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镜头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11541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镜头组件,其包括一透镜组,一固定光阑和滤光片,该透镜组包括同轴且自物方至像方依次排列的塑料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该第一、第二、第三透镜的靠近物方前表面和靠近像方的后表面均为非球面,该固定光阑位于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之间,滤光片位于所述第三透镜之后。通过采用非球面镜片,可以消除边缘光线的像差、彗差、像散、场曲及畸变率;通过采用塑料镜片,避免了玻璃透镜的加工困难,减轻了镜头的重量,同时满足了大量生产的要求,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数码摄像产品,尤其涉及一种光学镜头组件
技术介绍
在数码成像设备中,光学成像镜头是尤为重要的组件,镜头的像 质直接决定了数码成像设备的成像性能。数码产品不断更新换代,日 趋向轻薄短小方向发展,因而对配备在数码成像设备中的光学镜头有 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在百万像素以上的镜头模块中,为了保证 高的成像品质和亮度,达到足够的视场角,数码成像系统需要较大的 空间来屈折光线,往往采用增加镜片的数量或采用高折射率低色散的 优质材质的方法来校正象差,提高成像质量。这种产品长度远远达不 到轻薄短小的要求。从而增加了镜头体积,提高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 良好校正各种像差,总长短,体积小且低成本的光学镜头组件。其技术问题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一种光学镜头组件, 所述光学镜头组件包括一固定光阑、 一透镜组和滤光片,所述透镜组 包括同轴且自物方至像方依次排列的塑料第 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 透镜,所述固定光阑位于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之间,所述第一、第二、 第三透镜的靠近物方前表面和靠近像方的后表面均为非球面,所述非 5求面面形如下/>式z =- +<y'+<y +a4r +fl5r +"6尸其中Z为以各非球面与光轴交点为起点,垂直光轴方向的轴向 值,k为二次曲面系数,c为镜面中心曲率,c-l/R,其中R为镜面中 心曲率半径,r为镜面中心高度;al、 a2、 a3、 a4、 a5、 a6为非球面 系数;所述滤光片位于所述第三透镜之后,第一、二、三透镜的前、 后表面的面形参数分别如表l、表2及表3所示表1<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column></row><table><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7</column></row><table>镜片的结构,排列方式的配置,可以有效缩减镜头总长且获得高的成像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光学镜头组件实施例的光学组件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光学镜头组件实施例的MTF (光学传递函数)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光学镜头组件实施例的光学畸变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光学镜头组件实施例的光学场曲示意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光学镜头组件实施例的色差示意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光学镜头组件实施例的相对照度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 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 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l所示的光学镜头组件包括一固定光阑(图中未标出)、一 透镜组和滤光片4,该透镜组包括同轴且自物方至l象方依次排列的塑 料第一透镜l、第二透镜2和第三透镜3,该第一、第二、第三透镜l、 2、 3的靠近物方前表面和靠近像方的后表面均为非J求面,该固定光阑 位于第一透镜1和第二透镜2之间,滤光片4位于第三透镜3之后,该光 学镜头组件成像在成像面(焦平面)5,即滤光片4位于成像面5和第 三透镜3之间。第一透镜1的折射率nl范围为1. 4<nl<l. 6,色散值vl范围为 55<vl<58。优选地,第一透镜1采用ZEO-480R的塑料材质,折射率8nl= 1.525,色散值vl-55. 9。其中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介于0.4mm 与0. 7mm之间。第二透镜2的折射率n2范围为1.4〈nK1.64,色散值v2范围为 20<v2<30。优选地,第二透镜2采用光学级PC树脂材料(聚碳酸酯), 折射率n2 = 1.585,色散值v2-29.9,其中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介 于0. 4mm与0. 7mm之间。第三透镜3的折射率n3范围为1. 4<n3<l. 6,色散值v3范围为 55<v3<58。优选地,第三透镜3采用ZEO-480R的塑料材质,折射率 n3= 1.525,色散值v3=55. 9.其中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介于0. 4mm与 0. 7mm之间。滤光片4为一平板玻璃,该滤光片4材质为BK7,折射率和色散 值分别为n4 = 1.5168, v4 = 64. 17。此外,滤光片4至少一表面镀覆 一层红外截至滤膜(IR-cut Coating),以滤除来自于被摄物反射 光线中的红外光线,从而提高成像质量,不影响光学系统的焦距。第一透镜l具有正屈光度,其前表面(靠近物方)为凸面并向物 方凸出,其后表面(靠近像方)凹向像方。第二透镜2具有负屈光度, 其前表面的上下端为平面且中央位置凹向物方,其后表面凸向像方, 该第三透镜3的前表面的上下端起伏而中央位置凸向物方,其后表面 的上下端起而中央位置凹向像方。该第一、第二、第三透镜都采用的是10阶偶数次非球面镜片,这 保证了在使用非球面达到所需要成像质量的同时,尽量减少高阶非球 面次数,从而减少了模具加工制造的难度。9该第一、第二及第三透镜的前、后表面均为偶次非球面,其面形公式为z =-', ' '" '^= + a, + a2r4 + a/6 + a4r8 + a5,0 + fl6r12l + Vl-(l + A:)cV其中Z为以各非球面与光轴交点为起点,垂直光轴方向的轴向 值,k为二次曲面系数,c为镜面中心曲率,c-l/R,其中R为镜面中 心曲率半径,r为镜面中心高度;al、 a2、 a3、 a4、 a5、 a6为非球面 系数。该实施例中,第一透镜和第三透镜的折射率为1.525,色散值为 55.9,第二透镜折射率为1. 585,色散值为29. 9。该第一、第二及第 三透镜的前、后表面的面形参数值分别参阅表l、表2及表3:表1<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0</column></row><table><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1</column></row><table>本专利技术的光学镜头有效焦距为2.86mm,相对孔径为F/# = 2. 8, 光学总长小于3. 45mm,其视场角大于66。,相对照度大于50%。使用此镜头的摄像头模组高度能够小于6mm ,满足了手机微型化的要 求。图2是光学镜头组件的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简称MTF)曲线图,图中横轴表示空间频率,单位线对 每毫米(lp/mm);纵轴表示调制传递函数(MTF )的数值,所述MTF 的数值用来评价镜头的成像质量,取值范围为0-1, MTF曲线越高越 直表示镜头的成像质量越好,对真实图像的还原能力越强。从图2可 以看出,各^f见场子午方向(T;和弧矢方向(S)方向的MTF曲线纟艮靠近, 其表明该镜头组件在各个视场,子午方向(T)和弧矢方向(S)这两个 方向的成像性能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能保证镜头组件在整个成像面上 都能清晰成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镜头组件,包括一固定光阑、一透镜组和滤光片,所述透镜组包括同轴且自物方至像方依次排列的塑料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所述固定光阑位于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之间,所述第一、第二、第三透镜的靠近物方前表面和靠近像方的后表面均为非球面,所述非球面面形如下公式: z=cr↑[2]/(1+***)+a↓[1]r↑[2]+a↓[2]r↑[4]+a↓[3]r↑[6]+a↓[4]r↑[8]+a↓[5]r↑[10]+a↓[6]r↑[12] 其中:Z为以各非球面与光轴交点为起点,垂直 光轴方向的轴向值,k为二次曲面系数,c为镜面中心曲率,c=1/R,其中R为镜面中心曲率半径,r为镜面中心高度;a1、a2、a3、a4、a5、a6为非球面系数;所述滤光片位于所述第三透镜之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三透镜的前、后表面的面形参数分别如表1、表2及表3所示: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羊金凤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