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光学成像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光学成像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45500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2-28 19:01
本揭示公开一种光学成像镜组,包含七片透镜。七片透镜沿光路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与第七透镜。七片透镜分别具有朝向物侧方向的物侧表面与朝向像侧方向的像侧表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六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且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当满足特定条件时,光学成像镜组能同时满足广视角、微型化和高成像品质的需求。本揭示还公开具有上述光学成像镜组的取像装置及具有上述取像装置的电子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揭示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特别是一种适用于电子装置的光学成像镜组及取像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更加精进,使得电子感光元件性能有所提升,像素可达到更微小的尺寸,因此,具备高成像品质的光学镜头俨然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

2、而随着科技日新月异,配备光学镜头的电子装置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对于光学镜头的要求也是更加多样化。由于现有的光学镜头较不易在成像品质、敏感度、光圈大小、体积或视角等需求间取得平衡,故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以符合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揭示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组、取像装置以及电子装置。其中,光学成像镜组沿着光路由物侧至像侧包含依序排列的七片透镜。当满足特定条件时,本揭示提供的光学成像镜组能同时满足广视角、微型化和高成像品质的需求。

2、本揭示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组,包含七片透镜。七片透镜沿光路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与第七透镜。七片透镜分别具有朝向物侧方向的物侧表面与朝向像侧方向的像侧表面。较佳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较佳地,第三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较佳地,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较佳地,第五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较佳地,第六透镜具有正屈折力。较佳地,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45,第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第三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5,第七透镜的阿贝数为v7,光学成像镜组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其较佳地满足下列条件:

3、0<t34/t45<0.50;

4、0<(r1+r5)/(r1-r5)<10.00;

5、5.0<v7<50.0;以及

6、0<1/|tan(hfov)|<0.500。

7、本揭示另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组,包含七片透镜。七片透镜沿光路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与第七透镜。七片透镜分别具有朝向物侧方向的物侧表面与朝向像侧方向的像侧表面。较佳地,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较佳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较佳地,第三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较佳地,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较佳地,第五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较佳地,第六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45,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1,第七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7,第四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7,第七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3,其较佳地满足下列条件:

8、0<t34/t45<0.50;

9、0.08<|f6/f5|<0.90;

10、1.50<ct1/ct7<10.00;以及

11、-5.00<(r7+r13)/(r7-r13)<0.80。

12、本揭示再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组,包含七片透镜。七片透镜沿光路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与第七透镜。七片透镜分别具有朝向物侧方向的物侧表面与朝向像侧方向的像侧表面。较佳地,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较佳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较佳地,第三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较佳地,第六透镜具有正屈折力。较佳地,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45,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第七透镜的阿贝数为v7,第三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5,第五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0,其较佳地满足下列条件:

13、0<t34/t45<0.50;

14、0<ct3/t23<1.00;

15、5.0<v7<50.0;以及

16、0.10<|r5/r10|<5.00。

17、本揭示提供一种取像装置,其包含前述的光学成像镜组以及一电子感光元件,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光学成像镜组的成像面上。

18、本揭示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包含前述的取像装置。

19、当t34/t45满足上述条件时,可平衡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的距离以及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的距离,有助于减小光线入射于第五透镜物侧表面的入射角度,避免发生全反射以及杂散光的生成,并平衡透镜的空间配置。

20、当(r1+r5)/(r1-r5)满足上述条件时,可有效平衡第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与第三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其中通过调整第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使大视角光线进入光学成像镜组,并通过调整第三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来加以平衡以避免产生过多的像差。

21、当v7满足上述条件时,可调整第七透镜的材质配置,从而有效修正光学成像镜组的色差并防止影像重叠的情形发生,借以提升成像品质。

22、当1/|tan(hfov)|满足上述条件时,可使光学镜头具备足够的成像范围,以符合应用装置的视野需求。

23、当|f6/f5|满足上述条件时,可调整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的屈折力比例,其中通过第六透镜具备汇聚光线的能力,并通过第五透镜来加以平衡而有效控制周边光路的走向。

24、当ct1/ct7满足上述条件时,可平衡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与第七透镜的中心厚度的比例,有助于兼顾第一透镜的工艺限制,并通过调整第七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减少光学成像镜组的体积。

25、当(r7+r13)/(r7-r13)满足上述条件时,可有效平衡第四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与第七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从而调整周边光线的行进方向,有助于降低光线于成像面的入射角度。

26、当ct3/t23满足上述条件时,可平衡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的距离,有助于提供大视角光线足够的长度以进行偏折,避免全反射现象。

27、当|r5/r10|满足上述条件时,可调整第三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与第五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有助于提升成像光线的聚光品质,并有效改善像弯曲情形与减少球面像差。

28、以上关于本揭示内容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揭示的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揭示的权利要求书更进一步的解释。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成像镜组,其特征在于,包含七片透镜,所述七片透镜沿光路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以及第七透镜,且所述七片透镜分别具有朝向物侧方向的物侧表面与朝向像侧方向的像侧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45,所述光学成像镜组的光圈值为Fno,其满足下列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七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且所述第七透镜其物侧表面与其像侧表面的至少其中一者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所述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4,其满足下列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组中所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总和为ΣCT,所述光学成像镜组中所有相邻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的总和为ΣAT,其满足下列条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所述第七透镜像侧表面至一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BL,其满足下列条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所述第四透镜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Dr1r8,所述第五透镜物侧表面至所述第七透镜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Dr9r14,其满足下列条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所述第七透镜的焦距为f7,其满足下列条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5,所述第七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4,其满足下列条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透镜物侧表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所述第七透镜物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位置平行于光轴的位移量为Sag7R1,所述第六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6,其满足下列条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物侧表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所述第三透镜物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位置平行于光轴的位移量为Sag3R1,所述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其满足下列条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组的最大成像高度为ImgH,所述第七透镜像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为Y7R2,其满足下列条件:

13.一种取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14.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15.一种光学成像镜组,其特征在于,包含七片透镜,所述七片透镜沿光路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以及第七透镜,且所述七片透镜分别具有朝向物侧方向的物侧表面与朝向像侧方向的像侧表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学成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其满足下列条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学成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其满足下列条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学成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45,其满足下列条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学成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与所述第六透镜相粘合,所述第五透镜像侧表面为非球面,所述第六透镜物侧表面为非球面,所述第七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四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7,所述第六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1,其满足下列条件: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学成像镜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光圈,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一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所述光圈至所述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SL,其满足下列条件: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学成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阿贝数为V3,所述第五透镜的阿贝数为V5,其满足下列条件:

22.一种光学成像镜组,其特征在于,包含七片透镜,所述七片透镜沿光路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以及第七透镜,且所述七片透镜分别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成像镜组,其特征在于,包含七片透镜,所述七片透镜沿光路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以及第七透镜,且所述七片透镜分别具有朝向物侧方向的物侧表面与朝向像侧方向的像侧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45,所述光学成像镜组的光圈值为fno,其满足下列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七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且所述第七透镜其物侧表面与其像侧表面的至少其中一者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所述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4,其满足下列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组中所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总和为σct,所述光学成像镜组中所有相邻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的总和为σat,其满足下列条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所述第七透镜像侧表面至一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bl,其满足下列条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所述第四透镜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dr1r8,所述第五透镜物侧表面至所述第七透镜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dr9r14,其满足下列条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所述第七透镜的焦距为f7,其满足下列条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5,所述第七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4,其满足下列条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透镜物侧表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所述第七透镜物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位置平行于光轴的位移量为sag7r1,所述第六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6,其满足下列条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物侧表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所述第三透镜物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位置平行于光轴的位移量为sag3r1,所述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其满足下列条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组的最大成像高度为imgh,所述第七透镜像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为y7r2,其满足下列条件:

13.一种取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14.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15.一种光学成像镜组,其特征在于,包含七片透镜,所述七片透镜沿光路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以及第七透镜,且所述七片透镜分别具有朝向物侧方向的物侧表面与朝向像侧方向的像侧表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学成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其满足下列条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学成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其满足下列条件:

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栢纬陈俊谚蔡承谕
申请(专利权)人: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