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浮色助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179945 阅读:4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浮色助剂,其含有聚氨酯树脂、聚脲、高触变性固体粉末和有机溶剂。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该抗浮色助剂的制备方法:在溶剂型聚氨酯树脂浆料中,加入胺,搅拌混匀,滴加异氰酸酯,搅拌反应合成聚脲;向产物中加入高触变性固体粉末,并使其分散均匀。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该抗浮色助剂在超细纤维合成革表面涂覆上色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抗浮色助剂具有动态和静态抗浮色性,比常规的润湿剂、分散剂、抗浮色助剂的抗浮色性好,且该助剂和树脂体系相同,能完全与之相容,不会因添加量增大后对成品产生缺陷,简化了合成革生产,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浮色助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背景超细纤维合成革的应用分为两个主要部分1、绒面超细纤维合成革, 也称为仿麂皮超细纤维合成革;2、表面修饰超细纤维合成革。表面修饰一 般是采用高分子树脂配以色料和助剂,采用离型纸的方式转移涂敷而赋予超 细纤维各种花纹、颜色、功能等。进行表面涂敷的高分子材料有丙烯酸树脂(PA)、聚氯乙烯树脂(PVC)、 聚乙烯树脂(PE)、聚氨酯树脂(PU)等。由于聚氨酯(PU)具有优良的成 膜性能与力学性能,自其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PU革具有优 异的耐磨性、良好的撕裂强度和伸长率,同时该皮革还具有制品表面平坦, 手感丰满、舒适,回弹性好等优点。现大部分皮革产品都是以PU树脂为涂 敷材料来进行生产的。聚氨酯合成革在生产过程中一般需加入不同的色粉、色浆等,从而赋予 合成革各种颜色。但是,不同色粉、色浆的加入,以及各种色粉、色浆的物 理和化学性能都不一样,有的为无机的、有的为有机的,且各种色粉、色浆 的比重、表面积、吸油率、以及与聚氨酯树脂的相容性都不一样。在生产时 因色粉、色浆的各方面的性质不同而出现分层、絮凝等现象,从而使生产时 颜色分布不均匀,产生色花、色斑、色条以及前后颜色不均一等。当前解决聚氨酯树脂生产时的浮色现象主要是加入一定量的分散剂、润 湿剂和抗浮色助剂来降低其浮色程度。这类助剂一般是有机硅树脂、丙烯酸 树脂或者是有机硅、丙烯酸改性的中低分子量的聚合物。助剂和聚氨酯树脂是两个体系,助剂加入到聚氨酯树脂中后,相互间不能完全相容,加入少时 其抗浮色效果不佳,加入多时会在生产时带来其它缺陷,如縮孔、针孔、或 者提前剥离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了现有的用于抗浮色现象的助剂 与聚氨酯不能完全相容,加入量少时抗浮色效果不佳,加入量多时会形成縮 孔、针孔,助剂提前剥离等缺陷,提供了一种新的抗浮色助剂,其具有良好 的抗浮色效果,并与聚氨酯树脂的相容性很好,助剂加入量范围较宽。本专利技术的抗浮色助剂含有聚氨酯树脂、聚脲、高触变性固体粉末和有机 溶剂。其中,所述的聚氨酯树脂应与聚氨酯合成革生产工艺中使用的聚氨酯树 脂相同或相近似,以使得本专利技术的抗浮色助剂能和聚氨酯合成革生产工艺中 的聚氨酯树脂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所述的聚氨酯树脂的质量较佳的占抗浮色助剂中总非挥发性成分质量的60~90%。其中,所述的聚脲为二脲、四脲和多脲中的一种或多种,较佳的为二脲 或四脲。所述的聚脲的质量占抗浮色助剂的总非挥发性成分的质量百分比较 佳为3~30%,当大于30%时,所制备的抗浮色体系粘度大,且在聚脲合成 过程中放热量大,反应不易控制。本专利技术的抗浮色助剂中,聚脲均匀分散于 溶剂型聚氨酯树脂体系中。其中,所述的高触变性固体粉末为本领域常用的各种高触变性固体粉 末,如二氧化硅(白炭黑)、煅烧高岭土、蒙脱土等。因二氧化硅具有质轻, 比表面积高,以及加入到树脂后触变性高等优点,本专利技术优选二氧化硅。二 氧化硅因制作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气相法二氧化硅和沉淀法二氧化硅。其中 气相二氧化硅具有质轻,粒度分布均匀,比表面积大,用量少,触变性更高, 以及与树脂的相容性好等优点,因此,本专利技术更优选气相二氧化硅。所述的5高触变性固体粉末的质量占抗浮色助剂中总的非挥发性成分的质量百分比较佳为2 10%。其中,所述的有机溶剂可为本领域中现有的各种溶剂型聚氨酯树脂中常 使用的有机溶剂,如甲苯、二甲苯、二甲基甲酰胺(DMF)、甲乙酮(MEK)、 醋酸乙酯和醋酸丁酯等,优选为质量比为60~80: 20 40的DMF和MEK的 混合溶剂。所述的有机溶剂的含量较佳的为抗浮色助剂的质量百分比60 93 %。本专利技术的抗浮色助剂还可含有本领域其它常用助剂,如抗氧剂、抗热氧 化剂、稳定剂、流平剂和润湿分散剂等。上述常用助剂的含量为各类助剂在 本领域中常规用量。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抗浮色助剂中总的非挥发性成分是指当不含其它常 用助剂时,为聚氨酯、聚脲和高触变性固体粉末;当含有其他常用助剂时,为聚氨酯、聚脲、高触变性固体粉末和非挥发性的常用助剂。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该抗浮色助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溶剂型聚氨酯树脂浆料中,加入胺,搅拌混匀,滴加异氰 酸酯,搅拌反应合成聚脲。因溶剂型聚氨酯树脂浆料中含有少量能和异氰酸酯反应的活性成分,但 不含能与胺反应的活性成分,并且胺和异氰酸酯反应速度快于溶剂型聚氨酯 树脂浆料中的活性成分与异氰酸酯的反应速度,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中先加 胺,再加入异氰酸酯。加入胺后搅拌均匀是为了避免在后续合成时容易出现反应速度快、结块 和体系中聚脲将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此步骤中,搅拌速度较佳为800 2000 转/分钟。异氰酸酯采用滴加的方式加入是因为胺和异氰酸酯的反应速度很快,是 一个放热过程,如果直接大量加入到体系中,将局部出现反应过快而使体系 不稳定,造成如结块等现象的产生。异氰酸酯较佳的滴加时间在5 25分钟。反应过程在搅拌条件下进行,使得体系分散均匀,同时尽量分散体系所 产生的热量,避免颗粒状物质的产生,有利于后续加工或生产。此步骤中,搅拌速度较佳为800 2000转/分钟。反应过程的温度在自然室内温度下进行 即可,具体温度范围可为-20 4(TC;反应的时间较佳的为10 60分钟。其中,所述的溶剂型聚氨酯树脂浆料可为本领域中现有的各种溶剂型聚 氨酯树脂浆料,其指聚氨酯树脂溶解和/或分散于有机溶剂中的浆料。本专利技术 中,所述的溶剂型聚氨酯树脂浆料的粘度较佳的为2~50 3.8,固含量较佳的 为5~20%。其中,固含量是指溶剂型聚氨酯树脂浆料中所含的非挥发性成分 占溶剂型聚氨酯树脂浆料的质量百分比。可使用市售的溶剂型聚氨酯树脂商 品,如常用的几种溶剂型聚氨酯树脂华峰集团有限公司的JF-S-AH8060和 JF画S-AH8090;宇田化工的YT-1385和YT-1385C;烟台华大的HD-160。若 粘度较大,可用有机溶剂将其稀释为所需粘度的桨料。所述的有机溶剂同前 述,可为本领域中现有的各种溶剂型聚氨酯树脂中使用的有机溶剂。所述的 溶剂型聚氨酯树脂浆料也可按照本领域常规方法自行制备。其中,所述的胺和异氰酸酯的选择及其用量比根据所需合成的聚脲按常 规合成聚脲的方法选取。如合成二脲,可以是摩尔比为1:1 2:1的一元胺和 二异氰酸酯,或者是摩尔比为1:1 2:1的单异氰酸酯和二元胺。如合成四脲, 可选择二元胺、 一元胺和二异氰酸酯以摩尔比1:2:2进行反应。如三者物质 的量之比不是1:2:2时,则可以形成多脲,或者是二脲和四脲的混合物。所 述的胺和异氰酸酯的总质量与聚氨酯树脂浆料中所含的非挥发性成分质量 的比较佳的为1:2 10。所述的一元胺较佳的选自C, C3。的脂肪胺、环己胺、苯胺、苯甲胺等; 二元胺较佳的选自乙二胺、异佛尔酮二胺、4,4,-二氨基二苯基甲垸(MDA) 和4, 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HuMDA)等。较佳的,对于胺的选用还需考 虑其耐黄变性能、反应活性、价格、型态(最好是液体)、与聚氨酯树脂的 分散溶解性和所得产品的触变性等,以使制得的抗浮色助剂具有最佳的性所述的异氰酸酯的选用较佳的需考虑合成聚脲时的反应温度。因胺和异氰酸酯反应生成聚脲的温度一般在3(TC以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浮色助剂,其特征在于:其含有聚氨酯树脂、聚脲、高触变性固体粉末和有机溶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邬花元夏佳弟刘国孙向浩王克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华峰超纤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