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用光学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613427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0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揭露摄影用光学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摄影用光学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摄影用光学镜头组的透镜为六片,并且摄影用光学镜头组更包含一光圈,当满足特定条件时,有助于同时满足广角特性以及高成像品质的需求。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具有上述摄影用光学镜头组的取像装置及具有取像装置的电子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摄影用光学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摄影用光学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特别是一种适用于电子装置的摄影用光学镜头组及取像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小型化摄影镜头的蓬勃发展,微型取像模块的需求日渐提高,而一般摄影镜头的感光元件不外乎是感光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Device,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Sensor,CMOSSensor)两种,且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的精进,使得感光元件的像素尺寸缩小,再加上现今电子产品以功能佳且轻薄短小的外型为发展趋势,因此,具备良好成像品质的小型化摄影镜头俨然成为目前市场上的主流。随着摄影模块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将摄影模块搭载于各种智能型电子产品、车用装置与家庭智能辅助系统,例如行车镜头、安全监控、移动相机或空拍机、娱乐装置等,已成为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为了具备更广泛的使用经验,应用产品不再局限于单颗镜头的配置,搭载一颗以上镜头的智能装置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而所搭配的镜头也因应各种情况的应用而发展出不同的配置需求。然而,传统搭载于电子装置上的小型化摄影镜头难以同时满足广角特性以及高成像品质的需求,而不适合用于未来发展的高阶智能型电子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影用光学镜头组、取像装置以及电子装置,其中摄影用光学镜头组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而有助于形成逆焦式(Retro-Focus)结构,使摄影用光学镜头组具备较广泛的成像区域。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而能平衡第一透镜的负屈折力,以避免第一透镜屈折力过大而产生过多像差。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而能平衡摄影用光学镜头组的屈折力配置,以提供摄影用光学镜头组足够的汇聚光线能力。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而能平衡第四透镜的正屈折力,以避免第四透镜屈折力过大而产生过多像差。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而能平衡整体系统色差,使不同波段的入射光能汇聚于同一像点,以提升成像品质。当满足特定条件时,有助于以渐进式的配置方式调和摄影用光学镜头组的屈折力分布,以避免产生过多像差。此外,可平衡系统空间配置,同时满足组装需求,以提供较佳的成像品质。另外,可使光线以较适当的角度通过光圈,使光圈发挥最佳效果。再者,可使设置于摄影用光学镜头组中段的透镜具备足够厚度,以避免透镜在组装时挤压产生变形,进而提升组装良率。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摄影用光学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摄影用光学镜头组的透镜为六片,并且摄影用光学镜头组更包含一光圈。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第六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6,设置于光圈和一被摄物之间的所有透镜中最接近光圈的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sf,摄影用光学镜头组的焦距为f,其满足下列条件:|f1|<|f2|<|f3|;0<CT6/CT3<0.80;以及-1.5<Rsf/f。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取像装置,包含前述的摄影用光学镜头组以及一电子感光元件,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摄影用光学镜头组的成像面上。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前述的取像装置。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摄影用光学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摄影用光学镜头组的透镜为六片,并且摄影用光学镜头组更包含一光圈。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摄影用光学镜头组中所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的最小值为CTmin,设置于光圈和一被摄物间的所有透镜的合成焦距为ff,设置于光圈和一成像面间的所有透镜的合成焦距为fr,其满足下列条件:|f1|<|f2|<|f3|;4.0<CT3/CTmin<12.0;以及ff/fr<0。当满足|f1|<|f2|<|f3|时,有助于以渐进式的配置方式调和摄影用光学镜头组的屈折力分布,以避免产生过多像差。当CT6/CT3满足上述条件时,可平衡系统空间配置,同时满足组装需求,以提供较佳的成像品质。当Rsf/f满足上述条件时,可使光线以较适当的角度通过光圈,使光圈发挥最佳效果。当CT3/CTmin满足上述条件时,可使设置于摄影用光学镜头组中段的透镜具备足够厚度,以避免透镜在组装时挤压产生变形,进而提升组装良率。当ff/fr满足上述条件时,有助于形成逆焦式结构,以增加视场角,进而提升摄影用光学镜头组的应用范围。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2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一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图3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4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二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图5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6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三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图7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8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四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图9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10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五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图11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12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六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图13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14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七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图15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八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16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八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图17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九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18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九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图19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十实施例的取像装置示意图;图20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十实施例的球差、像散以及畸变曲线图;图21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22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23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再另一种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取像装置︰10光圈︰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第一透镜︰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0、1010物侧表面︰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1、1011像侧表面︰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2、1012第二透镜︰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20、1020物侧表面︰121、221、321、421、521、621、721、821、921、1021像侧表面︰122、222、322、422、522、622、722、822、922、1022第三透镜︰130、230、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摄影用光学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摄影用光学镜头组,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一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一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以及一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中,该摄影用光学镜头组的透镜为六片,并且该摄影用光学镜头组更包含一光圈;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该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该第六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6,设置于该光圈和一被摄物之间的所有透镜中最接近该光圈的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sf,该摄影用光学镜头组的焦距为f,其满足下列条件:|f1|<|f2|<|f3|;0<CT6/CT3<0.80;以及‑1.5<Rsf/f。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摄影用光学镜头组,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一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一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以及一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中,该摄影用光学镜头组的透镜为六片,并且该摄影用光学镜头组更包含一光圈;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该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该第六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6,设置于该光圈和一被摄物之间的所有透镜中最接近该光圈的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sf,该摄影用光学镜头组的焦距为f,其满足下列条件:|f1|<|f2|<|f3|;0<CT6/CT3<0.80;以及-1.5<Rsf/f。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像侧表面为凹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光圈设置于该第三透镜和该第四透镜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设置于该光圈和该被摄物之间的所有透镜中最接近该光圈的该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sf,该摄影用光学镜头组的焦距为f,其满足下列条件:0<Rsf/f。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5,该第三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6,其满足下列条件:-0.20<(R5-R6)/(R5+R6)<0.35。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摄影用光学镜头组中屈折力最强的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Pmax,该摄影用光学镜头组中屈折力最弱的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Pmin,其满足下列条件:0.90<CTPmin/CTPmax<10.0。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该摄影用光学镜头组所有透镜中于光轴上的厚度的最大值为CTmax,其满足下列条件:0.85<CT3/CTmax≦1.0。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其满足下列条件:(|f1|+|f2|+|f4|)/|f3|<1.0。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摄影用光学镜头组的焦距为f,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一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其满足下列条件:0<f/TL<0.20;以及2.0[毫米]<f<6.0[毫米]。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该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该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亦可表示为该第i透镜的焦距为fi,其满足下列条件:|f3|>|fi|,其特征在于,i=1、2、4、5、6。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该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该摄影用光学镜头组的焦距为f,其满足下列条件:0<f4/f5<1.5;以及-0.30<f/f3<0.3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用光学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6,该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其满足下列条件:0<R6/CT3&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东益黄歆璇
申请(专利权)人: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