用到精密轴承,精密轴承中球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仪器、设备的精度指标及使用效果。而对于轴承生产设备来说,如何能将球顺畅地装入轴承内外圏之间,同时避免或减少在装球过程中由于球与球之间互相碰撞或过度摩擦而引起的受损现象,是关系到轴承质量的关键技术之一。在轴承生产设备上通常都专设有装球装置,装球装置主要包括装球准备机构、推球入位机构、外圈变形机构、内圈归中合套机构组成。在现有的装球装置中,都釆用球从上向下的装球工作方式,其缺点是在装球的过程中受球自重的影响比较大,球在下落的过程中,会产生冲击砸伤现象,球的直径越大越明显;此外,球在排队进入套圏的过程中还会产生不规则的滚动,也会发生相互碰伤和过分摩擦的状况,从而影响球的表面光洁度,导致影响轴承的总体装球效果和整体质量。因而现有的装球装置总体上存在结构欠合理,从经济性和实用性角度考虑均欠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由上向下送球式装球装置所存在的在装球过程中球容易发生相互碰撞和摩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下向上送球式轴承装球系统,包含有装球准备机构(1)、推球入位机构(2)、外圈压变形机构(3)和内圈归中合套机构(4),轴承由外圈(24)和内圈(25)及球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球准备机构(1)和推球入位机构(2)设置在底部位置上,所述的外圈压变形机构(3)和内圈归中合套机构(4)水平地设置在所述的装球准备机构(1)和推球入位机构(2)的上方位置上,其中: a.所述的装球准备机构(1)中包含设置有进球管道(5)、上带过球计数装置(6)的接球模具(7)、分球模具(8)、准备装球模具(9)和进球控制板(10); b.所述的推球入位机构(2)包含设置有顶球杆(11)、装球模具(12)、导引气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由下向上送球式轴承装球系统,包含有装球准备机构(1)、推球入位机构(2)、外圈压变形机构(3)和内圈归中合套机构(4),轴承由外圈(24)和内圈(25)及球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球准备机构(1)和推球入位机构(2)设置在底部位置上,所述的外圈压变形机构(3)和内圈归中合套机构(4)水平地设置在所述的装球准备机构(1)和推球入位机构(2)的上方位置上,其中a.所述的装球准备机构(1)中包含设置有进球管道(5)、上带过球计数装置(6)的接球模具(7)、分球模具(8)、准备装球模具(9)和进球控制板(10);b.所述的推球入位机构(2)包含设置有顶球杆(11)、装球模具(12)、导引气缸(13)、月牙模具(14)、限位挡球板(15)及带动限位挡球板(15)动作的挡球架气缸(20);c.所述的外圈压变形机构(3)包含设置有上带外圈变形量调节装置(16)的外圈压变形气缸(18)、与所述的外圈压变形气缸(18)相接的杠杆装置(17)及压变形模具(19);d.所述的内圈归中合套机构(4)包含设置有归中架(26)、归中气缸(21)、归中模具(22)及吹气模具(23)。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由下向上送球式轴承装球系统,真特征在于所 述的装球准备机构(1)中的进球管道(5)的一端与球库出料口相连, 另一端与带过球计数装置(6)的接球模具(7)的进球口相连,接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涛
申请(专利权)人:炫荣工业自动化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