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23942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流器,包括左右对称分布的第一子变流器和第二子变流器,以及进线端子组件和出线端子组件;第一子变流器包括位于同一平面的模块化设计的第一电容器组件、第一功率模块组件、第一接触器熔断器组件、第一电抗器组件和第一传感器组件,以及位于第一功率模块组件上方的第一控制单元组件;第二子变流器包括位于同一平面的模块化设计的第二电容器组件、第二功率模块组件、第二接触器熔断器组件、第二电抗器组件和第二传感器组件,以及位于第二功率模块组件上方的第二控制单元组件。本实施例实现了变流器的模块化布局,降低了变流器柜体的外形尺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电气
,尤其涉及一种变流器
技术介绍
随着轻轨车辆设计的不断更新,作为轻轨车辆设计中的一个主要部分,对牵引变 流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应轻轨车辆车体整体设计的要求,牵引变流器安装在轻轨车的车 顶,则对变流器的高度有所限制,而且要求内部结构基本上在水平面内进行布局,使得长宽 尺寸的限制也非常严格,同时还要保证大功率电气性能等的要求。因此,对变流器的设计带 来了极大的挑战。 现有技术中的变流器虽然可以保证基本的电气性能,但其外形尺寸较大 (2044mm* 1554mm*460mm),导致变流器整体重量加大,而且柜体布局结构比较杂乱,使得变 流器电磁兼容性不好,经常由于干扰等而引起故障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变流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变流器外形尺寸较大,实现 在保证电气性能的基础上,减小外形尺寸,使得整体重量减小,节约制造成本,降低故障率。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变流器,包括左右对称分布的第一子变流器和第二子变流 器,以及进线端子组件和出线端子组件; 所述第一子变流器包括位于同一平面的模块化设计的第一电容器组件、第一功率 模块组件、第一接触器熔断器组件、第一电抗器组件和第一传感器组件,以及位于所述第一 功率模块组件上方的第一控制单元组件; 所述第二子变流器包括位于同一平面的模块化设计的第二电容器组件、第二功率 模块组件、第二接触器熔断器组件、第二电抗器组件和第二传感器组件,以及位于所述第二 功率模块组件上方的第二控制单元组件; 所述第一电容器组件与所述第二电容器组件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功率模块组件与 所述第二功率模块组件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接触器熔断器组件与所述第二接触器熔断器组 件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电抗器组件与所述第二电抗器组件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组 件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组件对称设置,所述第一传感器组件与所述第二传感器组件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容器组件与所述第一功率模块组件之间通过铜排连接,所 述第一接触器熔断器组件与所述第一电抗器组件之间通过铜排连接; 所述第二电容器组件与所述第二功率模块组件之间通过铜排连接,所述第二接触 器熔断器组件与所述第二电抗器组件之间通过铜排连接; 所述第一功率模块组件与所述第一电抗器组件之间通过电缆线连接,所述第一接 触器熔断器组件与所述进线端子组件之间通过电缆线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器组件与所述出 线端子组件之间通过电缆线连接; 所述第二功率模块组件与所述第二电抗器组件之间通过电缆线连接,所述第二接 触器熔断器组件与所述进线端子组件之间通过电缆线连接,所述第二电容器组件与所述出 线端子组件之间通过电缆线连接。 更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功率模块组件上方设置有支撑架,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组 件安置在所述支撑架上,并通过所述支撑架上的支撑轴实现可翻折结构; 在所述第二功率模块组件上方设置有支撑架,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组件安置在所述 支撑架上,并通过所述支撑架上的支撑轴实现可翻折结构。 更进一步地,第一控制电路与第一主电路分上下两层平行走线,第二控制电路与 第二主电路分上下两层平行走线; 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为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组件的连接电路,所述第一主电路为所述 第一电容器组件、所述第一功率模块组件、所述第一接触器熔断器组件、所述第一电抗器组 件、所述第一传感器组件之间的连接电路; 所述第二控制电路为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组件的连接电路,所述第二主电路为所述 第二电容器组件、所述第二功率模块组件、所述第二接触器熔断器组件、所述第二电抗器组 件、所述第二传感器组件之间的连接电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变流器,根据器件的功能等将整个变流器分成多个模块化的组 件,实现了变流器的模块化布局,降低了故障率,方便维护且具有可移植性;通过将各组件 形成平面对称结构,有效降低了变流器的柜体的高度,使得变流器可以在轻轨车辆顶部实 现安装,从而降低了车辆的整体高度,在安装维护时可以从顶面向下垂直操作,各组件在安 装拆卸时均不会互相干扰,使得变流器的可操作性更强;本实施例提供的变流器在保证功 率为2*120kw的情况下,通过紧凑的设计结构使得变流器柜体的外形尺寸大大减小,可以 使得外形尺寸控制在1600咖*1160咖*447咖,与现有技术中相比外形尺寸得到大大减小,从 而减小了变流器的重量,降低了柜体的设计成本。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 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变流器实施例的整体简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变流器实施例中移除第一控制单元组件和第二控制单元组件后的 整体简化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 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 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图l为本专利技术变流器实施例的整体简化结构示意图,如图l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流器,可以具体包括左右对称分布的第一子变流器1和第二子变流器2,以及进线端 子组件13和出线端子组件23。本实施例中的变流器由两组120kw的变流器组成,即第一子 变流器1和第二子变流器2,第一子变流器1和第二子变流器2呈左右对称的位置关系而 分布。进线端子组件13靠近变流器的柜体的进线位置,出线端子组件23靠近变流器的柜 体的出线位置,使得接线和拆线都非常方便,易操作,而且所使用的导线可以达到最短。第 一子变流器1的主要部件包括第一电容器组件11、第一功率模块组件(图1中未示出)、第 一接触器熔断器组件14、第一电抗器组件15和第一传感器组件17,以及第一控制单元组件 16。其中,第一电容器组件11、第一功率模块组件、第一接触器熔断器组件14、第一电抗器 组件15、第一传感器组件17以及第一控制单元组件16均为模块化设计,即根据器件的功能 等将整个变流器分成多个模块化的组件,实现了变流器的模块化布局,降低了故障率,方便 维护且具有可移植性。其中,第一电容器组件11、第一功率模块组件、第一接触器熔断器组 件14、第一电抗器组件15和第一传感器组件17均位于同一平面上,与第二子变流器2形成 了平面对称,有效降低了变流器的柜体的高度,使得变流器可以在轻轨车辆顶部实现安装, 从而降低了车辆的整体高度。由此可见,由于变流器中的大部分组件均位于同一平面内,在 安装维护时可以从顶面向下垂直操作,各组件在安装拆卸时均不会互相干扰,使得变流器 的可操作性更强。第一控制单元组件16位于第一功率模块组件的正上方,与上述处于各组 件位于不同的平面上。由于图1为该变流器的外部整体示意图,图中第一功率模块组件被 第一控制单元组件16挡住,因此在图1中未显示出第一功率模块组件。如图2所示为本发 明变流器实施例中移除第一控制单元组件和第二控制单元组件后的整体简化结构示意图, 将第一控制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对称分布的第一子变流器和第二子变流器,以及进线端子组件和出线端子组件;所述第一子变流器包括位于同一平面的模块化设计的第一电容器组件、第一功率模块组件、第一接触器熔断器组件、第一电抗器组件和第一传感器组件,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功率模块组件上方的第一控制单元组件;所述第二子变流器包括位于同一平面的模块化设计的第二电容器组件、第二功率模块组件、第二接触器熔断器组件、第二电抗器组件和第二传感器组件,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功率模块组件上方的第二控制单元组件;所述第一电容器组件与所述第二电容器组件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功率模块组件与所述第二功率模块组件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接触器熔断器组件与所述第二接触器熔断器组件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电抗器组件与所述第二电抗器组件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组件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组件对称设置,所述第一传感器组件与所述第二传感器组件对称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可飞戴碧君张宇孔东晓李岩姜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电力牵引研发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1[中国|大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