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架列车的人员逃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20365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安全救生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高架列车的人员逃生装置。它包括逃生软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篷布罩,与高架列车通道出口一侧活动连接的框架型储存箱,与储存箱活动连接的折叠式外翻支架;所述逃生软管设置在外翻支架的远端内侧,所述篷布罩设置在所述外翻支架上,连通所述逃生软管和储存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安全救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高架列车的人员逃生装置
技术介绍
高架列车(磁悬浮列车)距离地面高度在几米到十几米之间变化。当发生火灾等 灾害时,高架列车上的人员如果无法迅速地安全逃离,将会造成群死群伤的严重事故。因 此,如何应对高架列车上的火灾等灾害,如何迅速撤离乘客,是高架列车消防安全设计的重 要问题。 目前,市场上能适用于高架列车高空逃生类产品,主要有柔性救生滑道(专利号 03218758. 0)和缓降器等。用缓降器疏散遇灾人群速度太慢,柔性救生滑道能够实现遇灾人 群快速逃生。但是目前国内外生产的救生滑道类产品不但体积大、重量大,而且一条救生滑 道只有一个出口 ,下降速度受人员体态胖瘦的影响,不能适应高架列车人员快速逃生的要 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高架列车的人员逃生装置,它体积小、重量轻、方 便列车安装携带,能够适应高架列车人员快速逃生的要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高架列车的人 员逃生装置,包括逃生软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篷布罩,与高架列车通道出口一侧活动连 接的框架型储存箱,与储存箱活动连接的折叠式外翻支架;所述逃生软管设置在外翻支架 的远端内侧,所述篷布罩设置在所述外翻支架上,连通所述逃生软管和储存箱。 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特点在于 (1)储存箱 所述储存箱与高架列车通道出口一侧通过转轴连接;储存箱上部与高架列车通道 之间连接有第一级保险带,当储存箱旋转至高架列车通道出口位置时,拉紧储存箱。 所述储存箱底部设置有定位销,当储存箱旋转至高架列车通道出口位置时,与设 置在高架列车通道底面的孔或凹坑配合,对储存箱定位。 所述储存箱外面设置有箱门,其一侧设置有门轴,另一侧设置有门锁和开锁拉绳, 开锁拉绳的一端与门锁连接,另一端固定在高架列车上,当储存箱旋转至高架列车通道出 口位置时,自动拉开门锁。 (2)外翻支架 所述外翻支架为活动连接的前、后两节,前节上活动连接有一支撑架,支撑所述篷布罩,前节的两边分别通过第二级保险带与所述储存箱顶边两端连接;所述支撑架的顶边 紧固有第三级保险带,第三级保险带的一端与所述储存箱的顶边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外翻支架后节的远端固定。 关于外翻支架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第三级保险带为两条,分别间隔紧固在所述支撑架的顶边。 所述前节、后节通过第一销轴活动连接,第一销轴上贯穿有第一扭簧,第一扭簧的两端分别搭接在前、后节上。 所述前节和门框通过第二销轴活动连接,第二销轴上贯穿有第二扭簧,第二扭簧的两端分别搭接在前节和支撑架上。(3)逃生软管 所述逃生软管纵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拉链,作为选择性出口。 所述逃生软管具有内螺旋滑道。 本专利技术的逃生软管、外翻支架折叠后可以放置在储存箱内,储存箱放置在高架列 车通道出口一侧;当高架列车遇到危险,需要疏散人员时,将储存箱旋转至高架列车通道 出口位置,储存箱上部通过第一级保险带拉紧,下部通过定位销定位,同时开锁拉绳拉开箱 门,逃生软管、外翻支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打开下垂,第二、第三级保险带相继拉紧外翻支 架,由储存箱、外翻支架、篷布罩、逃生软管共同组成逃生通道;而且,逃生软管纵向间隔设 置有多个拉链,可以适应不同高度,均有逃生出口。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高架列车的人员逃生装置的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简化结构示意图; 图3为外翻支架示意图; 图4为储存箱结构图; 图5为储存箱的后视图; 图6为门锁结构图; 图7为逃生软管展开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l,用于高架列车的人员逃生装置,包括逃生软管6,篷布罩4,与高架列车 通道出口一侧通过转轴活动连接的框架型储存箱l,与储存箱1铰接的折叠式外翻支架,外 翻支架主要由前节7和后节8组成;逃生软管6设置在外翻支架的远端内侧,即其入口与外 翻支架的后节8固定,出口为自由端;篷布罩4设置在外翻支架上,即篷布罩4与外翻支架 的边框固定,包绕形成一个通道,该通道的入口与储存箱3连接,其出口与逃生软管6连通。 结合图2、图3,外翻支架中,前节7、后节8通过第一销轴9活动连接,前节7的远 端上通过第二销轴10活动连接支撑架5,用来支撑篷布罩4 ;前节7的两边分别通过第二级 保险带2与储存箱1上部两端紧固连接,防止前节7下垂。上述支撑架5的顶边紧固有第 三级保险带3,第三级保险带3的一端与储存箱1的上部固定,另一端与外翻支架后节8的 远端固定。第三级保险带3为两条,分别紧固在储存箱1的上部、支撑架5的顶边、外翻支 架后节8的远端的两侧,用来牵引外翻支架后节8。在活动连接前节7、后节8的第一销轴 9上贯穿有第一扭簧ll,第一扭簧11的两端分别搭接在前节7、后节9上;当前节7、后节9 折叠在一起时,第一扭簧11产生使二者打开的力矩。同样,在活动连接前节7和支撑架5 的第二销轴10上也贯穿有第二扭簧12,第二扭簧12的两端分别搭接在前节7和支撑架5上;当前节7和支撑架5折叠在一起时,第二扭簧12产生使二者打开的力矩。 篷布罩4的四周设置有多个金属牛眼圈孔,利用金属牛眼圈孔和尼龙绳,将篷布 罩4分别于储存箱1、外翻支架捆扎在一起;逃生软管6入口的周边也设置有金属牛眼圈 孔,通过尼龙绳捆扎在外翻支架的后节8外侧,翻转支架的后节8上还设置有金属挂环,用 于逃生软管6中加强带在入口处的紧固。 参照图4,储存箱1与高架列车通道出口一侧通过转轴14连接,储存箱1上部与高 架列车通道连接有第一级保险带13,当储存箱1旋转至高架列车通道出口位置时,拉紧储 存箱l,对储存箱1进行限位。储存箱1底部设置有定位销15,当储存箱1旋转至高架列车 通道出口位置时,与设置在高架列车通道底面的孔或凹坑配合,对储存箱1定位,本实施例 选用定位销与凹坑配合,提高安全系数。 参照图5,储存箱1外面设置有箱门16,其一侧设置有门轴,另一侧设置有门锁和 开锁拉绳17,开锁拉绳17的一端与门锁连接,其另一端固定在高架列车上,当储存箱旋转 至高架列车通道出口位置时,拉开门锁。 参照图6,为门锁结构,主要包括通过圆柱销21活动连接在储存箱1上的上、下 两摆杆20,两摆杆2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开口向下的搭扣,用于扣锁箱门16。上、下两摆杆20 另一端通过一连杆18活动连接,上摆杆与连杆18相连一端与一个拉紧弹簧19的一端活动 连接,拉紧弹簧19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在储存箱1上,下摆杆与连杆18相连一端连接开锁拉 绳17。正常情况下,由于拉紧弹簧19的作用,上、下两摆杆20的搭扣扣锁箱门,危机情况 下,开锁拉绳17受力拉紧,连杆18向下运动,两摆杆20向上运动,搭扣脱开箱门16。 参照图7,逃生软管6主要包括外防护层、加强带22、衬布、内螺旋滑道、拉链23。 外防护层在外,衬布在内,外防护层和衬布之间均匀布置多条加强带22后缝制,再缝制螺 旋轨迹线24,然后将A边、B边缝制在一起成为具有内螺旋滑道的筒状逃生软管,加强带22 与逃生软管等长,最后沿纵向在内螺旋滑道侧面开设多个选择性出口,该出口缝制拉链23, 方便逃生时选择使用。 正常情况下,逃生软管6、翻转支架折叠后放置在储存箱1中,箱门16闭锁,储存 箱1位于高架列车出口通道的侧面,第一保险带13和开锁拉绳17处于松弛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高架列车的人员逃生装置,包括逃生软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篷布罩,与高架列车通道出口一侧活动连接的框架型储存箱,与储存箱活动连接的折叠式外翻支架;所述逃生软管设置在外翻支架的远端内侧,所述篷布罩设置在所述外翻支架上,连通所述逃生软管和储存箱。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晓东胡新赞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新竹防灾救生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