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驱动电池和具有这种驱动电池的机动车。
技术介绍
1、具有电驱动装置的机动车通常具有驱动电池,所述驱动电池具有驱动电池壳体,在该驱动电池壳体中安装有多个具有电池单体的电池模组、电气/电子装置和冷却装置。驱动电池壳体又在地板组件下方安装在车身上。已知的驱动电池壳体例如由铝制成并且具有侧梁、盖和底板。侧梁例如构造为挤压型材或铸件。必要时在电池壳体中还设置有其它纵梁和横梁,以便为驱动电池提供一定的刚度和抗碰撞能力。
2、如de102017223407a1所示,一种已知的驱动电池壳体具有纵梁和多个在纵梁之间延伸的横梁。此外,驱动电池壳体具有上壁和下壁,所述上壁和下壁分别至少与外侧的梁结构、即外侧的纵梁和外侧的横梁连接。纵梁和横梁由挤压型材制成。驱动电池壳体安装在车身地板下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驱动电池或具有这种驱动电池的机动车,所述驱动电池被较简单地设计并且能被较简单地制造。
2、该任务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或11的特征的驱动电池或具有这种驱动电池的机动车来解决。本专利技术的有利设计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提及。
3、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机动车的驱动电池包括具有底壁和盖壁的驱动电池壳体、设置在底壁和盖壁之间并且具有多个电池单体的电池单体层、以及电池单体接触系统。在电池单体层和底壁之间设置有用于在底壁发生碰撞时保护电池单体层的支撑层,该支撑层根据其功能也可以被称为变形层或间隔层。所述支撑层构造为用于电池单
4、通过电池单体接触系统与支撑层的连接,可以在制造驱动电池时将支撑层与电池单体接触系统作为一个构件进行操作,这简化了制造。
5、优选电池单体接触系统与支撑层粘接。
6、这能在驱动电池的运行中以及在制造时的操作中实现电池单体接触系统与支撑层持久且良好的连接。
7、替代或附加地,电池单体接触系统可以与支撑层形锁合地连接。形锁合连接例如可以通过卡夹连接(clipsverbindung)或通过尤其是由塑料制成的支撑层的突起相对于电池单体接触系统的热铆(heißverstemmen)实现。
8、此外,电池单体接触系统可以与支撑层压紧。
9、这也提供了在驱动电池运行时以及在制造时的操作中在电池单体接触系统和支撑层之间可靠且持久的连接。
10、此外,电池单体接触系统可以由支撑层注塑包围。电池单体接触系统也可以由支撑层发泡包围。
11、因此,在这两种情况下,电池单体接触系统可以简单地形锁合地在制造支撑层时集成在支撑层中。为此在制造支撑层时将电池单体接触系统置入相应的模具中。
12、有利的是,电池单体接触系统与每个电池单体的触点导电连接,尤其是钎焊或熔焊。
13、因此,将由支撑层和电池单体接触系统组成的单元或层定位在电池单体层上并且随后建立导电连接。通过将电池单体接触系统固定在支撑层上,在此显著简化了电池单体接触系统的定位,以将电池单体接触系统与电池单体连接。
14、支撑层可以由塑料注塑成型件或挤压成型件例如通过smc(片状模塑料)工艺制成,或者由成型泡沫件例如由发泡聚丙烯(epp)制成。
15、电池单体接触系统可以由铝冲压板材制成。
16、根据一种优选的扩展方案,底壁至少部分地形成机动车的底板。
17、因此,在底壁下方不存在其它层。如果机动车的底板与地面或地面上的物体接触,则地面或物体直接接触底壁。换言之,在底壁下面没有车辆的其它构件。因此,由车道地面或车道地面上的物体引起的碰撞力从底壁到达间隔层,该间隔层又支撑在电池单体层上。在此底壁和间隔层可以有利地在减少碰撞能量的情况下变形。
18、此外,电池单体层可以构造有多个竖直地并且并排设置的电池单体,每个电池单体可以包括电池单体壳体和容纳在所述电池单体壳体中的单体卷芯。电池单体或电池单体壳体的上端面分别优选与盖壁粘接并且电池单体或电池单体壳体的下端面分别优选与支撑层粘接。
19、所述多个电池单体壳体因此形成一个多腔结构,该多腔结构类似于蜂窝状结构并且通过与相邻层的粘接显著增加了驱动电池的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
20、所述电池单体壳体可以由电池单体壳体外罩(batteriezellengehäusemantel)和电池单体壳体盖组成。
21、在此支撑层可以与电池单体壳体外罩相合地(kongruent)构造,支撑层尤其是具有用于电池单体壳体外罩的连续支撑面。
22、根据一种优选的扩展方案,支撑层还借助于最下方的粘合剂层与底壁粘接和/或借助于上方的粘合剂层与电池单体层粘接。此外,电池单体层可以借助于最上方的粘合剂层与盖壁粘接。
23、通过将盖壁、电池单体层、支撑层和底壁夹层状地相互粘接,驱动电池总体上具有高的扭转刚度和弯曲刚度,从而在驱动电池内不需要其它支撑结构。驱动电池的所有层都有助于驱动电池的刚度和强度。驱动电池构造用于这样安装在机动车内,即盖壁在上且底壁在下。
24、优选支撑层构造成在结构上起作用的并且提高驱动电池的刚度和强度。
25、有利的是,驱动电池的电池单体并不像上述现有技术中所述的那样被分组成多个电池单体模组。因此,驱动电池构造成无模组的或无电池单体模块模组
26、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扩展方案可以尽可能且合理地相互任意组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用于机动车的驱动电池,所述驱动电池包括具有底壁(31)和盖壁(33)的驱动电池壳体(3)、设置在底壁(31)和盖壁(33)之间并且具有多个电池单体(51)的电池单体层(5)以及电池单体接触系统(7),其中,在电池单体层(5)和底壁(31)之间设置有用于在底壁(31)发生碰撞时保护电池单体层(5)的支撑层(9),并且所述支撑层(9)构造为用于电池单体接触系统(7)的载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池,其中,所述电池单体接触系统与支撑层(9)粘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动电池,其中,所述电池单体接触系统(7)与支撑层(9)形锁合地连接,尤其是卡夹和/或热铆。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电池,其中,所述电池单体接触系统与支撑层压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电池,其中,所述电池单体接触系统由支撑层注塑包围或发泡包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电池,其中,所述电池单体接触系统(7)与每个电池单体(51)的触点导电连接,尤其是钎焊或熔焊。
7.根据权利要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电池,其中,所述底壁(31)至少部分地形成机动车的底板。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电池,其中,所述电池单体层(5)构造为包括多个竖直且并排设置的电池单体(51)。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电池,其中,所述支撑层(9)还借助于最下方的粘合剂层(13)与底壁(31)粘接和/或借助于上方的粘合剂层(15)与电池单体层(5)粘接,并且尤其是所述电池单体层(5)借助于最上方的粘合剂层(17)与盖壁(33)粘接。
11.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电池的机动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用于机动车的驱动电池,所述驱动电池包括具有底壁(31)和盖壁(33)的驱动电池壳体(3)、设置在底壁(31)和盖壁(33)之间并且具有多个电池单体(51)的电池单体层(5)以及电池单体接触系统(7),其中,在电池单体层(5)和底壁(31)之间设置有用于在底壁(31)发生碰撞时保护电池单体层(5)的支撑层(9),并且所述支撑层(9)构造为用于电池单体接触系统(7)的载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池,其中,所述电池单体接触系统与支撑层(9)粘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动电池,其中,所述电池单体接触系统(7)与支撑层(9)形锁合地连接,尤其是卡夹和/或热铆。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电池,其中,所述电池单体接触系统与支撑层压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电池,其中,所述电池单体接触系统由支撑层注塑包围或发泡包围。
6.根据权利...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