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采用超临界流体辅助喷雾制备微粒的设备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82959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超临界流体辅助喷雾制造微粒的设备,由二氧化碳钢瓶、冷却水槽、阀门、柱塞泵、加热器、气液混合室、压力监控、加热套、阀门、喷嘴基座、干燥箱、阀门、恒流泵、溶剂储液罐、加热套、旋风分离器、收集罐、抽气机、空气加热器、超临界二氧化碳储罐、空气过滤器和喷嘴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设备可在制备药物微粒或纳米粒,以及含有载体的载药微粒或纳米粒中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合理,成本低,采用气液混合室与喷嘴的一体化保温设计,可减少二氧化碳与溶剂的混合液喷出时引起的喷嘴降温,可保证喷雾的顺利进行,并减少因温度波动而引起的粒子大小变化,可连续、高效、方便地制备与收集微粒,适合于工业化的连续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药物制剂的制造设备,主要涉及制造一种采用超临界流体辅助喷 雾制造微粒的设备,以及采用该设备制造药物微粒的方法。
技术介绍
微粒化技术一直是药物制剂领域的一种重要的工艺过程。经微粒化后的药 物可极大地增加药物的比表面积,提高药物在体液中的溶出度,从而显著提高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少个体差异,降低毒副作用;将药物包裹于载体材料中 制成的载药微粒,根据所使用材料的性质具有控制药物释放优点;而一些粒径 小于1微米的亚微粒子还促进药物吸收与耙向给药等多种功能。同时,具有适 宜大小的药物微粒也是一些制剂形式的基本要素,例如呼吸道给药的吸入制 剂,当其用于产生全身性治疗作用时,药物必须能够达到呼吸道的深部,即肺 泡的部位,受到呼吸道生理结构的影响,只有粒径在1~6微米的粒子能够有效 地达到并停留于肺泡部位。制备微细粒子的方法目前普遍使用的有粉碎法、高 压乳匀法、微乳化法和溶剂扩散法等,这些方法在制备微粒时尚存在制备周期 长、工艺过程复杂、粒子的粒度分布不均匀和制备过程中药物稳定性下降等缺 占。"、、o用超临界流体制备微细颗粒和结晶是近十几年来国际上积极开发的引人 注目的新技术。与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临界流体辅助喷雾制造微粒的设备,其特征是:由二氧化碳钢瓶(1)、冷却水槽(2)、阀门(3)、柱塞泵(4)、加热器(5)、气液混合室(6)、压力监控(7)、加热套(8)、阀门(9)、喷嘴基座(10)、干燥箱(11)、阀门(12)、恒流泵(13)、溶剂储液罐(14)、加热套(15)、旋风分离器(16)、收集罐(17)、抽气机(18)、空气加热器(19)、超临界二氧化碳储罐(20)、空气过滤器(21)和喷嘴(22)构成,其中二氧化碳钢瓶(1)、阀门(3)、超临界二氧化碳储罐(20)、柱塞泵(4)、气液混合室(6)之间通过管道以螺纹连接,超临界二氧化碳储罐(20)置于冷却水槽(2)内,柱塞泵(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富强袁弘杜永忠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