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应治国专利>正文

电加热陶瓷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89571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电加热陶瓷壶,包括底座和陶瓷壶;陶瓷壶的壶体上部为液体腔,下部为加热控温腔,所述液体腔与所述加热控温腔之间设置加热底板;加热底板朝下的一面上设置电热元件和温控器;壶体的底部设置壶体底盖,壶体底盖上设置上电耦合器;底座上部中间设置与上电耦合器相对应的下电耦合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加热底板、电热元件、温控器、上电耦合器有效地串联连接,设置在加热控温腔内,电热元件因温控作用可循环控制并起到保温作用,并能确保电器安全。本发明专利技术同时采用将固定锁片嵌装在加热控温腔的凹槽内,使加热底板和连接环牢固地连接,扣压在凸台上,同时加热底板的上表面直接与液体接触,这种结构可适应不同形式的带电加热陶瓷壶体,用途更为广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陶瓷壶,特別涉及用于制备咖啡、可可、煮牛奶、 温酒或水加热的电加热陶资壶。
技术介绍
日常生活领域中传统的电热水壶,均包括一个塑料或金属的壶体, 在壶体底部上设有加热装置、电热元件和温控器,并串联连接开关, 在加热装置底部设有底盖,底盖上设有上电耦合器,壶体通常置于一 个底座上,底座中间设有下电耦合器,壶体与底座插接即可接通电源。这类传统的电热水壶的壶体多数采用PP (聚丙烯)或ABS (苯乙 烯)塑料制成,由于长期处于高温下工作,塑料极易老化,脆裂,严 重的存在安全隐患,用金属制成的壶体虽然经久耐用,但造价成本高 昂。通常这类电热水壶采用的发热元件,大都是电热管或电热膜,因 结构限制只能平贴在加热底板上,热能耗较大,难以达到节能要求; 同时这类电热水壶仅用于水加热,不适宜制备其他饮料,给用户带来 诸多不便。公开号为CN2838494,专利技术名称为"电热温酒壶,,的中国专利和公 开号为CN200980528,专利技术名称为"温度调节酒壶"的中国专利,均将 壶体的材料改为陶资材料,为了解决电加热问题,均将发热元件设置 在一块不锈钢底板上或将制备好的发热盘固定在陶瓷壶体的底平面 上,加热底板与液体完全隔离,由于陶瓷材料热传导性能极差,温控 器无法对液体加热的设定值进行控制,最终难以达到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使用安全可靠、节能降耗、 造价〗氐廉的用于制作咖啡、可可、煮牛奶、温酒、水加热等的电加热 陶瓷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加热陶瓷壶,包括底座和设置于底座上陶瓷壶;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壶的壶体的上部为液体腔,下部为加热控温腔,所述液体腔与所述加热控温腔之间设置有将液体腔与所述加热控温腔分隔成两个独立空间的加热底4反;所述加热底板朝下的 一面上设置电热元件和温控器; 所述壶体的底部设置壶体底盖,所述壶体底盖上设置上电耦合器; 所述底座上部中间设置与上电耦合器相对应的下电耦合器; 所述电热元件、温控器、上电耦合器和下电耦合器通过导线串联连接。作为优选,为了使加热底板与加热控温腔结合更牢固,在所述加 热控温腔的内壁设置一圈凸台,所述加热底板的外缘与凸台间通过填 充耐高温硅酮橡胶连接在一起。所述加热控温腔的内壁设置一圏凹槽,所述凹槽位于凸台的下部; 所述加热底板上设置突出于加热底板外缘的至少一个固定锁片,所述 固定锁片插入到凹槽内。作为优选,所述加热底板上的固定锁片为四个,四个固定锁片均 布于加热底板上。作为优选,为了使壶体底盖与加热底板连接,所述壶体底盖朝向 加热底板的一侧设置至少一个中空的固定柱,设置有固定柱的壶体底盖上开有与固定柱连通的固定孔,所述加热底板上设置与固定柱相对应的螺钉孔,所述固定孔、固定柱和螺钉孔内穿设螺钉,将加热底板与壶体底盖连接在一起。作为优选,所述的固定柱为三个,三个固定柱均布于壶体底盖上。 作为优选,所述电热元件与加热底板铆压在一起,所述温控器通过固定弹片扣压在加热底板上。作为优选,所述电加热陶乾壶还包括热熔断器,所述温控器和热熔断器通过固定弹片扣压在加热底板上;所述加热底板朝下的一面 上设置U形槽,所述电热元件嵌装于U形槽内。作为优选,所述加热底板朝下的一面上连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 环上设置至少 一个固定锁片、至少一个中空的固定柱和绝缘隔热座, 所述固定锁片突出于连接环的外缘,所述加热底板上设置与绝缘隔热 座相对应的螺钉孔,绝缘隔热座与螺钉孔内穿设螺钉,将加热底板和 连接环连接在一起;所述加热控温腔的内壁设置一圏凹槽,所述凹槽位于凸台的下部; 所述连接环上的固定锁片嵌装到加热控温腔内壁上的凹槽内;使加热 底板与连接环更紧固的扣压在凸台上,不易松动,安全性更可靠。所述壶体底盖上设置与固定柱相对应的固定孔,所述固定柱插入 到固定孔内。作为优选,为了密封加热控温腔,所述壶体底盖外缘与加热控温 腔内壁相接触处设置防溢密封圏。所述手柄包括柱状把手、连接在把手一端的手柄连接轴和手柄套, 所述手柄套的一端设置在壶体侧壁上,所述手柄连接轴连接在手柄套 的另一端上。方便操作人员握住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 本专利技术将加热底板、电热元件、温控器、上电耦合器有效地串 联连接,设置在加热控温腔内,电热元件因温控作用可循环控制并起 到保温作用,并能确保电器安全。2、 本专利技术同时采用将固定锁片嵌装在加热控温腔的凹槽内,使加热底板和连接环牢固地连接,并扣压在凸台上,同时加热底板的上表 面直接与液体接触,这种结构可适应不同形式的带电加热陶资壶体, 用途更为广阔。3、 本专利技术壶体底盖边缘设有防溢密封圈,防止液体渗漏到加热控 温腔中,确保使用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壶体的剖3见图。图3为图1中壶体的壳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加热底板与连接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壶体底盖于防溢密封圈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陶瓷壶的局部剖^L图。 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加热底板、壶体底盖于防溢密封圈的分 解结构示意图。 标记说明l-壶体 2-手柄 3-壶盖 4-手柄连接轴 5-手柄套 6-加热控温内腔7-凹槽 8-凸台9-力口热底板ll-U形槽13-紧固弹片15-螺4丁孔17-固定锁片19-固定柱21-上电耦合器23-防溢密封圏25-下电耦合器27-拨动开关29-螺钉31-高温硅酮橡胶10-电热元件12-温控器14-热熔断器16-连接环18-绝缘隔热座20-壶体底盖22-固定孔24-底座26-顶杆28-电源插头线30-自攻螺钉32-液体腔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 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实施例一如图l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加热陶乾壶包括陶资壶和底座24, 所述的陶资壶为大容量陶f:壶,所述陶瓷壶包括壶体l、位于壶体l侧 壁上的手柄2和盖于壶体1上的壶盖3,所述壶体1的底部设置壶体底 盖20,所述壶体底盖2G上设置上电耦合器21;在陶瓷壶下端设有可 分离的底座24,底座24中间设有下电耦合器25,当陶瓷壶放在底座 24上时,上电耦合器21可与底座24中间的下电耦合器25对插接合接 通电源,陶瓷壶在底座24上可360度自由旋转。所述底座24上设置 有电源插头线,底座24前端设有拨动开关27,设置于底座24上部的顶杆26与拨动开关27组成连锁结构,当陶瓷壶放在底座24上,顶杆 26被往下压时,拨动开关27可开启,当陶瓷壶离开底座24时,拨动 开关27自动回位断开电源,拨动开关27与顶杆26组成的连锁结构与 安全性能更趋于合理,使用更方便。如图2、图3所示,所述陶瓷壶的壶体1的上部为液体腔32,下 部为加热控温腔6,所述加热控温腔6内壁上设有一圈凸台8和一圈凹 槽7,所述凸台8位于凹槽7的上部,所述加热控温腔6上部还设置有 加热底板9,所述加热底板9将液体腔32与所述加热控温腔6分隔成 两个独立的空间。所述手柄2包括柱状把手、连接在把手一端的手柄 连接轴4和手柄套5,所述手柄套5的一端设置在壶体1侧壁上,所述 手柄连接轴4插入到手柄套5的另一端内。这种结构方便操作人员握 住移动。如图4所示,所述加热底板9的下表面上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加热陶瓷壶,包括底座和设置于底座上陶瓷壶;其特征在于, 所述陶瓷壶的壶体的上部为液体腔,下部为加热控温腔,所述液体腔与所述加热控温腔之间设置有将液体腔与所述加热控温腔分隔成两个独立空间的加热底板; 所述加热底板朝下的一面上 设置电热元件和温控器; 所述壶体的底部设置壶体底盖,所述壶体底盖上设置上电耦合器; 所述底座上部中间设置与上电耦合器相对应的下电耦合器; 所述电热元件、温控器、上电耦合器和下电耦合器通过导线串联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应治国
申请(专利权)人:应治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