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动力油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35005 阅读:2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新型动力油缸由动力油缸及配套管路组成,动力油缸固定在井架上,配套管路用于控制动力油缸的运动。动力油缸是由进油接头、并紧螺母、小活塞杆、缸体、活塞、大活塞杆、圆螺母、缸体螺套、支座、连杆、滑轮、轴承、滑轮轴等组成,其特征是,进油接头连接在小活塞杆上,小活塞杆另一端与活塞连接,活塞另一端与大活塞杆连接,滑轮通过圆螺母、缸体螺套、支座、连杆、轴承、滑轮轴等连接固定在缸体上,滑轮作为动滑轮穿有钢丝绳,通过钢丝绳形成提升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液压作为动力,可以实现提升和下压两种修井作业方式,同时减少了注水井放喷过程,大大提高了注水井修井作业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油井修井设备领域,特别涉及到车装带压修井机和模块带压修 井机提升系统所用的动力油缸。
技术介绍
在油田对注水井修井工作中,特别是对有一定自喷能力油井的修井工作中,压井 和油井的诱喷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为了降低修井成本和提高油井产量,最有效的措施 是采用不压井修井方法。进行不压井修井作业时,因井内高压对工作管柱始终有向上的作 用力,所以在下放管柱时,一开始必须对管柱施加向下的压力。随着强行下井的管柱渐渐增 多,管柱重量逐渐加大,抵消了部分井底压力产生的向上的作用力,此时对管柱施加的下压 力也随之减小。当管柱的重量超过井内压力对管柱的向上作用力时,必须对管柱施加提吊 力。所以,不压井修井设备应具备一套特殊的起、下装置,既可对管柱施加提吊力,又可对 管柱施加向下压力,即根据起、下过程中各个阶段管柱重量与井内压力两者的对比情况,对 起、下管柱采用不同的操作法如提吊法、过渡法和加压法等来进行作业。而通常所采用的绞 车带动钢丝绳的方法只能传递拉力,而不能传递推力,因此该方法不能胜任提升和下压两 种修井作业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动力油缸,该油缸既可对管柱施加下压力, 也可对管柱施加提吊力。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由动力油缸及配套管路组成,动力油缸固定在井架上,配套管路用于 控制动力油缸的运动。动力油缸是由进油接头、并紧螺母、小活塞杆、缸体、活塞、大活塞杆、 圆螺母、缸体螺套、支座、连杆、滑轮、轴承、滑轮轴等组成,其特征是,进油接头连接在小活 塞杆上,小活塞杆另一端与活塞连接,活塞另一端与大活塞杆连接,滑轮通过圆螺母、缸体 螺套、支座、连杆、轴承、滑轮轴等连接固定在缸体上,滑轮作为动滑轮穿有钢丝绳,通过钢 丝绳形成提升机构。当高压油通过大活塞杆上的进油孔进入动力油缸上腔,低压油通过小活塞杆上的 出油孔回入油箱,推动缸体向下移动,通过钢丝绳倍增机构产生下压力,将油管压入井内。 当高压油通过小活塞杆上的进油孔进入动力油缸上腔,低压油通过大活塞杆上的油口回入 油箱,推动缸体向上移动,通过钢丝绳倍增机构产生上提力,将油管从井口提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采用液压作为动力,可以实现提升和下压两种修井作业方式;2、减少了注水井放喷过程,大大提高了注水井修井作业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配套管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本技术由动力油缸及配套管路组成,动力油缸固定在井架上, 配套管路用于控制动力油缸的运动。动力油缸由进油接头1、并紧螺母2、小活塞杆3、缸体 4、活塞5、大活塞杆6、圆螺母7、缸体螺套8、支座9、连杆10、滑轮11、轴承12、滑轮轴13等 组成,进油接头连1接在小活塞杆3上,小活塞杆3另一端与活塞5连接,活塞5另一端与 大活塞杆6连接,滑轮11通过圆螺母7、缸体螺套8、支座9、连杆10、轴承12、滑轮轴13等 连接固定在缸体4上,滑轮11作为动滑轮穿有钢丝绳,通过钢丝绳形成提升机构。大活塞 杆6穿过井架上体的横梁,并用并紧螺母1固定;小活塞杆3穿过井架下体的横梁,并用并 紧螺母1固定。带泵箱42带动主油泵一 25和主油泵二 26转动,产生高压油,并通过主油泵一溢 流阀30和主油泵二溢流阀28调定系统压力,主油泵一 25和主油泵二 26通过主油泵二单 向阀29和主油泵一单向阀31将高压油并入同一管路,形成较大的流量。当高压油通过大 活塞杆6上的进油孔16进入动力油缸上腔,低压油通过小活塞杆3上的出油孔17回入油 箱41,推动缸体4向下移动,通过钢丝绳倍增机构产生下压力,将油管压入井内。调节动力油缸液控阀34控制动力油缸控制阀32改变进入动力油缸的高压油的方 向,大活塞杆进油孔变成大活塞杆出油孔,小活塞杆出油孔变成小活塞杆进油孔,高压油通 过小活塞杆3上的出油孔17进入动力油缸上腔,低压油通过大活塞杆6上的进油孔16回 入油箱41。推动缸体4向上移动,通过钢丝绳倍增机构产生上提力,将油管从井口提出。梭阀35通过动力油缸的进出油口的压力控制主油泵一 25和主油泵二 26的排量; 平衡阀36通过法兰连接在动力油缸的进出油孔,使动力油缸在管路爆裂后悬停,而不会掉 下;散热器40散去液压系统产生的热量,使液压系统的油温保证在75°C以下;回油过滤器 39清洁液压系统的液压油。权利要求新型动力油缸,包括进油接头(1)、并紧螺母(2)、小活塞杆(3)、缸体(4)、活塞(5)、大活塞杆(6)、圆螺母(7)、缸体螺套(8)、支座(9)、连杆(10)、滑轮(11)、轴承(12)、滑轮轴(13),其特征是,进油接头(1)连接在小活塞杆(3)上,小活塞杆(3)另一端与活塞(5)连接,活塞(5)另一端与大活塞杆(6)连接。专利摘要新型动力油缸由动力油缸及配套管路组成,动力油缸固定在井架上,配套管路用于控制动力油缸的运动。动力油缸是由进油接头、并紧螺母、小活塞杆、缸体、活塞、大活塞杆、圆螺母、缸体螺套、支座、连杆、滑轮、轴承、滑轮轴等组成,其特征是,进油接头连接在小活塞杆上,小活塞杆另一端与活塞连接,活塞另一端与大活塞杆连接,滑轮通过圆螺母、缸体螺套、支座、连杆、轴承、滑轮轴等连接固定在缸体上,滑轮作为动滑轮穿有钢丝绳,通过钢丝绳形成提升机构。本技术采用液压作为动力,可以实现提升和下压两种修井作业方式,同时减少了注水井放喷过程,大大提高了注水井修井作业工作效率。文档编号F15B15/17GK201650926SQ20092022761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25日专利技术者曹立民, 杨德强, 陈新龙 申请人:中国石化集团江汉石油管理局第四机械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新型动力油缸,包括进油接头(1)、并紧螺母(2)、小活塞杆(3)、缸体(4)、活塞(5)、大活塞杆(6)、圆螺母(7)、缸体螺套(8)、支座(9)、连杆(10)、滑轮(11)、轴承(12)、滑轮轴(13),其特征是,进油接头(1)连接在小活塞杆(3)上,小活塞杆(3)另一端与活塞(5)连接,活塞(5)另一端与大活塞杆(6)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立民杨德强陈新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化集团江汉石油管理局第四机械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