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RFID电子尾箱系统,其特点是,基于RFID技术的电子尾箱系统的结构包括工作站、货架、多个尾箱单元、门禁系统、手持RFID阅读器及多个主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使用过程分为发放过程、提取过程及回收过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RFID电子尾箱系统利用RFID技术,通过阅读器读取电子标签的信息,并通过工作站的统一调度,快速完成尾箱的发放、提取及回收,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的准确度。(*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尾箱系统,尤其涉及一种RFID电子尾箱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很多公司从货物的存放、货物的提取及货物的回收这整个过程都是靠人工 完成,另外在货物的存放、提取及回收过程中涉及很多信息的输入与读取,现有技术中通常 也是靠人工的电脑输入模式完成,这种人工模式有很多弊端,它不仅增加了公司的额外工 作量,也容易产生人工操作上的误差,会给公司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尤其是对于大型公 司,例如对于线路网点较多的银行库房中心,早上出货时由于时间紧迫,库房管理人员进行 款箱清点时很容易出错,如款箱点错或错拿其他线路的箱子,并且人工清点款箱加长了出 库的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RFID电子尾箱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包括电子尾 箱信息的发放,电子尾箱的提取及电子尾箱的回收,整个过程是工作站基于RFID技术控制 指示人工完成,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出错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RFID电子尾箱系统,其特点是,包 括工作站、货架、多个尾箱单元、门禁系统、手持RFID阅读器及多个主机;所述的工作站包含中央处理器、与中央处理器连接并双向传输数据的无线收发基 站、分别与中央处理器连接并双向传输数据的输入设备及输出设备;所述的货架包括一组货架单元,所述的每组货架单元用于放置尾箱单元,所述的 每组货架单元都包括货架框、设置在货架框的一侧的货架控制模块、设置在货架框的一侧 并与货架控制模块连接的货架显示模块及与货架显示模块连接的红外检测模块;所述的每个主机与对应的一个货架控制模块连接,多个主机与中央处理器以总线 的方式连接,所述的主机与中央处理器之间双向传输信息;所述的每个尾箱单元存放在每个货架单元的货架框内,所述的每个尾箱单元都包 括箱体、设置在箱体两侧外部的RFID电子标签、设置在箱体上的尾箱无线接收模块及与尾 箱无线接收模块连接的尾箱RFID写入模块;所述的门禁系统包括门禁框架,设置在门禁框架两侧内部的门禁RFID阅读模块、 与门禁框架一侧的门禁RFID阅读模块连接的门禁无线收发模块、设置在门禁框架的一侧 并与门禁无线收发模块连接的门禁控制模块以及设置在门禁框架的一侧并与门禁控制模 块连接的门禁显示模块;所述的手持RFID阅读器内设有手持RFID阅读模块及与手持RFID阅读模块连接 的手持无线发送模块,所述的无线收发基站分别与尾箱无线接收模块、门禁无线收发模块及手持无线发 送模块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双向发送或接收信息;所述的门禁RFID阅读模块通过无线传输方式读入每个尾箱单元的RFID电子标签 的信息。上述RFID电子尾箱系统,其中还包括推车,所述的推车用于运输尾箱单元上述RFID电子尾箱系统,其中,所述的尾箱RFID写入模块通过无线方式将信息写入箱体两侧外部的RFID电子标签。上述RFID电子尾箱系统,其中,所述的货架单元还包括设置在货架框两侧内部的 货架RFID阅读模块及设置在货架框一侧与货架RFID显示模块连接的红外检测模块;上述RFID电子尾箱系统,其中,所述的尾箱单元放置货架上时,每个尾箱单元的 箱体两侧的RFID电子标签与每个货架单元的货架框两侧的货架RFID阅读模块各自分别相对应。上述RFID电子尾箱系统,其中,所述的货架RFID阅读模块通过无线传输方式读入 每个尾箱单元的RFID电子标签的信息。上述RFID电子尾箱系统,其中,所述的尾箱单元放置在门禁系统内时,每个尾箱 单元的箱体两侧的RFID电子标签分别与门禁框架两侧的门禁RFID阅读模块各自分别相对应。本技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 效果1、本技术由于通过RFID技术阅读尾箱单元的信息,并通过工作站的统一调 度分配指示人工操作,方便快捷,提高了工作的效率。2、本技术由于通过信息的读取、无线传输方式发送接收信息及中央处理器对 信息的核对,降低了出错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RFID电子尾箱系统的整体结构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RFID电子尾箱系统的货架单元的内部结构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RFID电子尾箱系统的发放过程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RFID电子尾箱系统的尾箱单元放置在货架单元上与工作 站的关系框架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RFID电子尾箱系统的尾箱单元放置在门禁系统上时与工 作站的关系框架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RFID电子尾箱系统的尾箱单元的使用步骤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见附图1、附图2所示,RFID电子尾箱系统,包括工作站1、货架2、多个尾箱单 元3、门禁系统4、手持RFID阅读器5及多个主机6 ;工作站1包含中央处理器11、与中央处 理器11连接并双向传输数据的无线收发基站12、分别与中央处理器11连接并双向传输数 据的输入设备13及输出设备14 ;货架2包括一组货架单元20,所述的每组货架单元20用 于放置尾箱单元3,所述的每组货架单元20都包括货架框25、设置在货架框25的一侧的货 架控制模块23、设置在货架框25的一侧并与货架控制模块23连接的货架显示模块24及 与货架显示模块24连接的红外检测模块26 ;每个主机6与对应的一个货架控制模块23连接,多个主机6与中央处理器11以总线的方式连接,所述的主机6与中央处理器11之间双 向传输信息;每个尾箱单元3存放在每个货架单元20的货架框25内,所述的每个尾箱单 元3都包括箱体34、设置在箱体34两侧外部的RFID电子标签31、设置在箱体34上的尾箱 无线接收模块32及与尾箱无线接收模块32连接的尾箱RFID写入模块33 ;门禁系统4包 括门禁框架45,设置在门禁框架45两侧内部的门禁RFID阅读模块41、与门禁框架45 —侧 的门禁RFID阅读模块41连接的门禁无线收发模块42、设置在门禁框架45的一侧并与门 禁无线收发模块42连接的门禁控制模块43以及设置在门禁框架45的一侧并与门禁控制 模块43连接的门禁显示模块44 ;手持RFID阅读器5内设有手持RFID阅读模块51及与手 持RFID阅读模块51连接的手持无线发送模块52,无线收发基站12分别与尾箱无线接收模 块32、门禁无线收发模块42及手持无线发送模块52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双向发送或接收信 息;门禁RFID阅读模块41通过无线传输方式读入每个尾箱单元3的RFID电子标签31的 信息。推车用于运输尾箱单元3。尾箱RFID写入模块33通过无线方式将信息写入箱体34 两侧外部的RFID电子标签31。货架单元20还包括设置在货架框25两侧内部的货架RFID 阅读模块21及设置在 货架框25 —侧与货架RFID显示模块24连接的红外检测模块26 ;尾 箱单元3放置货架2上时,每个尾箱单元3的箱体34两侧的RFID电子标签31与每个货架 单元20的货架框25两侧的货架RFID阅读模块21各自分别相对应。货架RFID阅读模块 21通过无线传输方式读入每个尾箱单元3的RFID电子标签31的信息。尾箱单元20放置 在门禁系统内时,每个尾箱单元20的箱体34两侧的RFID电子标签31分别与门禁框架45 两侧的门禁RFID阅读模块41各自分别相对应。请参见附图6所示,本技术RFID电子尾箱系统在使用时,包含以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RFID电子尾箱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站(1)、货架(2)、多个尾箱单元(3)、门禁系统(4)、手持RFID阅读器(5)及多个主机(6);所述的工作站(1)包含中央处理器(11)、与中央处理器(11)连接并双向传输数据的无线收发基站(12)、分别与中央处理器(11)连接并双向传输数据的输入设备(13)及输出设备(14);所述的货架(2)包括一组货架单元(20),所述的每组货架单元(20)用于放置尾箱单元(3),所述的每组货架单元(20)都包括货架框(25)、设置在货架框(25)的一侧的货架控制模块(23)、设置在货架框(25)的一侧并与货架控制模块(23)连接的货架显示模块(24)及与货架显示模块(24)连接的红外检测模块(26);所述的每个主机(6)与对应的一个货架控制模块(23)连接,多个主机(6)与中央处理器(11)以总线的方式连接,所述的主机(6)与中央处理器(11)之间双向传输信息;所述的每个尾箱单元(3)存放在每个货架单元(20)的货架框(25)内,所述的每个尾箱单元(3)都包括箱体(34)、设置在箱体(34)两侧外部的RFID电子标签(31)、设置在箱体(34)上的尾箱无线接收模块(32)及与尾箱无线接收模块(32)连接的尾箱RFID写入模块(33);所述的门禁系统(4)包括门禁框架(45),设置在门禁框架(45)两侧内部的门禁RFID阅读模块(41)、与门禁框架(45)一侧的门禁RFID阅读模块(41)连接的门禁无线收发模块(42)、设置在门禁框架(45)的一侧并与门禁无线收发模块(42)连接的门禁控制模块(43)以及设置在门禁框架(45)的一侧并与门禁控制模块(43)连接的门禁显示模块(44);所述的手持RFID阅读器(5)内设有手持RFID阅读模块(51)及与手持RFID阅读模块(51)连接的手持无线发送模块(52);所述的无线收发基站(12)分别与尾箱无线接收模块(32)、门禁无线收发模块(42)及手持无线发送模块(52)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双向发送或接收信息;所述的门禁RFID阅读模块(41)通过无线传输方式读入每个尾箱单元(3)的RFID电子标签(31)的信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崇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古鳌电子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